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1篇
教育   36篇
科学研究   31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般情况下,聋校数学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指的是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只要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某一专题进行自主研究,学生自主获得知识,或修正知识结构,提高能力的学习,都是研究性学习。学生在学习新知、修正知识结构、综合实践活动中都可以开展研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2.
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的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是教师转变教育方式的关键所在。根据地理学科特点、地理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学生在学到知识、技能的同时,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地理课程改革真正从理想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3.
高语境与低语境交际存在于一切文化当中,高低语境的差异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人们的语言使用,而对高低语境文化的研究也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重视。本文通过对高低语境文化理论和例子的研究,以期让读者对其有一个简要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杨晓梅  黎静 《科教文汇》2013,(19):72-73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不仅是对理论教学的巩固,更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等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实验生理学是把生理、药理、病理生理三门实验课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分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探索性实验三个阶段。特别是探索性实验阶段,改变了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为医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的研究及实施 ,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 ,塑造学生的主体个性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作者对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看法。提出要选好课题 ,选题及研究过程要体现开放性。文中还强调了让学生亲身经历研究性学习过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组件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的设计与建设思路。在遵循课程内容的系统性、教学过程的探究性、提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原则下,提出"组件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的三阶段式教学模式及其对应的教学内容框架。课程建设的重点是实验课程建设,将观察性实验、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相结合,通过观察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理解并掌握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形成组件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实现的思路,通过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综合性实验提升学生对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通过课程建设,已经初步建成课程教学配套所需的讲义、实验指导书、案例库,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传统武术从原始人类生存需要的产生,到用于战争的军事武术,再到用于民间的表演、竞赛、健身武术的演进历程,这个演进历程就是传统武术技击性的异化过程,是传统武术本身具有的导向性功能所作用的结果。最后文章指出:传统武术技击性的异化成现在的健身性、娱乐性、竞赛性武术是符合时代要求的,是传统武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为了自身的发展,而所作的导向性结果。  相似文献   
9.
运用探究学习方法,在体操教学中有效地设置探究环境和氛围,变无关刺激干扰为探究诱因,引起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学习体操动作技术,从而有效地增强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程改革实践活动中,探究性学习已经被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被广泛地接受。但由于理解和实施探究性教学中出现偏差.造成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无效参与现象。本文试就这一现象提出相应的克服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