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61篇
科学研究   35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4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向自主创新需求的信息服务业务推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重视信息化建设。国家自主创新主体的信息需求具有多种特征。面向自主创新的信息服务业,要在知识服务整合、面向用户的个性化服务、基于信息技术的业务拓展和网络虚拟服务组织等方面不断深化。面向自主创新的服务业务体系社会化重构战略,应注重于国家管理机制的转型、重构目标的选择与定位、体系重构的实施及其政策法律保障等诸多方面。表1。图2。参考文献3。  相似文献   
2.
随着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出台,外商投资企业国内上市的前景已日渐明朗,文章结合目前国内的相关法律法规着重从法律层面分析外商投资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所应当注意的诸如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方式、关联交易及同业竞争等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3.
全球性学校重建运动的背景与理论支撑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校重建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引发学校重建的主要因素是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不尽如人意,以及社会综合变革因素对教育带来的冲击。这场运动背后的指导思想主要是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在不同国家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的新保守主义、新管理主义、后福利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4.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是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其关键在于实行政治体制改革。从当前中国改革的形势看,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相似文献   
5.
工学交替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工学结合形式,而是主动学习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同时也是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在素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是其他教育形式所无法比拟的价值。其显著特征是"工"与"学"内容上的高度统一和过程的反复交替,其核心是实现主动学习。工学交替的实施需要对知识体系化的课程进行重组,将一门课程的内容划分为数个"学习包"。课程的教学分为七个步骤。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释义在第二语言心理词汇重组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文章首先从理论层面阐述了目标语解释方式一释义在词汇教学中的意义。同时结合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特点设计了教学实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解释方式对学习者二语心理词汇的重组产生不同的影响,目标语解释方式即释义对学习者二语心理词汇的重组有积极的作用,该结论对提高二语学习者词汇学习效率,促进二语心理词汇重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运用话语理论考察《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一文本的"话语重构"现象,分别从写作初衷与创作过程中存在的悖论、版本变迁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等方面分析其动态复杂的生产过程与意识形态氛围对于文学生产的隐蔽控制;进而探讨这一重构现象潜在的主观原因,即丁玲努力寻求自我与主流意识形态的身份认同;指出作家既是话语重构的主体,同时也是话语权利的重构对象.  相似文献   
8.
我国近期出台了促进民企参与国企改制的相关政策。但是,民企参改困难重重、意愿不高,其根源在于所形成的体制性障碍。只有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才能消除障碍,保障和规范促进民企参与国企改制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人民币升值的态势不可阻挡,到2010年10月15日,人民币比2005年7月21日升值了近20%,再升3-5个点,中国外贸企业就开始大量倒闭,若升10个点,就可能全军覆没。如果中国没有能力阻止人民币升值的步伐,我们只能接受"凤凰涅磐"的事实。但这也不一定是坏事,坏事有可能变成好事。  相似文献   
10.
《普罗米修斯》2012,30(2):141-152
Abstract

CSIRO’s role in Australian innovation has evolved over the years in response to changes in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within Australia’s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The process of organisational change has been characterised by a series of restructurings—in 1978, 1988, 1996 and 2001—and accompanying shifts in the organisation’s strategic directions. In this paper we look at the process of organisational change in an historical context, looking at the evolving external environment, the legislative and management background, and the shifts in the organisation’s strategic directions. The change process is interpreted from a punctuated equilibrium perspective. We propose that discontinuous, rather than continuous change, is the way that a complex and diversified organisation like CSIRO adjusts to a changing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moreover, that independent public reviews have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 process. In the light of major changes in the Australian and scientific landscapes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we suggest it is time to look again at CSIRO’s role and the sustainability of its internal management arrange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