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试论就业歧视及其法律规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业过程中的不平等待遇引起的就业歧视严重妨碍了劳动者平等就业机会的实现。我国当前用工实践中存在的就业歧视现象大多表现为非法律禁止的种类,反映出现行有关消除就业歧视方面的立法存在着局限性。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机会的实现,应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反就业歧视的立法经验,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
就业歧视严重侵害了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违背社会公正,加剧了社会矛盾.我国现行法律对于就业歧视问题的规范零散且原则,适用性不强,导致实践中对于各类就业歧视现象的规范效果不尽理想.在对就业歧视进行界定和类型划分的基础上,对我国现行反就业歧视法律规范进行分析,归纳其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提出制定单行《反就业歧视法》,并就就业歧视规定模式、适用范围、法律责任、判定标准、救济途径设计、举证责任配置等具体内容提出了对策建议,使立法从彰显立法态度转向满足大众需求.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越来越严重的就业歧视已影响到我国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极大地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稳定.笔者认为造成我国就业歧视现象的原因主要有现行体制的影响、封建专制思想的影响、法律制度方面的缺陷等,提出了广泛开展反就业歧视宣传、将反对就业歧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等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就业歧视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尊严和发展,也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我国就业歧视的现状很严重,立法不完善是一个重要原因。当前我国未建立起有效的反就业歧视法律体系,现行法律在应对就业歧视问题时往往显得很无力。应尽快制定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修改和完善我国已有的反就业歧视的单行法律,修改我国的民事诉讼法,把就业歧视明确纳入诉讼范围,清理现行法律中的歧视性规定。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就业歧视问题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歧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但遗憾的是,它没有引起我国法学界的广泛关注和足够重视,并由于立法的欠缺,导致就业歧视的现象愈演愈烈.因此笔者针对我国就业歧视的现状及现行法律法规的缺陷等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相关立法经验,立足我国国情,提出了反就业歧视的法律对策,以加快构建和完善我国反就业歧视的立法.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劳动者在就业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就业歧视。如何规范就业市场,使劳动者的就业权利得到有效的保障,国家应完善反就业歧视的法律法规,建立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机构,规范就业歧视相关司法程序,逐步消除就业歧视。  相似文献   

7.
平等就业权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学生平等就业权正遭受就业歧视的严重侵害。造成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反就业歧视的法律规范缺失和不完善是公认的重要原因,应从制定和完善反就业歧视的法律体系、建立反就业歧视争议仲裁和诉讼制度、强化劳动保障法律执行等方面加强反就业歧视工作,保障大学生平等就业权。  相似文献   

8.
市场机制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非常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地方政府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就业歧视,如地域歧视、学历歧视、性别歧视、户籍歧视、生理歧视、健康歧视甚至方言歧视、血型歧视。目前,法律对这类歧视尚没有禁止性的规定,但这些限制性做法与(《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的劳动权和《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自由选择职业权利相抵触。本文主要从法律角度分析和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歧视现象,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从立法、执法和司法上加以解决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中国就业歧视问题十分普遍且相当严重,已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主要原因有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更重要的是中国缺乏完善有效的保护劳动者平等就业权的法律制度。因为就业歧视主要来源于社会偏见,所以对劳动者隐私保护问题,就成为解决就业歧视的重要措施。本文通过分析中美两国在隐私权法律保护上的差异,针对两国反就业歧视的作用,提出通过加强公民隐私权保护,从而减少就业歧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民事救济是反就业歧视法律救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权利则无救济,反就业歧视的民事救济根本在于其权利。就业平等权是平等权在劳动领域的具体适用,但是它依然具有概括性和抽象性,未能成为民事救济的直接权利。反就业歧视民事救济权利,是就业平等权在私法领域中具体化了的民事权利。只有具体的、可量化的民事救济权利才能作为劳动者获得民事救济的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11.
性别歧视是劳动力市场最传统、最普遍、最严重的就业歧视之一。消除性别歧视,维护妇女的平等就业权,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造成性别歧视的原因主要有传统观念的影响、女性对自己性别角色的认同、企业不合理的用人观念以及法律法规的缺陷。要消除各种形式的性别歧视,企业必须改变既有的观念;政府必须制定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规,建立专门机构,完善相关惩罚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2.
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市场不完善,就业法律法规不健全,生育保险制度不健全,就业指导工作薄弱等,是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主要原因。政府完善就业市场,健全法律法规,健全生育保险制度;高校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与课程设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女大学生转变求职观念,挖掘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树立创业意识,实现自我就业等,是消除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歧视,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刘慧频 《培训与研究》2010,27(4):76-79,95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公立高校教师任用制度已由传统的任命制转为现代的聘任制,而聘任合同制度是聘任制的核心。聘任合同是具有公法特性的本质上属于私法性质的人事合同,聘任合同的具体适用目前可以参照《劳动合同法》及《国家公务员法》的有关规定,但最终需要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聘任合同的聘任期限等具体内容不能完全由高校和教师自由约定,须受到法律法规的适当限制。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艾滋病感染者遭遇就业歧视的主要原因在法律层面上是由于法出多门、立法层次较低、内容不完善、法律可操作性不强、执法监督力度不够,从而法律不能充分保障艾滋病感染者的就业权利;在社会层面上,由于人们缺乏对艾滋病的正确认识,对艾滋病及其感染者心存疑虑和恐惧,因而表现出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排斥和歧视。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进入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和市场经济的深化,在劳动用工领域出现了一些用工灵活、从属性降低的非典型用工关系。这类用工关系法律关系性质模糊,法律规制缺乏。从非典型用工关系的内涵以及与劳务关系的区别看,其性质还是应该界定为劳动关系。为解决其规制问题,立法者需要在了解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域外规制的做法和经验。首先,采取将非典型用工关系纳入劳动法域调整的规制路径。其次,用劳动基本法规制涉及特殊用工方式、特殊用工主体的非典型用工关系,对涉及不同行业、领域的非典型用工关系则通过制定单行法规进行调整,从而最终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相似文献   

16.
如何界定雇佣关系(又称雇用关系),法律上没有明确的规定。由于我国现阶段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用工关系十分复杂,各种损害赔偿纠纷不断出现,加上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审判实践中对这类纠纷的处理存在着争议。本文对雇佣关系的界定、完善雇佣关系法律调整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7.
解决好残疾人的就业问题有利于社会稳定及社会和谐发展,也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本文从当前残疾人劳动就业过程中所面临的立法滞后、社会歧视、自身素质低、就业渠道窄等问题入手,在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就业法律法规和社会保障体系,争取就业援助等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