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教育   40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信息技术影响到外语教与学的方方面面。对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近半数学生喜欢通过网络和手机等电子工具学习英语;有1/3左右的学生喜欢通过虚拟学习环境学习英语;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喜欢去自主学习中心学习英语。从学生视角对造成上述现象原因进行分析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
归因训练是帮助学习障碍学生增强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 干预手段。目前关于学习障碍学生的归因训练多以小学生和初中生为对象, 采用的训练方法为直接法和间接法。研究表明,个体和小组形式的归因训练 优于团体归因训练,实验情境中的归因训练优于课堂情境的效果,将策略教 学与归因训练结合比单独使用归因训练更为有效。提高团体形式和课堂情 境中归因训练的有效性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自我感知理论是研究激励问题的重要理论之一。从自我感知理论出发,分析学生对自己学习行为进行归因的方式和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的辩证关系,进一步提出该理论对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活动中的启迪。  相似文献   
4.
发展性学校评价理念在落实的过程中存在动力缺失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评价主体对发展性学校评价的认识存在偏差、评价反馈环节薄弱、组织缺失和合作文化缺乏以及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失衡等,为了有效激发评价动力,需要从以下几点着手:正确认识发展性学校评价、完善评价机制、注重校内合作文化建设、加强内外部评价之间真诚对话等。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实验性的将归因训练引入到体院排球教学中,针对学生个性特点、归因水平,运用相关的归因理论,通过恰当、系统的归因训练来调整和优化学生的归因模式,使大学生的成败归因方式发生了积极性的变化:成功归因于内部稳定的因素能力、努力;失败归因于内部可控的因素努力、方法策略。最终,大学生体育学习中存在的学习动机不正确、学习习惯不良、恐惧、信心不足、焦虑、担心、困惑等学习心理障碍得到了缓解。归因训练后大学生体育学习自我效能、学业成绩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阐述归因理论在解释、理解、预测和控制运动员行为方面的作用,对体育运动情境下运动员的归因的影响因素做出分析,这对提高运动员的成绩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调查问卷为基础,分析当代中学生人际交往的表现及其特点,并对之进行文化、心理及教育归因,为正确对待青少年的人际交往及其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性和实践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动机、归因、自我效能与运动学习效果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测验法,研究了大学生体育学习动机、成就归因、自我效能感与运动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并建立起相关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学习动机、归因、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大学生运动学习效果的几个重要的内部因素,内部动机与运动学习效果呈显著正相关;内部稳定归因有利于运动学习效果的提高,表现出显著差异性;三者中以自我效能感的差异性最为显著,是预测运动学习效果的良好指标;最后针对三者与大学生运动学习效果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提出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9.
陈祥龙 《天津教育》2021,(11):74-76
教学反思是改善教学行为和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门径。但在现实执行中客观存在“花自飘零水自流”的窘状:敷衍应付、偏于浅表、狭隘封闭和无暇顾及。究其归因是学校教研制度和教师理论修养、反思视界及研教认知存在欠缺短板。本文基于赋责激能、丰厚底蕴及优化教研生态、驱动研教并重等进路,针对施策,久久为功,当能回归教学反思质量提升理想。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男生厌学体育课行为的归因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调查大学男生厌学体育课行为的自我归因 ,指出了影响体育差生厌学体育课行为的主要归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