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5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铜川市档案馆珍藏有明嘉靖、清乾隆和民国时期编印的三部旧县志,其中后两部县志均在《人物志·贤能·寇慎》条下收录了顾炎武于1670年春(约为阳历四月)到同官(1946年10月以前铜川的旧称)县宜古村义兴原上拜谒老师寇慎墓时写下的墓志铭.  相似文献   
2.
3.
顾炎武虽然不是山东人士,但山东却是他成就国家政治体制思想的主要根据地。他的国家政治体制思想主要包括去君主至尊、至贵,限制君主手中权力的主张;实行地方自治,给地方官员以更多实际治权的主张;社会基层自治的主张。顾炎武的这些政制思想与主张可称之为朴素宪政思想。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人教版必修3第17页提到顾炎武主张发挥孔子“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积极思想。笔者认为其中的“行已有耻”应为“行己有耻”。  相似文献   
5.
巨玉霞 《中国考试》2006,(11):56-59
顾炎武的《日知录》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其中两卷专门记述科举,提出“今之进士乃唐之明经也”,对唐朝与明代科举做了比较,观察到科举的弊端,进而提出改进之法。研究明代科举,必然要研究顾炎武。  相似文献   
6.
清初,朴学取代理学成为学坛主流,顾炎武是开启这一思潮的先导大师,他标帜“行已有耻”,“博学于”,把人为学统一起来,具备了充任学坛领军人物的素质;他站在时代潮流的最前沿,政治上反抗异族统治,思想上高扬反理学大旗,敢为天下先,他引领经学走出哲学化域地,力开朴实学风,他奠定了朴学的学问基础,影响卓,光照后人,被后世公认为是“清初三大儒”中奠定清朴学思潮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7.
明末清初学顾炎武十分重视金石字的考释。顾氏的金石字考,在勘正金石碑刻误字的同时,对石刻碑中的俗字、武后制字、避讳字也能一一指明。此外,对于碑刻中的一些语词,顾氏也进行了考释。  相似文献   
8.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他以遗民自居,且积极地反清复明,拒不入仕。他的思想行为为当时和后代所敬重。但被以往学者所不重视的是,他在交游过程中不仅和同他志同道合的遗民而且和贰臣都有交往。可见,亭林的交游思想是复杂且开放的,由与不同的人的交游组成的思想研究才是完整的亭林的交游思想研究。  相似文献   
9.
杨登明 《教育》2008,(2):54-55
中国近代史上,能兼革命大家与国学大师于一身者并不多见,章太炎就是其中之一。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字枚叔,浙江余杭人。因慕反清思想家顾炎武之风概,更名绛,别号太炎。他反清、反袁的革命事迹以及慧眼独具、超越前贤的学术文风,都值得精心探研。尤其是在风雨如晦的年代,这样一位“有学问的革命家”所表现出的风骨和品格更值得我们景仰与缅怀。  相似文献   
10.
薛丽霞 《快乐阅读》2011,(13):10-11
考据,也就是"考证"、"考核"作为一门科学的考据学到清代最终发展成熟。考据学亦称"朴学"、"汉学"清代考据学,又以乾嘉时期最为典型上承明末顾炎武、阎若璩、胡渑,下启孙诒让、俞樾。乾嘉学派主要分为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