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4篇
  免费   6篇
教育   550篇
科学研究   14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38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温力 《湖北体育科技》2004,23(2):141-143,145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武术科研的基本思想方法。为满足人们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不同需要,武术而被不停地创造和发展着。武术的产生是基于人们的自卫需要,在以冷兵器为主要兵器的时代军事需要对武术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火器的发展是武术直到明清才得以“集其大成”的原因。武术概念的形成是有条件的。今天任何形式的武术都面临着如何“与时俱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作者十几年来坚持对卡尔.马克思哲学给予了“以人为本”的“实践人本主义”的解释,受到了诸多同仁的批评。该文综述了我国50多年来哲学界中的“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的遭际,并答复了诸位同仁的批评,最后坦白了自己是怎样从“以人为本”的“实践人本论”到“以心为体”的“实践心本论”,承认了自己犯下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可能错识。  相似文献   
3.
旧唯物主义所坚持的本原本体论的思维方式,缺乏实证科学的有效论证,具有先验主义色彩。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家从其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激烈地反对旧唯物主义的抽象物质观,认为世界的物质性是随着人的实践的深化和主体性的发展而不断展现的动态过程;从而实现了对传统的终极意义上的本体论的改造,是唯物主义从传统形态进入现代形态的一个历史性转折。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黑格尔的错误是把对立面统一绝对化,旧教材的错误则是把两极对立绝对化,特别是把唯心论和唯物论的对立绝对化了,殊不知阶级社会源于“心物”对立或脑体分工,把“心物”对立绝对化就是使阶级社会永恒化。再说哲学也只有形而上学和辩证法两大派,因此教材对唯心唯物的划分纯属画蛇添足,而对马克思哲学观的理解也未免失之偏颇!  相似文献   
5.
爱因斯坦是位伟大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他的怀疑和批判精神,关于自然界统一性的思想和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是引导他取得一系列科学成就的指导思想,并已成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对科学的进步产生了并将继续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人类历史的发展既是一个客观的和有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也是一个自为的合目的的主体自觉选择过程。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克服了以往历史观的局限。实现了科学原则和价值原则的统一。但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价值的实现并非是一帆风顺的。是一个付出代价和扬弃代价的辩证过程。需要人们权衡利弊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是一种决定论的历史观 ,是和选择论这种非决定论的历史观相对立的。但是唯物史观的历史决定论又是和宿命论的、机械论的历史决定论相区别的 ,它不仅承认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 ,同时承认历史发展中人的历史活动的选择性。作为两种历史观 ,决定论和选择论是互相排斥的 ,但作为历史发展中同时存在的两个方面 ,历史的决定性和历史的选择性并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依存的 ,历史发展的决定性表现于人的有选择的历史活动之中。正确认识社会发展中的选择性和决定性 ,对于正确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国际无政府状态是国际政治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也是各大国际政治学派争论的焦点。西方国际政治的三大学派以此为基础建构了不同的国际政治理论。在本体论、认识论和研究范式上的不同是导致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理解它们之间的不同对于研究国际政治理论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对待史学遗产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十七年史学"中马克思主义史学取得的成就。"十七年史学"中关于史学遗产的认识,远不是简单否定和粗暴抛弃,而是秉持着一种系统全面、辩证开放的史学遗产观。这在历史观、治史旨趣、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等方面都有突出的反映。当然,对这一时期史学遗产的研究要想得出正确的认识,还需要避免阶级斗争泛化的思维惯性。  相似文献   
10.
无意识理论与机械反映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洛伊德的深层心理学的无意识理论较之机械反映论更接近真理,问题的症结在于我们多年来视之为绝对 真理的机械反映论忽视了人类的头脑不是镜子,也不是一块白板,而是一个有先在结构的、功能完备的活的有机组 织,它与外界事物相互作用,不是消极被动地反映外界事物。机械反映论对弗洛伊德心理学的批判是苍白无力的,缺 乏从包括生物进化史、人类进化史、社会发展史和个体发育史在内的多角度观察人的广阔视野。而用反映论的认识论 或者说用唯物主义的认知心理学去“改造”弗洛伊德的情感、欲望心理学,用浅层心理学去“改造”深层心理学,用 非动力心理学去“改造”动力心理学,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种倒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