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目的/意义]基于STS的思路考察科学信息的开放获取模式,以多学科、多元化的视角分析其实现过程和相关问题。[方法/过程]从社会各界主体意识的觉醒、网络环境提供的技术支持以及政府部门的有力参与3个方面探索科学信息开放获取模式实现的动力机制,进而从科学信息的版权归属、科研论文的发表费用、科学知识的质量控制、开放期刊的社会认可度4个方面考察开放获取政策实施中的相关问题。[结果/结论]科学信息的开放获取为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打破既有利益格局的良好机遇,我们应该在增强政府作为的同时,积极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出版商、科技社团、科学共同体乃至社会公众的不同作用,以更好地推进我国的开放获取事业。  相似文献   

2.
论开放存取出版对科学信息交流和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如花  冯晴 《出版科学》2008,16(3):75-78
开放存取出版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出版界、图书馆学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本文探讨开放存取出版带来的新的科学信息交流和利用模式,阐述它对科学信息交流和利用活动参与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开放存取基于开放与共享的理念,依托网络技术,正在成为学术出版和科学信息交流的全新模式。简要介绍了开放存取的基本内容,分析了开放存取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探讨了开放存取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创造"共享、重组、再造"的新型信息交流平台,建立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研究者的科学交流模式,是适应科学交流发展的必然要求。发挥传统图书馆学技术优势,深入挖掘开放存取平台的科学交流服务功能,构建网络环境下科学交流的新模式,是网络时代图书馆走出危机并走向辉煌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图书馆在基于开放存取平台的科学交流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探讨。认为在现在知识库中增加构建知识节点图、开展个性化服务、构建数字化学习平台等功能是图书馆在开放获取环境下促进科学交流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促进中国科技文献信息开放存取的法律与制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技文献信息的开放存取涉及很多相关的法律制度,为实现开放存取,需要减少法规的限制并寻求法律的保护。作者建议,修订著作权法有关条款,把合理使用的范围扩大到非商业利用;制定与实施中国特色的出版物法定送存制度;制定和实施国家许可制度;建立防止信息垄断的机制;保护信息网络传播权,维系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与信息公共获取的平衡,为开放存取的发展争取更大的制度空间,实现传播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cientific Electronic Library Online (SciELO) program and its three main objectives. Then the paper presents the methodology of open access to scientific information by the SciELO. At last, it shows the perspectives of open acces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为图书馆文献订购经费转化为开放出版经费提供基于事实的案例分析和支撑,以期引起科技发展管理机构、科研教育机构、图书馆及学者对开放出版及经费转化趋势的关注,促进科技信息交流传播和图书馆创新发展。[方法/过程]采用扎根理论方法,系统分析当前传统订购模式和开放出版模式并存局面造成的多重挑战,详细调查多种文献订购经费转化为开放出版经费的试验模式并进行对比分析,提出经费转化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策略建议。[结果/结论]图书馆订购经费向开放出版经费的转化具有明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建议从建立"抵消模式"、制定经费转化规则和协调机制等多维角度积极推动文献订购经费向开放出版经费的全面转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 通过对比分析国外开放获取馆员的岗位能力与核心角色,提出我国开放获取馆员的人才培养策略。[方法/过程] 采用文献调查法、网络调查法以及内容分析法,调研21所国外图书馆开放获取馆员的岗位设置、业务案例,从开放获取服务管理员、开放获取组织者、科学共同体支持者、开放知识培训教育者的角度分析其核心角色。[结果/结论] 从制定开放获取馆员能力培训体系,营造开放获取服务环境,以及立足开放科学评价体系,培养科学共同体的开放获取素养两方面提出我国开放获取馆员的培养策略,为我国开放获取馆员的职业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开放存取"研究综述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开放存取(OPEN ACESS)”基于“自由、开放与共享”的理念,依托网络技术,正在成为学术出版和科学信息交流的全新模式。本文着眼于学术信息交流障碍与网络技术两个方面,介绍了开放存取出现的背景;并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开放存取发展的历程,认为对开放存取的发展进行阶段划分为时尚早,至少是一种对“理念”与“模式”的概念不很清楚的表现;文章引证国际上权威机构的著名文献界定了开放存取的内容,并对开放存取的实现途径进行了探讨,认为开放存取期刊和开放存取仓储的创办具有发展前景,指出开放存取出版物的质量问题、运行经费问题、知识产权问题、合作建设与标准化问题等是开放存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文章最后指出,作为传统学术出版模式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开放存取在国内外同行的关注下一定会取得长足进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全球学术交流模式总体朝着开放获取的趋势发展,信息时代的科学活动需要更多的数据开放和共享。开放数据是公众参与科学、推动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无论是对于图书馆工作还是对于信息服务、知识服务来说,科研模式的变革都是一种新的挑战。与此同时,在此背景下,也产生了一种新的机遇,即与科研数据管理相关的一系列新内容,包括:明确科研数据管理各利益方;明确数据管理服务的主要内容;塑造科研数据开放共享文化,开展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数据对话;进行科学数据开放共享各个环节的政策研究;明确数据馆员发挥的作用和职业价值。表6。参考文献70。  相似文献   

11.
基于信息素养培养的研究生文献检索课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生文献检索课主要是培养学生充分地获取信息,整合信息并科学、合理及有效地应用服务于科研的能力。文章通过对研究生文献检索课教学情况调查,指出目前研究生文献检索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阐述研究生文献检索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培养学生懂得如何获取与利用情报这一浅层次的要求上,而应与时俱进,不断增加文献检索教学的内涵与外延。  相似文献   

12.
Teaching librarians seeking to educate people to be lifelong, information literate learners, often employ training sessions to introduce new skill sets to patrons. To create and deliver effective training, one must first understand how training differs from traditional education, how adults learn (andragogy) in different ways than do children, and how using instructional design can yield effective, low cost information literacy programs. A wealth of on-line, open source resources is available on how to learn more about and implement training, andragogical teaching principles,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 Librarians interested in honing their teaching skills can access these resources to expand and improv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how to be better educators and trainers.  相似文献   

13.
依据信息组织与管理性质设定5个指标,用以观察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科研人员开放存取现状和意愿。调查资料分析结果表明,社会科学开放存取实践落后于自然科学领域;对知识共享的认同和开放存取意愿两者相近;在开放存取载体和运作模式上则有不同见解;对开放存取作品的著作权、引文的规范性和作品质量都心存疑虑。提出应把由财政资助的科学研究成果作为公共产品,以推进开放存取进程。  相似文献   

14.
按利用功能分类组织文献检索教学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光云  姚敏 《图书馆杂志》2004,23(10):62-64
按利用功能组织教学内容是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的尝试。其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应该体现检索、编辑和通信功能为主,娱乐功能为辅的原则。教学目标重在提高信息利用技能的同时,更注重现代信息的兴利避害,科学利用。  相似文献   

15.
结合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具体实例,探讨当今学术生态环境下嵌入式学科服务模式的新进展、新举措。首先,提出新一轮学科服务组织框架、管理模式和开放获取服务平台的构建是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基础,其次,重点介绍融入一线教学和科研的创新学科服务,包括推送《情报快参》、充当教学助手、开办“学术沙龙”和开展“图企合作”等嵌入式学科服务手段,最后,提出普通高校图书馆继续推动学科服务深入开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意义] 开放获取模式有多种途径,其中"钻石开放获取(DOA)"是一种新兴模式,在保持科学共同体学术独立性方面逐渐受到非营利出版商的重视。[方法/过程] 采用文献调查法、网络调查法以及内容分析法,解读DOA模式的特点、追踪其实践探索,调研DOA平台的发展情况,分析DOA学术交流生态系统的核心要素。[结果/结论] 挖掘DOA模式的潜在问题,包括资金的可持续性不足、多语言科研成果的国际传播障碍、数字存档的永久保存不足等;聚焦解决措施包括经费补充机制、鼓励多语种的科学知识流通、加强DOA资源的永久保存等。提出构建我国开放获取能力中心以及为非营利出版商提供开放获取的新路径,为我国开放获取的理论与实践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期刊开放存取出版现状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程维红  任胜利 《编辑学报》2007,19(3):196-198
基于《2005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所收录的1608种我国科技期刊,搜索并统计分析了我国科技期刊的开放存取出版(open access publishing,OAP)现状.结果表明:我国OA期刊已具有一定的数量规模(143种),但部分期刊OA出版的持续性较差,且大都为单刊OA,难以形成信息集成的优势;医学、生物学、农业科学和化学领域中OA期刊的数量相对较多,并且,在同领域中OA期刊的引证影响明显高于非OA期刊.认为我国的相关部门不仅要致力于组建稳定可靠的、有较大信息量的OA期刊网站,而且要关注学术论文的开放存档(open archive).  相似文献   

19.
开放存取资源作为馆藏建设的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放存取资源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日益提高,且内容十分丰富。开放存取资源因其免费下载、自由获取的特点倍受关注。图书馆将开放存取资源纳入自己的数字化馆藏建设是十分必要的。文章探讨了将开放存取资源纳入自己的数字化馆藏中的问题,重点探讨了对开放存取资源的揭示与评价。  相似文献   

20.
Authors and Open Access: Effective Ways to Achieve OA in China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Although there are effective methods available to authors for providing open access to their work, more than half are still not doing so and provision in China is poorer than in many other countries. There are a number of issues and concerns that dissuade authors from making their work open access : some are still unaware of the concept and of the increased visibility and impact that open access brings; many are unfamiliar with open access journals and how they work; many are uninformed about self-archiving and for some of those who are aware of the possibility of providing open access by this means, concerns about copyright and technical issues remain. Yet all these worries can be addressed with simple facts that reassure and encourage authors to adopt open access to benefit themselves, their research and their teaching. There is also a wealth of resources now available to authors that provide information and advice on open access and its effects. As institutions and research funders, both with a strong interest in maximising the visibility and impact of research they support, begin to develop formal policies on open access, models for its provision are emerging. The optimal model is a network of institution-based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 from which content can be harvested by open access search engines ( the basic' no frills' variant) or by service providers who add functionality or selectivity to provide users with value-enhanced produ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