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排一号     
总有一些时光注定要沉淀为记忆,譬如高三……桐花开了可能是由于我固有的愚笨吧,到现在我都不能游刃有余地跟人谈天论地。但自从看了那个什么格尔的"不要让舌头晒得比皮肤黑"的惊世名言后,我的顾虑就更加重了。  相似文献   
2.
赵萌 《兰台世界》2014,(3):61-62
刘禹锡“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弥补了之前天人感应论的缺陷,并将先前对于天人关系的学说提升到新的高度。刘禹锡天人观学说对于中国古代哲学界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历史影响。其著作《天论》对中国古代哲学的贡献也是十分巨大的。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荀子《天论》中“明于天人之分”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主义观点,阐发了“自然之天”和“人为”的思想,批驳了唯心主义的“意志之天”与“因任自然”的论调。  相似文献   
4.
赵娟 《现代语文》2006,(1):22-22
刘禹锡是中唐名的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作为学家,刘禹锡一生创作了八百多首诗作,赢得了“诗豪”的美誉;作为思想家,他的哲学思想反映在其《天论》上、中、下三篇中,提出了“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的重要观点,体现了一名唯物主义无神论的战斗精神。然而,刘禹锡却不是一位成功的政治家。古代的知识分子大多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刘禹锡也不例外。他青年登科,一生致力于革新事业,但政治厄运的阴影始终伴随着他。“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是他一生悲惨命运的生动写照。但是刘禹锡并没有因此而沉沦,而是拿起学的如椽巨笔,凭借着坚毅的性格,在中国诗歌史上写下亮丽的一笔,因此他的诗歌自始至终都是洋溢着一种斗争精神,无怪乎明人胡震亨评价道:“刘禹锡播迁一生,晚年洛下闲废,与绿野(裴度)、香山(白居易)诸公优游诗酒问,而精华不衰,一时以‘诗豪’见推。”(《唐音癸签》)  相似文献   
5.
荀子固然反对“大天而思之”,反对“从天而颂之”,反对“望时而待之”,反对“因物而多之”,反对“思物而物之”,反对“错人而思天”,但他并不主张“勘天”,并不主张“征服自然”,并不主张“人定胜天”。荀子所主张的是“物畜而材之”、“应时而使之”、“骋能而化之”、“理物而勿失之”。荀子所谓“有物之所以成”,就是无望于天而有专于人;其所谓“制天命”,实质就是“人成天生”。  相似文献   
6.
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能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儒家天论思想的深远影响有分不开的关系。先秦儒家天论思想产生时,由孔子继承了传统天论的宗教性,随后孟子、荀子丰富了儒家天论思想的内涵。先秦儒家天论思想的发展过程中,人与天的关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7.
"天"是中国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早期对"天"的理解主要集中在神灵、道德、自然之天三个层面。董仲舒视"天"为"百神之君",肯定"天"的至上神地位;王充提出"天者百神主也",视"天"为众神主宰。二者共同认定神灵之天相对于天地间一切的主宰地位。董仲舒认为人在受命于天的同时也从"天"那里获得仁德,现实政治层面的有关制度设计也取之于天;王充认为道德仁义是天道应有之义,人应戒慎恐惧、依仁义道德行事。他们共同肯定了道德之天的合理存在,并以此为人间政治、道德秩序的确立奠定坚实的基础。董仲舒认为自然运动具体展开为阴阳、四时、五行之气的流行,自然意义上天道的实际内容展现为阴阳、四时、五行的规律变化;王充认为"气"是天地的存在形态,天道运行亦即气化流行自然无为,风雨雷电等现象是阴阳之气自然流行的结果。二者对自然之天的观察共同着眼于阴阳气的大化流行。  相似文献   
8.
刘禹锡"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弥补了之前天人感应论的缺陷,并将先前对于天人关系的学说提升到新的高度。刘禹锡天人观学说对于中国古代哲学界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历史影响。其著作《天论》对中国古代哲学的贡献也是十分巨大的。  相似文献   
9.
王充哲学并非传统所认为的唯物主义哲学或无神论,王充的天道自然观本质上是一种神学理论,与他另一重要思想命定论异名同谓,是命定论的另一种表达方式。王充虽然用天道自然观批判否定天人感应论,但他在天道自然观的基础上建立了另一种天人感应观。因此,王充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唯物主义者和无神论者,其思想并未摆脱汉代总体的神学思潮,而是其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天论》一书中,明确地提出了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观点,但当时很多人不相信这个结论.埃拉托色尼(公元前275年-公元前194年)是古希腊著名的科学家,他十分崇拜亚里士多德,对毕达哥拉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关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论述深信不疑,并千方百计地要测出地球的大小.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地球的周长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