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0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5243篇
科学研究   130篇
各国文化   60篇
体育   45篇
综合类   207篇
文化理论   43篇
信息传播   38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228篇
  2014年   481篇
  2013年   375篇
  2012年   425篇
  2011年   551篇
  2010年   492篇
  2009年   461篇
  2008年   589篇
  2007年   420篇
  2006年   306篇
  2005年   223篇
  2004年   198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向人的层次升华的学和习的过程是愉快的。然而“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有朋自远方来,带来了远方的信息,与之切磋琢磨学习之所得,共同向着“人”的更高处飞翔,使人的亦即仁的本质得以彼此确证。  相似文献   
2.
“上”用在动词后,可以表示趋向义。也可表示继续义。不同义“V上”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后接宾语、能否扩展、能否拆开、“V上”中的“上”能否用“下、起来”等替换。  相似文献   
3.
一个人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在进人社会前十多年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那么学习有什么可谈的?实际上,世上的许多事情都存在着“人人可以为之,人人却未必擅为之”的现象。同样人校学习,同样的导师,效果却不尽相同。这就说明因对学习的内涵领悟不一样,导致个人对学习的投人不一样,对学习的目的、态度、方法及内容的选择也就不一样。  相似文献   
4.
吴林伯先生与《文心雕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林伯先生是二十世纪重要的《文心雕龙》研究专家 ,他的研究成果把《文心雕龙》研究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他的研究方法 ,给我们有益的指导。另外 ,他在经子之学方面的成就 ,也值得尊敬。学习他朴学学术研究方法 ,以及独立的学术精神 ,是我们今天走向学术繁荣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6.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海德格尔之所以非常喜欢荷尔德林的这句诗,因为在海德格尔看来,它道出了生命的一种本真的、自在的状态。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们不禁要问:本真的教育对多彩的生命究竟承担着怎样的责任?是唤醒、放飞?还是抑制、羁绊?  相似文献   
7.
姜钰 《学语文》2006,(5):19-1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论语·述而》,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教育警句。这句话的完整表述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李泽厚在《论语今读》中把这句话翻译为:“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也定有值得我学习的老师。选择优点而学习,看到短处而改正自己’。”李泽厚还援引朱熹《四书章句集解》:“三人同行,其一我也。彼二人者,一善一恶,则我从其善而改其恶焉,是二人者皆我之师也。尹氏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则善恶皆我之师,进善其有穷乎?”李泽厚对于朱熹执意为“三人”说并不满意,认为朱熹在这里…  相似文献   
8.
9.
本文从对“奇”音所表之义和“奇”字结构所表之义的分析入手,探讨了“奇”字和人们的审美心理的内在联系,从文字学的角度揭示了“奇”字之所以用于人们的审美价值判断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通过古诗文教学,使学生对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杰出的科学成就加深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中课本中的《论语》六则、《孟子》二章等古代思想家的著作、语录,集中体现了这些思想家的政治主张、伦理观念、道德修养、教育原则、教育方法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