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150篇
科学研究   39篇
各国文化   34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47篇
文化理论   12篇
信息传播   8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宋初儒学与当前我国传统文化所处的历史境遇具有相似性,都面临外来文化的严峻挑战,并有被边缘化的趋势。宋代理学在重塑文化认同、重构话语理论体系、重新融入百姓日常生活等方面获得了成功,使儒学重新成为社会的主流支柱文化。在当代工业化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中,我国传统文化无论在理论建构,还是在指导实践,或是在文化认同方面,面临着重大的困难,而宋代理学的成功经验实有益于我国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江西吉安地区在书院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不仅书院建立时间早,而且发展速度较快。宋元时期,书院成为地方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理学家们往往通过书院阐扬其学说,理学的思想也通过书院的讲学活动得到广泛传播。与此同时,书院也是理学家们进行道德实践的场所。由此,宋元时期理学的迅速发展与书院的发达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4.
朱熹是以理学集大成闻名,以教育成果斐然传世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改革南宋教育,创办书院,并将孔子及《中庸》作的学习过程论发展成“立志、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时习、笃行”七个阶段,开拓出学习创造的通幽曲径。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本科生正经历着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为了保证教育质量,本科生导师制是一项重要举措。根据武汉科技大学近两年来的"全程综合导师制"实践,从学生的视角,选择典型专业班级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体面对面访谈,对导师制的了解、期望交流的方式方法、最希望得到的指导方面以及实施导师制效果、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监评激励机制、受限制因素、单双向结合选择及导师、辅导员、班主任三者关系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清初儒臣张伯行不仅以学术与事功之双美彪炳史册,更以“天下清官第一”而饮誉其时。他一生为官政声显赫,经世事功颇可称述。撮其要者厥在如下诸端:治理水患、赈济灾民,以救民于水火;惩治贪污、革除弊政,汲汲于政治新风之营建;兴办书院、刊刻儒书,以兴起教化,移风易俗。对于清初地方社会秩序重建甚至“康乾盛世”的到来,可谓居功至伟。  相似文献   
7.
中西差异在郭篙焘的意义世界里并没有本质区别,他反复陈述的“本末”说的悖论在于:似乎抓住了西方富强之本,要取法西方政治制度,甚至要改革风俗人心,其实他不过是秉持湖湘经世文化中理学的精髓,对西方政教大本作出了一种传统东方式的道德化解释,认为西方也有可以媲美于中国的政教文明,这是其思想逻辑所在;“本末论”成为否定求富求强的洋务运动的理论。郭篙焘没有越出儒学的思想樊篱。  相似文献   
8.
宋代楚辞研究上承汉代,又受到当时诗文革新运动和理学思想的影响、呈现出浓重儒学色彩。宋代的楚辞研究更重视义理的阐发。比较重要的研究者有晁补之、洪兴祖、朱熹等。  相似文献   
9.
近读王献永先生所作《戴名世与桐城派》(《安徽师大学报》哲社版1990年第3期),获益匪浅。然亦有几点感想提出以就正于王先生及读者诸君。一要讨论戴名世与桐城派的关系,首先要弄清何谓桐城派,好有个循名求实的原则。王文说: 戴名世与桐城文派有着基本相同的文学倾向和渊源。  相似文献   
10.
宋代诗学之重要风格特征,为健朗,为拗峭,为刚硬。前人评论,多从音节、句式、语调、技巧角度去看。其实,从诗的根源之处看,健,乃是本于诗人人格生命中一种刚大之气,发而为诗之一种人文境界。宋人李纲所言最详明:“士之养气刚大,塞乎天壤,忘利害而外死生,胸中超然,则发为文章,自其胸襟流出,……唐韩愈文章号为第一,虽务去陈言,不蹈袭以为工;要之操履坚正,以养气为本。……进谏陈谋,屡挫不屈,皇皇仁义,至老不衰。”(《文集》卷138《道卿邹公文集序》)宋代诗论诗话中的一个突出命题,即崇扬一种刚健有力、自强不息、奋勇感发的人格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