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9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顺德科举一直以数量多,人才精而名闻远近,究其原因,历代语焉未详。从历代政府部门、民间团体、乡间宗族对科举人士的经济支持和精神奖励入手,分析了顺德科举鼎盛背后从政府到社会至宗族所形成的三位一体的支持结构,以及因此所构成的科举人才产生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
喻本伐在《教育与经济》2006年第4期撰文指出,学田制是中国古代为学校教育提供办学经费的一种特殊方式,与其他教育经费的划拨和筹措存在着明显殊异,对地方官学和书院的办理影响甚大。在学田制创立以前,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的办学经费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拨款,通常称之为“岁赐钱”或“赡学钱”。  相似文献   
3.
清代山西学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田制度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赡学制度。清代学田在明代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清政府教育财政支出的重要补充。清代山西学田有其自身特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相似文献   
4.
望都县文物保管所收藏有一通清代的科举学田碑,碑文记载了清初望都县知县张京瓒兴学田,供养望都周边学子治学科举的事迹.科举与学田的联姻是一个创举,它使科举制度真正走向了平民,将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功能扩大化,对宋、元、明、清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此碑是科举学田制度的实物见证,为研究清代科举制度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从书院的三大事业、四大规制出发,探讨了书院研究学问、教学传道、藏书、刻书、祭祀学派祖师、经营田产等六大事业,认为“六大事业”是书院成为一个功能完全而且可以独立运作的文化教育组织的标志,是制度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杨泳明 《体育学刊》2000,(4):106-108
针对胶东沿海地区农村中小学田径教学场地、器材及教师的数量、年龄和学历结构等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调查以及田径教学课的现状等情况作了一定的调查与分析,并努力探讨提出改善和提高中小学田径教学状况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学田     
学田是古徽州为府学、县学所置的田产。按照官府的规定,学田收入全部入官,以供给府学、县学师生之廪禄。为府学、县学经费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8.
说爱真难     
曹越  薛向红 《小学生》2009,(4):28-28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心中对妈妈的爱也很少直接用语言说出来了,但是,我知道,对妈妈的爱始终没有改变。今天我准备直接说出我心中已经憋了好久的爱……  相似文献   
9.
科举革废之际,学田缘于其助学功能得以延续。此后,清查是各级政府管控学田的主要手段,晚近政权更易背景下,其效果亦有不同。(民国)北京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开展的学田清查呈现出从学款到地亩关注点的差异,而助学目的又具有一致性。1943年,国民政府强势介入后,在教育与行政权力统合的契机下,学田清查最终上升至中央层面。近代学田清查大体呈现出由“款产”到“地亩”的转向,该过程体现了中央权力在教育场域对地方的渗透,亦是教育财政体系由传统向近代演进的局部写照。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名从事汉语教学的老师,他应该有着对汉字充满诗意的体验、感悟与理解,有着对母语的一种深深的文化情结。特级教师黄亢美正是这样一位背负着厚重母语情结而又诗意地行走于教学田野之中的语文教育寻根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