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66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74篇
教育   7161篇
科学研究   2617篇
各国文化   85篇
体育   529篇
综合类   347篇
文化理论   68篇
信息传播   1889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59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69篇
  2016年   234篇
  2015年   461篇
  2014年   1081篇
  2013年   861篇
  2012年   964篇
  2011年   1077篇
  2010年   858篇
  2009年   921篇
  2008年   1064篇
  2007年   851篇
  2006年   570篇
  2005年   536篇
  2004年   417篇
  2003年   358篇
  2002年   311篇
  2001年   302篇
  2000年   219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近代早期的英国社会中,寡妇绝非我们所想象的那般孤苦无依。虽然她丧失了重要的社会关系——与配偶的关系,但是较已婚男人来说,她们建构起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社会关系网络。她们不仅与其子女、孙子女、父母保持着密切关系,也与兄弟姐妹、侄儿侄女、公婆姑嫂等非直系亲属维持着重要联系。此外,虚拟血亲和邻里关系也是寡妇社会关系网络中的活跃部分。在这些对象中,她们又倾向于以女性,尤其是那些处于单身状态的女性为中心来构建自己的社交圈子。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提出要运用创课教育模式打造卓越课堂,并以《视频的加工与制作》为例,对项目式创课教育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践与探究。  相似文献   
3.
乐迪 《新闻记者》2003,(5):50-50
广播电台的记者和编辑以及一部分报刊记者的手头,往往拥有很多珍贵的历史录音和其他声频资料,这些资料往往是以模拟的方式记录的,主要是盒式录音带,也包括开盘录音带和LP唱片。由于磁带模拟记录的无损保存期限很短,非专业条件下极限保存时间也不过10年左右,如果不及时数码化刻录成光盘,很可能成为一种遗憾。如果是广播电台的技术部门,将这些声音资料数码化保存并不困难,问题是国内各家电台的音频工作站目前出于系统资源和安全的考虑,都不提供端口向记者编辑开放这种服务,而报刊记者更无从得到声音资料的专业保存服务。本文将介绍和探讨利用…  相似文献   
4.
5.
羽毛球运动员专项情境中信息加工阶段速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44名专业羽毛球运动员和12名羽毛球初学者为被试,以羽毛球比赛情境片段和两种刺激信号为素材,对优秀运动员知觉技能中快速反应的内存机制进行了实验性研究。结果表明:1)在羽毛球专项情境中,与初学者相比,优秀运动员并不是在所有的三个信息加工阶段都表现出较快的加工速度;2)专业运动员比初学者具有快速的刺激辨别,这一指标是评价羽毛球运动员与非运动员的有效指标;3)不同水平运动员在反应选择阶段没有显著的加工速度差异;4)与中等和初学者相比,高水平运动员具有快速的应答编程速度,应答编程阶段的加工速度是水平相近的优秀运动员的有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7.
张军 《冰雪运动》2004,(9):43-44
通过对早期专门化训练的分析与研究,重新认识了早期专门化训练;分析了儿童少年进行早期专门化训练的可行性;制定了早期专门化训练原则;对早期专门化训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论早期维新派的图书馆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早期维新派对西方图书馆事业的考察与介绍、对封建藏书楼弊端的批判、提出大开公共藏书楼的建议及其与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关系几个方面入手,论述了早期维新派的图书馆学思想在近代图书馆产生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思想深度的高度统一,是卞之琳对中国现代诗歌的杰出贡献,也是他被称为中国现代杰出诗人的一个重要原因。纵观卞之琳30年代的诗歌创作,不难发现,对人生的沉思,是其诗歌持久的主题。这种沉思是以两种形式表现的:一是对自我以外的人生形式和生活态度的沉思,一是直接对自我人生的体验和沉思。就思想性而言,卞之琳30年代诗歌的重要特征就在于:它是诗人对人生的体验和沉思的结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