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篇
体育   16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生进行跨越式跳高练习时会出现:起跳点不准、助跑与踏跳结合不好、摆动腿向上上摆不够、过杆时碰掉横杆、两腿过杆的先后顺序不明确、起跳和落地时没有缓冲、弹跳力不好、起跳向前冲以及对横杆的畏惧心理等。这些都是学生容易犯的错误,它们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跨越式跳高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扣球是排球比赛得分、获胜的重要手段,也是进攻中最积极、最有效的武器,是排球运动中最重要的基本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研究背越式跳高起跳点位置和成绩的相关关系.以二级以上背越式跳高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基础理论求导出背越式跳高起跳点位置与成绩的归因及合理的座称系,为提高背越式跳高教学质量和训练水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具有的知识基础与技能,一般情况高于逻辑起点,尤其是在小学数学学习中。一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习惯更多考虑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而忽视对学生现实起点的准确把握,造成教学的低效或无效。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从四个途径来关注和把握学生的现实起点,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站在各自的“起跳点”上,运用自己的方式“跳一跳”,实现知识的有效建构。  相似文献   
5.
一、上一步起跳摆动腿上垫子练习 1.练习目的 让学生学习起跳脚的踏跳技术,体会重心上板和摆动腿前摆的肌肉感觉. 2.动作方法 将两块小垫子折叠叠放在一起,放置在离起跳点约1m处.学生做好摆动腿在前用全脚掌支撑,起跳腿在后用脚前掌撑地的准备姿势,然后摆动腿积极蹬伸,快速摆动,起跳腿大腿迅速前摆,积极下压,小腿和脚向下"扒地",并迅速转入蹬伸,两臂协调配合,摆动腿屈膝前摆至水平位,然后用摆动腿踏上垫子.  相似文献   
6.
王完强 《物理教学》2010,(6):39-39,65
贵刊在2007年第9期第31页刊登了任明先老师撰写的《“斑羚飞渡”中的力学原理》一文.其中任老师应用物理知识对老、幼斑羚羊起跳时的初速度、实现空中对接的条件两个问题作了详细的分析和计算,我也认同。第三个闻题即“空中对接的最佳位置”的“理论分析证明:在最高点A点的水平距离,只有与出发点在同一水平线上距离X的一半”也是符合物理学原理的,但是,接下来的分析却没有能在此前提下继续展开,而把老、幼斑羚羊在空中对接时的位置靠自己的判断放在了老、幼斑羚羊均处于下落的阶段(如文章所述,对接点在下落阶段距起跳点水平距离3.6~3.8m之间,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塞尔维亚、澳大利亚、伊朗男排快球起跳点和击球点与进攻效果为研究对象,使用Dratfish软件测量并分析,研究起跳点、击球点与进攻效果的关系。同时,找出中国男排快球进攻当中在起跳点、击球点与进攻效果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期望以此帮助中国男排提高排快球进攻命中率。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数理统计法。得出以下结论:通过对比不同高水平男排队员的起跳点、击球点与进攻效果,中国男排可以打出高质量的远网快球进攻;高水平男排运动员快球进攻的起跳点和击球点与进攻效果关系十分密切;中国男排副攻手的短平快进攻的击球点存在明显差异;通过比较相同进攻人不同效果的起跳点、击球点发现,中国男排副攻手在短平快进攻时击球点不稳定。  相似文献   
8.
鲁信 《物理教师》2006,27(8):7-68
如图1所示,在倾角α=6π的雪坡上举行跳台滑雪比赛,运动员从坡上方A点静止开始下滑,到起跳点O时借助设备和技巧,保持在该点的速率而以水平面成θ角的方向起跳,最后落在坡上的B点,坡上O、B两点的距离L为此项运动的记录.已知A点高于O点h=50m.忽略各种阻力和摩擦,求最远可跳多少米  相似文献   
9.
自2012年开始,吉林市举办的跳绳踢毽子比赛增设了一个集体项目,即:16人计时两分钟"8字"跳长绳比赛。这个项目在集体比赛中最精彩,也最能体现学生的团队意识,下面笔者就将在实践中发现和摸索出的一些技巧和大家分享,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一、运动员选材16人计时两分钟"8字"跳长绳比赛项目的运动员分为两名摇绳队员和十四名跳绳队  相似文献   
10.
<正>[案例1]一位教师执教“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片段:一名同学因动作掌握不好,每次助跑后的起跳点不是离横杆太远就是离横杆太近,跳了几次也没有完成。教师说道:“掌握好起跳点,再来一次。”继续试跳,教师继续鼓励道:“没关系,再来一次。”学生就是在教师“再来一次”的鼓励当中越过了横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