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8篇
教育   14篇
科学研究   57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嫩江、哈尔滨两地48年来夏季降雨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缪驰远  魏欣  孙雷  徐霞 《资源科学》2007,29(6):25-31
文章基于嫩江、哈尔滨两地48年来的夏季降雨资料,分析了夏季降雨量的变化特征,并选用Morlet小波对嫩江、哈尔滨两地夏季降雨序列的多时间尺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嫩江、哈尔滨近48年来夏季降雨量均成正态分布,且均有增加的趋势,变异等级为中级;②通过诊断发现嫩江和哈尔滨夏季降雨均可分为3个时间段:嫩江1954年~1967年为偏干年阶段,1970年~1978年为偏干阶段,1978年~1998年为偏湿阶段;而哈尔滨1954年~1966年为干湿交替变化的波动阶段,1967年~1980年为偏干阶段,1981年~1997年为偏湿阶段;③嫩江、哈尔滨两地夏季降雨量近48年来均出现突变特征,且突变点均出现在1979年;④哈尔滨近年来夏季降雨存在的尺度周期变化规律约为29~38年,且该尺度周期变化最为明显,能量最强,具有全域性,嫩江近年来夏季降雨存在约19~30年周期变化规律,其能量值较大,周期性较强,并且与哈尔滨29年~38年尺度一致,具有随时间推移能量进一步加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黄河源区径流变化及其对降水的响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研究了黄河源区近50年来的径流、降水的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了降水对黄河源区径流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黄河源区近50年的降水和径流变化规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一方面,20世纪60年代~90年代的平均径流量的总体趋势为“多-少-多-少”,吉迈测站的径流年际波动比较剧烈,玛曲测站年际变化不大,变差系数较小,只有0.09,吉迈、唐乃亥测站的汛期径流量表现为下降趋势,非汛期的径流量表现为上升趋势。另一方面,20世纪60年代~90年代的平均降水量的总体趋势为“丰-缺-丰-缺”,降水年际变化不大,除达日气象站以外,其余5个气象站的降水量按照从上游至下游的顺序逐渐减少,达日、久治、玛曲、河南外斯4个气象站汛期降水表现为下降趋势,非汛期的降水表现为上升趋势。计算区间降水与吉迈、玛曲和唐乃亥水文站相同时段内的径流量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44、0.57和0.67,而且相关系数的大小按照从上游到下游的顺序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3.
胶州湾地区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及未来趋势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军岩  於琍  于格  初子莹 《资源科学》2011,33(10):1984-1990
利用胶州湾地区7个气象站点逐日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以及MIROC3.2_hires-RegCM3模式输出结果分析了胶州湾地区1959年-2008年气候变化特征以及2011年-2030年该地区的气候预估结果。研究表明:①近50a,胶州湾地区年平均气温升高了1.65℃,线性增温率为0.33℃/10a,高于同期全国平均增温速率...  相似文献   
4.
激光粒度气象仪(Parsivel)是一种现代化的以激光为基础的光学测量系统。本文简要介绍了激光气象粒度仪(Parsivel)的仪器功能,数据传输以及软件功能模块;并借助激光气象粒度仪(Parsivel)在江西省人工增雨和人工防雹中成功应用的范例,探讨了激光粒度气象仪(Parsivel)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利用洞庭湖流域1999年1月-2008年12月间的TRMM3B43月降水量资料,通过区域综合Z指数的构建,旱涝等级的划分以及降水变差系数的计算,对洞庭湖流域近10年来的旱涝发生特点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与流域实测降水数据分析结果的对比,验证了TRMM数据在流域旱涝监测中具有很好的可行性和较高可信度。另外,研究结果显示:①在区域综合Z指数构建过程中,由于考虑了区域降水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文中的计算方法比通常采用的面积平均法更加符合实际;②TRMM数据格点在流域内均匀分布,可有效刻画流域降水的空间分布。其监测的流域旱涝结果较有限气象站点的监测结果更加真实、可靠;③受季节性季风降水及区内复杂地貌特征的影响,洞庭湖流域旱涝发生较为频繁,平均一年内大约有2.8个月和2.4个月,分别表现为流域性的洪涝和干旱。且总体上,流域性洪涝发生的频率和等级要高于干旱;④洞庭湖流域洪涝发生具有持续时间长的特征。在过去10年间,常常有持续2~3个月,甚至更长的洪涝或干旱发生;⑤洞庭湖流域西北部、西南部以及东南部的旱涝发生几率相对较高,而中部和东部的几率相对较低,尤其是北部湖区的几率最低。  相似文献   
6.
We report the adsorption of phosphate and discuss the mechanisms of phosphate removal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burst furnace slag (BFS) and steel furnace slag (SF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sorption of phosphate on the slag was rapid and the majority of adsorption was completed in 5-10 min.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phosphate by the slag was reduced dramatically by acid treatment.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adsorption to the total removal of phosphate was 26%-28%. Phosphate adsorption on BFS and SFS follows the Freundlich isotherm, with the related constants of k 6.372 and 1/n 1.739 for BFS, and of k 1.705 and 1/n 1.718 for SFS. The pH and Ca^2+ concentration were decreased with the addition of phosphate, suggesting the formation of calcium phosphate precipitation. At pH 2.93 and 6.93, phosphate was desorbed by about 36%-43% and 9%-11%,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 adsorption on the slag is not completely reversible and that the bond between the slag particles and adsorbed phosphate is strong. The X-ray diffraction (XRD) patterns of BFS and SFS before and after phosphate adsorption verify the formation of phosphate salts (CaHPO4·2H2O) after adsorption process. We conclude that the removal of phosphate by BFS and SFS is related to the formation of phosphate calcium precipitation and the adsorption on hydroxylated oxid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BFS and SFS removed phosphate nearly 100%, indicating they are promising adsorbents for the phosphate removal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pollution control.  相似文献   
7.
黑河流域气候变化的水文水资源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4个典型气象站近50年的气温降水资料,分析了黑河流域的气候变化特征。在近50年当中,黑河流域的气候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气温的升高和降雨量的增加。黑河流域气温的升高十分显著,其升温率远远大于同期北半球的平均升温率,尤其是近几年来增温幅度之大是几十年来所罕见的;降水量的增加虽然没有气温增加那么明显,但总的趋势是增加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黑河流域气候变化对区域水文水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气候变暖造成了上游山区冰川的不断萎缩和雪线的持续升高,尤其是最近两年间,冰川为较大的负平衡,出现强烈亏损;②由于黑河上游山区夏季降水量的增加和冬春季气温的升高,黑河流域各出山口流量近60年来是趋于增加的,尤以莺落峡水文站最为显著;③在走廊平原区,温度上升造成农业消耗水量的增加,温度每上升1℃,可使水资源消耗量增加2.979×108m3/年左右;④变暖也造成了河湖水质的不断恶化。黑河和下游湖泊水体的矿化度逐年升高。  相似文献   
8.
川滇高山栎灌丛冠层穿透水及其稳定同位素组成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被冠层穿透水有重要的水文学和生态学意义,但目前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森林植被,缺乏灌丛植被穿透水的报道;而灌丛植被在高山区的水文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在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3个川滇高山栎灌丛样地收集降水、穿透水和相应的气象资料,测定降水和穿透水的稳定同位素特征,分析各个样地穿透水量和穿透水率的变化,以及穿透水与降水稳定同位素值的差异及变化原因。结果表明穿透水量与降水量呈显著一元线性关系,穿透水率与降水量呈对数正相关。当降水量大于10mm/天时,样地B的穿透水有83.3%出现聚集效应,发生聚集效应时平均穿透水率为114.4%,样地C的穿透水有33.3%发生聚集效应,此时平均穿透水率为104.5%,但样地A没有出现聚集效应,表明在样地A冠层均一程度高。穿透水与降水稳定同位素组成没有显著差异,并有水量效应。但与降水稳定同位素值相比,穿透水稳定同位素值随着穿透水量的增大,先富集重同位素、再贫乏重同位素、最后趋向一致;这与林冠从干燥、蒸发显著,到湿润、出现饱和水汽界面,再到林冠下层形成的水滴占穿透水比重越来越小有关。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华东及其周边地区NDVI对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崔林丽  史军 《资源科学》2012,34(1):81-90
地表植被与大气的相互作用过程是地球科学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本文基于SPOTVGT-NDVI数据和气象站点的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时滞相关分析法,研究了1998年-2011年我国华东及其周边地区四季NDVI对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区,气温对NDVI的影响大于降水,NDVI与气温在夏季和秋季相关性较高,与降水在秋季和春季相关性较高,冬季NDVI与气温和降水相关性都最低。NDVI对气温响应的滞后期在春季和秋季较短,对降水响应的滞后期在冬季较短,夏季NDVI对气温和降水响应的滞后期都较长。在冬季、春季和秋季,NDVI对气温和降水最大相关系数的空间分布在研究区的南北部差异不明显,在夏季则具有较明显的南北差异。NDVI对气温变化响应的滞后期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具有较明显的南北差异,对降水变化响应的滞后期除在夏季具有一定的南北差异外,在其他季节空间分布规律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