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05篇
科学研究   1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梁启超与李普曼: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新闻传播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志希  汪露 《现代传播》2002,18(4):27-31
梁启超与李普曼是中美新闻传播领域各具代表性的、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们在新闻与政治的关联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梁启超以报刊服务于“新民”、救国的政治目标 ,是一个热情执着的“殉道者” ;李普曼致力于以新闻为公众预卜吉凶 ,是“一个冷静的观察者”。他们都聚焦舆论 ,对言论、出版自由的崇尚是梁启超舆论观的基础和重心 ,而李普曼则对报刊的客观公正、公众舆论是否纯洁、可靠表示忧虑和怀疑。他们以不同的视角对舆论公众作出不同意义的理解。梁启超李普曼的新闻传播观的差异性源自不同的文化背景 ,前者体现了一种实用理性精神 ,后者则渗透着实用主义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2.
论参与观察者的角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实地研究中参与观察者的角色分类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现有分类方式不一致的原因是分类标准的单维性所致.正确的方式是在涉入程度的维度下,将实地观察划分成局外观察和参与观察,同时在研究者身份是否显露这一维度下,进一步将参与观察者的现场角色分为两种:即隐蔽的观察者和公开的观察者.  相似文献   
3.
话题描述中“乐乐有时会模仿一些不良行为”,然而,这些行为真的不良吗?跑动、在地上爬、喊叫等行为本身对幼儿的动作发展和情绪表达是有所助益的,或许只是在成人视角下和安静的情境中才显示出“不良”。因此,不良并非行为本身具有的属性,而是取决于观察者的视角和所处的情境。在成人控制的世界里,儿童的很多行为会被贴上“不良”的标签并且遭到压制,然而正是这种不被允许会让幼儿对此感到新鲜,甚至想要打破禁忌。  相似文献   
4.
刘川鄂 《新闻前哨》2008,(11):47-47
尽管我不是武汉人,但已经在武汉生活了20多年.我算是一个较为深刻的“武汉观察者”吧。在我写过的诸多有关武汉的文章中,曾将武汉定位为“世俗与庞杂”:在为一家杂志撰文时,我也曾以“何为世俗生活:以武汉为例”为主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哄客”的仇恨快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将成为中国文化史中最奇特的年份之一。芙蓉姐姐、程菊花、流氓燕、红衣教主以及全体“超级女生”预备队,在短短数个月里大量涌现,形成巨大的“丑角”风暴,令所有的观察者目瞪口呆。  相似文献   
6.
韩忠全 《物理教师》2005,26(5):43-43
当声源和观察者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观察者听到的声波频率就会发生变化,这就是著名的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是新版高中教材中新加的一节.在这一节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一些说法或习题:人站在路旁,听到迎面驶来火车的鸣笛声,声调会越来越高;火车驶去时,听到的声调越来越低、其实,人站在路旁,听到驶来火车的鸣笛声不是越来越高,而是越来越低的,现分析推导如下.  相似文献   
7.
自然观察智能可以在很多领域的教学活动中实现。其中,科学领域是培养幼儿自然观察智能的重要领域。为此,有学提出,可以将自然观察智能融入课程之中。  相似文献   
8.
同格教学作为训练师范生基本教学技能和提高在职教师的教学技巧的教育模式已经被许多国家所采用,其效果也受到广泛的承认。 专英语系教学法课程五年来的微格教学教改也有了一定的收获。本文从微格教学中的模拟角色着手进行分析,探讨各个角色在训练过程中所应该完成的任务以及期望达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史秀荣 《辅导员》2012,(32):20-21
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基本功之一,怎样才能把动作写具体呢?老师在讲解时,总是要求我们"细心观察",可是,生活中,人的动作不是单一的,而是一组一组地连续出现,同时,往往转瞬即逝,所以,即使留心观察了,也未必能将其中包含的细小动作"捕全""看透",因此,很不容易借助观察把动作写细腻、写具体。【看视频,写动作】让我们下载一段百米短跑的视频,先用正常速度播放看,说出自己看到的动作。相信你的词语不外乎:"蹲""趴""跑"之  相似文献   
10.
周玉才 《语文天地》2012,(11):60-61
人物肖像描写的角度,有人说:互见法最高明。笔者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特意引导学生对宝黛初会的互现法描写进行了探讨,曹雪芹运用互见法描写就极其高明,可供后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