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0篇
教育   116篇
科学研究   90篇
体育   16篇
综合类   10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We use five waves of the Indonesian Family Life Survey (IFLS) to create unique father-son matched data of the male population (aged 25–53). Using this data, we investigate the evolution of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educational attainment in Indonesia over time, by ethnicities (six major ethnic groups), and by regions (twelve provinces). To estimate the persistence in education (measured as schooling years of the father as a predictor of schooling years of the son), we use coefficient of 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coefficient methods. Our results from the regression coefficient suggest that persistence in Indonesia is declined over time. Whereas, the results from the coefficient of correlation reveals no secular trend in education persistence over time. Thus, to understand the reason behind the secular trend in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e decompose the correlation following Checchi and García-Peñalosa (2008). The decomposed intergenerational correlation shows that although the persistence is declined at the lower-end of fathers’ education distribution, it is increased at the top-end of the distribution. Therefore, we argue that the coefficient of correlation should be used with caution while analyzing the education policy particularly the persistence in education. Thereafter, we document the stationary distribution and find the conclusive evidence of non-convergence in educational attainment over time among both, ethnicities and regions.  相似文献   
2.
社区教育教师是社区教育工作主力军,社区教育教师专业化程度也越来越成为影响社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选取112位社区学院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以性别、年龄、学历、工龄和单位性质等个人身份因素为变量,使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研究其与自我导向学习准备度的相关性。并基于研究结果,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蒋华 《科技通报》2015,(4):67-69
传统方法使用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多径网络资源优化分配算法,在网络资源的交叉项时间聚集资源分配均衡性不好。提出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副本匹配的多径网络资源分配算法,进行多径网络通信信道模型构建与资源分配总体设计,定义多径网络通信系统资源时变次优调节因子,采用自然对数变换的方法构建一种多分量信号动态副本相关模型,对网络资源中来自多分量信号中不同信号分量之间进行交叉作用,优化数据包通信传输信道,提高多径网络通信系统中的资源分配性能。仿真实验表明,算法能有效提高系统的资源分配效率,网络吞吐性能和资源利用率提高明显,网络分配资源得到均衡,实现安全性控制下的资源分配优化均衡,节约网络系统的通信开销,进而提高了多径网络通信性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对金融整体风险分布的特征进行了概述,接着总结了金融风险的相关性度量方法,最后探讨了如何用Copula函数对金融机构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5.
在对江西六所高校教育服务学生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统计的基础上,本文从高校的教学服务、图书馆服务、管理与支持、后勤服务等方面切入,将灰色关联度理论引入高校教育服务学生满意度评价中,得出高校教育服务学生满意度的灰色关联度评价法具有操作简便、效率高、所需数据少和揭示问题清晰等特点,并借助计算机对高校进行评价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6.
垒球比赛中的攻守战术是以投手为核心制定的。国外学者普遍认为,"一场比赛中,60%取决于投手"。鉴于国内从事垒球运动的运动员较少,投手的样本量较小,使用常规方法难于分析,故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垒球投手身体各关节屈伸肌力水平与出手速度进行相关性分析,以为实施针对性训练提供参考。研究中运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对垒球投手的肩、髋、膝和踝等关节进行测试,测试速度分别取为60°/s和240°/s,依次代表最大肌力和快速肌力水平,选取最大峰值力矩作为研究指标,通过运动学方法测定投手的投球瞬间速度。研究发现,测试关节的屈肌群中,非投掷侧髋和膝关节的快速力量与球速相关系数都在0.8以上;伸肌群中,投掷侧肩关节最大力量与出手速度相关度最高,R=0.813。  相似文献   
7.
专利权人关联网络的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方法体系层面上设计出适用于专利权人关联网络分析的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体系框架,框架包括基于合作、基于引用和基于技术主题三个方面。其中,基于合作的专利权人合作网络分析方法包括全球规模、特定学科主题、特定专利权人和自我中心网络(ego网络)四种类型;基于引用的专利权人引用网络包括直接引用、专利共引和专利文献耦合网络三种类型;基于主题的专利权人主题关联网络包括专利分类号共现、分类号相似度计算和主题词共现三种类型。文章对整个方法体系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包括基本原理、数据集的构建策略、分析方法的功能、不足、指标选取等方面。最后利用中国科学院2005~2008年的发明专利对基于合作和基于技术主题的专利权人关联网络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8.
大亚湾近岸土地利用的时空分异及其与地貌因子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和数字地形分析方法,以地处海陆交接部位、具有优越地理区位和自然环境优势的大亚湾海岸带为研究区,利用我国1980年-1986年海岸带调查数据和2004年的908遥感调查数据对研究区的土地利用时空分异规律,及其与地貌因子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大亚湾近岸陆域和潮间带滩涂的开发利用变化受到高程、坡度和地貌成因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高程和坡度对海湾近岸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对农业用地,而地貌成因对其影响相对较小;②大亚湾近岸0~30m高程范围内,各种海湾开发利用类型变化最为显著;③大亚湾近岸农用地变化受坡度、高程影响较大,相关系数达到了0.8438和0.6857;林草地变化受地貌成因的影响较大,其相关系数为0.9344;水域变化受坡度的影响相对较大,相关性系数为0.4573。  相似文献   
9.
In this study,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is applied to examine the determinants of students' satisfaction and their perceived learning outcomes in the context of university online courses. Independent variables included in the study are course structure, instructor feedback, self‐motivation, learning style, interaction, and instructor facilitation as potential determinants of online learning. A total of 397 valid unduplicated responses from students who have completed at least one online course at a university in the Midwest were used to examine the structural model.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ll of the antecedent variables significantly affect students' satisfaction. Of the six antecedent variables hypothesized to affect the perceived learning outcomes, only instructor feedback and learning style are significant. The structural model results also reveal that user satisfaction is a significant predictor of learning outcomes. The findings suggest online education can be a superior mode of instruction if it is targeted to learners with specific learning styles (visual and read/write learning styles) and with timely, meaningful instructor feedback of various types.  相似文献   
10.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安徽电大开展远程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以来各专业的招生规模与发展趋势等进行定量的关联度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专业结构优化措施及建议,为确保安徽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态势,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