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6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长白山地区蒙古栎光合特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基于单叶尺度上的光强-光合响应以及CO2-光合响应测定,对长白山地区蒙古栎成树和幼树的光合特性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蒙古栎成树的光补偿点(Lcp)为21μmol/m2/s,光饱和点(Lsp)为1564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a)为0.045μmol/mol;幼树的Lcp、Lsp、a以及CO2补偿点、饱和点分别为29μmol/m2/s、1581μmol/m2/s、0.049μmol/mol、73μmol/mol、625μmol/mol.幼树和成树具有相似的光响应特征,但前者的光合同化能力要高于后者.蒙古栎具有典型的喜光性,但对高光的利用效率要低于弱光.  相似文献   
2.
锐齿栎是秦岭中低海拔区域的主要树种之一,对秦岭佛坪、长青和太白山北坡三个区域分布的锐齿栎的组成和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佛坪自然保护区,锐齿栎分布范围最大,个体数量多,种群结构表现为增长型;落叶阔叶林将是该区域将来的主要组成类型,锐齿栎和化香树等阔叶树种将成为该区域将来的主要组成成分.(2)在长青自然保护区,锐齿栎分布范围大,个体数量多,种群结构表现为增长型;针阔混交林将是该区域将来的重要组成类型,锐齿栎、铁橡树和华山松等将成为在群落中具有明显优势的树种成分.(3)在太白山北坡,锐齿栎种群分布范围很小,个体数量和幼龄个体较少,种群结构趋于衰退,该地区的锐齿栎林很可能在将来被其他类型所取代.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我国栎属Quercus 30多种花粉进行比较深入的研  究,试图通过花粉形态的研究为栎属的植物分类和化石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对蒙古栎生长和气候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试验研究和模式计算,讨论了气候变化对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有利于蒙古栎的生长和材积量的累积,当CO2浓度增加1倍时,叶面积增加28.1%,主茎新增量增加23.3%,分株数增加22.5%,叶片气孔阻力增加41.8%,而光合作用速率增加16.5%;而土壤干旱不利于蒙古栎的生长和材积的累积,当土壤湿度由60%~80%下降到45%~60%时,叶面积减小36.5%,主茎新增量减少34.3%,分株数减少37.5%,光合作用速率减小35.1%.大气中CO2浓度升高可以减弱干旱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东北地区蒙古栎的气候生产力在118 m3~288m3/hm2之间,积温对蒙古栎数量成熟龄时材积量的影响不大,但积温增加可以缩短蒙古栎的成熟龄,从而缩短蒙古栎的生长周期,而降水和辐射增加有利于蒙古栎气候生产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分光光度法测定蒙古栎叶中多酚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没食子酸为标准品,使用福林酚试剂(FC),通过分光光度法,对蒙古栎树叶中植物多酚含量进行了测定.首先从方法的稳定性、线性关系、精确性和准确性角度,对FC法进行了调整,确定了以没食子酸为标准的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0.15mL FC试剂(1mol/L),0.15mL 10%体积分数的Na2CO3,25℃反应80min后于760nm处测吸光值.使用调整后的方法测得结果为:蒙古栎叶中总酚含量为6.39%,RSD为1.90%.方法操作简单,结果重现性好, 可用来测定蒙古栎叶中总酚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基于单叶尺度上的光强-光合响应以及CO2-光合响应测定,对长白山地区蒙古栎成树和幼树的光合特性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蒙古栎成树的光补偿点(Lcp)为21μmol/m2/s,光饱和点(Lsp)为1564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a)为0.045μmol/mol;幼树的Lcp、Lsp、a以及CO2补偿点、饱和点分别为29μmol/m2/s、1581μmol/m2/s、0.049μmol/mol、73μmol/mol、625μmol/mol.幼树和成树具有相似的光响应特征,但前者的光合同化能力要高于后者.蒙古栎具有典型的喜光性,但对高光的利用效率要低于弱光.  相似文献   
7.
麻栎叶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提取麻栎叶总黄酮,设计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液浓度、提取时间和固液比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浓度和提取时间对麻栎叶总黄酮提取率有显著的影响((0.01< P<0.05)),而固液比对提取率影响不显著。麻栎叶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60%,提取时间为每次60 m in ,固液比为1:20。  相似文献   
8.
以没食子酸为标准品,使用福林酚试剂(FC),通过分光光度法,对蒙古栎树叶中植物多酚含量进行了测定.首先从方法的稳定性、线性关系、精确性和准确性角度,对FC法进行了调整,确定了以没食子酸为标准的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0.15mL FC试剂(1mol/L),0.15mL 10%体积分数的Na2CO3,25℃反应80min后于760nm处测吸光值.使用调整后的方法测得结果为:蒙古栎叶中总酚含量为6.39%,RSD为1.90%.方法操作简单,结果重现性好, 可用来测定蒙古栎叶中总酚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栎属青冈亚属(壳斗科)的叶表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栎属青冈亚属Quercus subgen. Cyclobalanopsis 48种植物的叶表皮,尤以对叶下表皮的毛被特征观察较为仔细。共观察到8种不同类型的叶表皮毛:单列毛、单毛、乳突、星状毛、溶和星状毛、具柄束毛、多出毛和水母状毛。其中乳突在青冈亚属中较常见,而在壳斗科其他属中仅在石栎属 Lithocarpus 少数种类中有报道;水母状毛首次在壳斗科中发现。毛被可能遵循以下的演化规律:乳突→单毛→星状毛;星状毛依照从简单→复杂的演化途径,分化出各种形态各异和结构复杂的毛系。初步讨论了毛被以及叶表皮其他特征(如毛基细胞和表皮细胞的形态、气孔的类型和密度等)的分类和系统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经研究结果表明,青冈属Cyclobalanopsis与常绿栎类花粉形态特征基本上是一致的,   如花粉的形状和大小,萌发孔的类型以及外壁的结构均很相似。作者支持将青冈属归入栎属,  作为属下等级,即青冈亚属(Subg.Cyclobalanopsis)的分类处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