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7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20世纪20年代苏俄政府在华策略经历了一个从联合吴佩孚到促使吴与孙中山联合再到联合孙中山的过程。这种策略客观上促进了以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为标志的中国北方工人运动发展的高潮,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国内政治形势的判断及其活动。  相似文献   
2.
中国知识分子对苏俄的好感和狂热,20世纪上半叶集中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十月革命以后,对苏俄革命民粹主义式的想往;第二次是30年代,对苏俄计划经济强烈的兴趣。在这之中,中国知识分子对苏俄模式的讨论时断时续。  相似文献   
3.
通过考察苏俄政府对两国的中东铁路政策及其转变,可以得出:一、苏联对华政策的总出发点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但在中东铁路问题上,则更多地考虑本国的民族利益;二、在中东铁路问题谈判中,当时的国际政治环境、苏联的国内形势、北京政府对社会主义苏维埃政权的态度,都影响着中东铁路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4.
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在经历了不断的挫折和失败后,将目光转向苏俄,并在苏俄及共产国际的帮助下改组国民党,开始了"联俄""师俄"历程。但孙中山的"以俄为师"并非"全盘俄化",而是有所取舍,带有明显的选择性倾向。他始终以是否适合中国国情和实际需要为标准,在积极效法苏共组织模式、学习借鉴苏俄建军经验的同时,对苏俄国家现代化的终极制度目标及其指导思想都持抵拒态度,认为中国可以通过社会改革而不必经过阶级斗争实现各阶级人民均享幸福的大同世界。  相似文献   
5.
肖甦 《教育学报》2007,3(5):92-96
20世纪中期,新中国教育理论体系乃至教育制度的建构受苏俄教育理论的影响颇深。我国改革开放后,业已丰富和发展了的苏俄教育理论体系及其不同代表人物的思想又陆续被介绍进来,这对我国新时期教育教学理论的探索再一次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值此中俄两国互设友好年之际,重新梳理这些理论精华,仍能使我们在温故知新中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6.
民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认为,苏俄的教育具有强烈的无产阶级性,它与工农业生产、社会生活结合紧密,在教学方法上经历了从综合法和设计法向传统教学方法的回归。对于苏俄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表示认可并试图借鉴,他们希望中国根据国情积极创新,发展适应中国社会需要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张作霖与苏俄入侵外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1年白俄恩琴、苏俄当局先后侵入外蒙古地区,张作霖身负守土之责,却坐视不顾,专注于国内内战战场,致使当时的北洋政府失去收复外蒙良机。北洋军阀置国家疆土于不顾而忙于内争是最终导致外蒙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张家康 《知识窗》2007,(2):36-37
米哈依尔·马尔科维奇·鲍罗廷是位著名的职业革命家。1923年10月,苏联政府应孙中山的邀请,派他到中国,担任孙中山的政治顾问。来华后,他积极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孙中山对此给以很高的评价,称他“是一个无与伦比的人。”  相似文献   
9.
[相关链接]有关中国共产主义运动起源的研究,早在上世纪20年代后期就开始了,但迄今关于共运起源的具体经过仍存在着诸多历史谜团,主要症结就在于档案的缺失.面对残缺的历史拼图,中外学者们并没有止步不前,而是努力扩大档案的搜索范围,另辟途径去接近真相.其中的佼佼者是一对旅英的中国学者伉俪-刘建一和李丹阳.  相似文献   
10.
十月革命后,蒋介石就开始关注苏俄革命,他在研究苏俄革命经验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对苏俄的信任.认为苏俄革命的胜利"是中国革命的福音来临",是"人类的救星"[1]31.1921年3月5日,蒋介石在给孙中山的信中说:"回忆吾党失败之历史,无一次不失败于注重外交者,则外交之不足恃,盖可知矣.近观俄国外交之近状,尤足借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