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教育   25篇
科学研究   23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平  张俊飚  徐卫涛  李树明  赵可 《资源科学》2011,33(11):2107-2115
本文利用我国1997年-2009年的面板数据,采取面板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方法,探讨了高技术产业R&D资源投入与高技术产业发展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①高技术产业R&D资源投入与产业发展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其中产业研发经费支出与产业发展具有正向长期均衡关系,产业专利申请数与高技术产业发展具有反向长期均衡关系,而研发人员数量投入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尚不明显;②高技术产业R&D资源投入与产业发展的长期均衡存在短期修正效应,具体来讲,产业研发经费支出及研发人员投入变量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长期均衡存在短期修正效应,而产业专利申请数变量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长期均衡不存在短期修正效应。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进技术成果转化吸收、增加高技术产业研发经费投入是保持高技术产业R&D资源投入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通过建立VAR模型来考察广西1995-2012年期间对外开放水平、经济增长对本土创新能力的动态影响,通过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及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发现:三者之间均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对外开放水平和本土创新能力尚未形成互为Granger原因;经济增长是本土创新能力的Granger原因,而本土创新能力并不是经济增长Granger原因;本土创新能力自身形成了良好的“累积效应”;对外开放水平对本土创新能力起到了短期促进、长期抑制的作用;经济增长为本土创新能力营造了良好的创新环境,但冲击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3.
服务经奔时代的到来,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的凸现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然而,从已有的研究采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问题并未得到确定的答案,在中国情境下对该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的文献更显单薄。为此,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角度出发.应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检验.发现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且二者之间互为因果荚系。同时,生产性服务业所包含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与制造业之间也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并互为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1981年-2007年经济增长与城市建设用地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赵可  张安录  马爱慧  苏向学 《资源科学》2010,32(12):2329-2335
为考察经济增长与城市建设用地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中国1981年-2007年的两者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①经济增长与城市建设用地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均衡关系,但短期内会偏离长期均衡,城市建设用地长期对短期偏离均衡的调整力度为44.9%,而经济增长偏离长期均衡时,仅以9.4%力度被调整到均衡状态;②经济增长是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变化的Grange原因,而反向关系得不到实证支持;③经济增长带来的冲击能够解释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变化的50%以上,而城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解释水平仅仅保持在10%左右。城市政府应该改变过去城市发展"摊大饼"的模式,提高现有土地的利用效率,积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节地型产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相似文献   
5.
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2007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23%。同时,大学生就业难、文凭贬值等问题日益凸显,据此引发了人们对教育"过度"还是"不足"的争论。因此,分析我国历年来高等教育规模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并探寻它们之间的协整关系就显得非常有意义。在以往的相关研究中,学者们用最小二乘法实证分析历年高等教育规模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但容易出现"伪回归"。运用动态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理论进行分析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协整计量的结果发现,高等教育规模与四个影响因素之间确实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其影响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总人口数、恩格尔系数、GDP发展水平和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城市扩张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基于广州市1987年-2010年的建成区面积和第二、三产业GDP的统计数据,应用协整分析、库兹涅茨曲线和“脱钩”理论对建成区面积扩张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并得到两者之间的协整方程,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两者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发现修正系数为负,符合误差修正机制.通过对建成区面积和第二、三产业GDP之关系的库兹涅茨曲线研究,结果表明两者的坐标曲线呈倒“U”型.进一步对建成区面积扩张和第二、三产业GDP进行总量脱钩研究,探究不同发展阶段城市扩张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基于安徽省1988-2012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安徽省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安徽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财政支农支出能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并据此提出了有益于农民增收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我国种植业科研机构及其科技人力资源情况的深入分析,研究运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探讨了种植业科研机构科技人员结构、人力资本、科技人员流动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种植业科研机构科技人员结构、人力资本、科技人员流动与农业经济发展均为一阶单整序列。第二,农业经济发展序列与科技人力资源序列存在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关系,当短期动态关系偏离时,将以90.18%的力度调整至均衡状态。第三,女性科技人员比重与人力资本的增加均对农业经济发展具有正面影响,科技人员流动对农业经济发展影响不明显,甚至具有微负面效应。第四,种植业科研机构科技人员结构与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经济发展与科技人员流入、人力资本均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农业经济发展与科技人员流出之间因果关系得不到实证支持。据此,研究提出了充分发挥科技人力资源优势,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探讨了辽争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出经济增长引致对外贸易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对外贸易增长相对滞后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上证红利指数与沪深300指数的协整计量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判断上证红利指数与沪深300指数之间的相互关联,使用协整模型的单整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析我国上证红利指数与沪深300指数之间的相互联系,发现我国上证红利指数与沪深300指数之间不仅存在共同的长期趋势,并且具有短期的共同波动模式,因此在上证红利指数与沪深300指数之间具有一定的参照性和可比性。它们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不相互影响,不互为因果关系,两种指数都是投资者的重要参考分析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