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教育   67篇
科学研究   1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显然,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首先都要保证不会对环境造成进一步的破坏。如果现有的方法无法达到目的,那么就需要一些更富有创造力的方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体育博览》2008,(8):75-75
冲浪运动是由海浪的状态决定的,因此,一个好的冲浪地点也会吸引大量冲浪爱好者的到来。世界上最优质的冲浪地点当属其起源地夏威夷群岛,除此之外,也有很多滨临大海、气候和洋流适合冲浪的地点。  相似文献   
4.
《2014年南通市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意见》强调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要求教学过程中建立学习小组,留出至少三分之二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或小组间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并能主动、积极展示,规范、大声表达。地理教学中如何才能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以课标"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教学为例,通过"情景营造→定向启学,目标导航→自主学习,小组互助→合作探究,质疑点津→拓展延伸,总结反馈→建构网络"的步骤,实施"问题—建构"有效教学策略,始终围绕学生来组织、调整、生成,学习活动由学情推动,确保学习活动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凸显以学为中心的新课程理念。"问题—建构"有效教学策略以问题驱动为主线,着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探究能力,以知识建构为目标,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把新课程理念有效渗透到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去。  相似文献   
6.
《金秋科苑》2012,(17):68-69
厄尔尼诺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流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出现了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  相似文献   
7.
气候是指大气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下,某一时期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和天气相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太阳辐射是气候系统的主要能源,是形成气候最基本的因子。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及各地气候的季节交替,主要是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及其随时间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等温线是地理学中等值线中的重点,历年备受高考青睐,这就要求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能够理解等温线的变化规律,并很好地分析等温线的弯曲成因。纵观各类等温线图,其弯曲规律及弯曲成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张明 《地理教育》2009,(6):25-25
一、洋流对等温线与等盐度线的影响由于暖流水温比所经过海区的水温高,寒流水温比经过海区的水温低,因此,不同性质的洋流将会使表层海水等温线发生一定的弯曲,呈现出以下规律:①“暖高寒低”,即暖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向高纬海区,寒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向低纬海区;②“凸向即流向”,即洋流流经海区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即为洋流的流向;③“低来寒、高来暖”即由低温海区流向高温海区的洋流为寒流,由高温海区流向低温海区的洋流为暖流。  相似文献   
10.
一、读透地理基本概念 地理概念是重要的地理基础知识,也是理解和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关键。高中地理课本中出现的地理概念、术语和名词很多。如关于寒暖流,课本中的文字定义是:“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叫做暖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叫做寒流。”根据学科特点,要尽量用“图文综合”的方法“吃”透概念。图1是“某海区海水等温线(其弯曲由于洋流造成)分布模式图”,“消化”寒暖流的概念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在图中用箭头画出两支洋流的流向(即等温线的凸出方向)。其次弄懂①是寒流,②是暖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