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篇
体育   31篇
综合类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优秀游泳运动员训练监控研究初探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备战 2 0 0 0年第 2 7届奥运会期间 ,采用血乳酸、肌酸激酶等指标对国家游泳队优秀运动员进行了训练监控 ,对磷酸原训练、有氧训练、高原训练模式等进行了探讨 ,为科学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运动现场对60名9~12岁游泳运动员进行个体乳酸阈(ILT)测定,结果显示:9~12岁游泳运动员的ILT在2.00~3.10 mmol/L之间,100 m自由泳后血乳酸峰值出现在7.1~12.6 mmol/L范围内,均较成年运动员值偏低,反映了少年运动员机体代谢的特异性,提示在实践中应根据少年运动员生理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训练与教学.  相似文献   
3.
摘要:从训练学的角度调查研究影响高校高水平游泳队女运动员成绩的主要因素,以寻求更适合高校女游泳运动员的训练方法,对进一步探索高校游泳训练规律,促进高校游泳运动水平的提高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及访谈法对高校高水平游泳队部分女运动员的训练进行调查研究,并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影响成绩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女运动员进入高校后成绩下降较为普遍。节假日的训练、女生特殊的生理、心理变化、科学化训练、运动素质下降和训练量的减少是影响女运动员成绩的5大类主要因素。研究认为:学校应考虑对运动员和教练员给予更多的政策激励。教练员要在科学化训练方面实施一些应对措施以保障训练的质量,并多鼓励运动员、激发她们的训练热情,使其能够主动训练、创造佳绩。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少儿游泳运动员赛前焦虑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SCAT—C和状态一特质焦虑量表STAIx—Jx—Ⅱ两种量表,对参加1995年广东省少年儿童游泳锦标赛的游泳运动员进行测试。结果发现:游泳运动员赛前焦虑状态水平,儿童高于少年;女子赛前焦虑水平和运动成绩都高于男子,这与女子心理和生理方面的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5.
中外优秀游泳运动员竞赛特征的比较研究就是在当代竞技体育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通过专家访谈、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个案分析等研究方法,针对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竞赛频率、竞赛项次、竞赛类型、竞赛能力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与世界优秀游泳运动员在年度竞赛次数、项次、类型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并揭示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竞赛特征,试图为我国制定合理、有效的游泳赛制提供参考,对促进我国竞技游泳运动成绩的提高、奥运争光计划的实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研究游泳运动员的营养与膳食.是最大限度的发挥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课题之一.平衡的营养是运动员健康和运动能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8名青少年中长距离游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在以中低强度有氧为主的训练阶段A组4人穿插每周3次的力量训练,B组4人仅安排1次力量训练,在干预前后分别以5×200m递增负荷测试评价各区域运动能力的变化,探讨力量训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力量干预后,A组运动员最大摄氧量强度(BLa=8mM)对应的游速平均提高幅度为3.15%,高于B组运动员的0.65%;无氧阈强度(BLa=4mM)对应的游速A组提高幅度为1.87%,低于B组运动员的4.07%;低强度有氧(BLa=2mM)对应的游速提高幅度为0.51%,与B组运动员的0.18%相近。上述结果提示,为期2个月、每周3次的力量训练干预对运动员最大摄氧量强度运动能力表现出较好的改造效果,但对无氧阈及以下强度的运动能力未表现出额外效果。  相似文献   
8.
优秀游泳运动员年龄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谭政典  白慕炜 《体育学刊》2003,10(2):115-117
通过对悉尼奥动会、日本福冈世界锦标赛及全国九运会游泳比赛前8名游泳运动员年龄特征的分析,重点追踪典型运动员首次创造最佳运动成绩的年龄,并结合1980年以来历届奥运会,世界游泳锦标赛冠军年龄,对游泳运动员年龄进行全面,客观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将影响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比赛表现的扰动因素进行分类;重点研究了温度、比赛时间和地点、对手这三种主要扰动因素对运动员比赛表现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最后,针对管理方面的应对策略,提出重视赛前准备会和赛后总结会可以有效减少扰动因素对运动员比赛表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This meta-analysis aim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regular swimming on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in young adults (18–30 years). A systematic search was performed in Pubmed, SPORTDiscus and the Cochrane Library from the earliest possible year to March 2016. Swimmers were compared to non-athletic controls (CG) and to high-impact athletes (HIGH). Effect sizes with the Hedges g in random effects models were developed. Fourteen studies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and were included in the meta-analyses. Swimmers presented similar BMD values to CG in whole-body (g = ?0.20; P = 0.251), femoral neck (g = ?0.05; P = 0.818) and lumbar spine (g = 0.18; P = 0.492); and lower BMD in the whole-body (g = ?1.21; P < 0.001), femoral neck (g = ?1.51; P < 0.001) and lumbar spine (g = ?0.84; P = 0.017) than the HIGH. For the whole-body differences, the higher the latitude the smaller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wimmers and HIGH (B = 0.10; P = 0.001). For the femoral neck differences, age also seemed to reduc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B = 0.19; P = 0.020). Young adult swimmers present similar BMD values than CG and lower values than HIG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