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型是曹频说近年来产生一定影响。本文针对小说文本中的各种细节及有关文献,提出贾宝玉这一人物最主要的原型为曹寅的嫡长孙曹天佑,作者是将其安排在曹颂这一辈分来写。同时对曹天佑与曹雪芹的关系也作了一定探讨。  相似文献   

2.
"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生而衔来的一枚宝物,贯穿《红楼梦》的始终。它不只是一枚护身符,还是封建宗教、政治与道德的物化形态,也是贵族婚姻制度的代言,更是贵族自我危机中身份重建的寄托。看似没有生命的"通灵宝玉",却在贾宝玉的成长过程中,与其独特个性形成一种强烈的对立,表面体现的是以贾母、贾政为代表的封建家长与以贾宝玉为代表的贵族新青年之间的对立;实际体现的是没落封建贵族内部两种不同人生观价值观的对立;实质体现的则是没落封建礼教与新兴文化之间的对立。  相似文献   

3.
论《红楼梦》中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及其英语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人们熟知的人物。曹雪芹用他的生花妙笔传达了人物的情感、性格、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世情百态。王熙凤作为书中的主要角色之一,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而她的语言更是独具特色。文章从词汇、句法和语篇三个层面分析译者是如何传达原作风貌,再现人物形象的。  相似文献   

4.
我们以新的视觉来看待《红楼梦》的结构布局、情节线索与书中人物之关系 ,则不难看出曹雪芹在艺术构思时 ,着眼点主要不在故事情节 ,而在于人物 ,在于描写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在于人物之间的各种联系 ,并以相互关联所形成的人物体系作为全书布局的框架。其中包括以贾宝玉和王熙凤各自为中心的两大人物体系。全书结构艺术的总体特色是 :以人物的身分、地位和性格、命运为主 ,以展示贾府由盛至衰的发展趋势为辅 ,“情”与“事”经纬交错 ,贯通交汇 ,形成总汇万状的结构格局 ,全景式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现实人生 ,在中国小说史上是前无古人的。  相似文献   

5.
曹雪芹与《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象征。通过对《红楼梦》人物年龄的考证,搞清楚贾宝玉和其周围主要人物之间的年龄关系,及其在各事件中的年龄大小,对于正确理解书中的故事内容,感受书中美的意境,了解和探索曹雪芹对《红楼梦》构思设计之精妙,都很有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谈曹雪芹笔下的同性恋,重点分析了贾宝玉与秦钟的同性恋关系,旨在揭示贾宝玉的男风之好,增加人们对贾宝玉这一形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作者通过对贾宝玉独特心理成长过程的描写 ,揭示了贾宝玉的性格是其独特生理、心理成长的结果 ,又是一种社会影响的结果 ,还是一种传统历史文化的载体 ;正是有了这一女性化心理细致深入的描写才使贾宝玉这一形象更加有血有肉 ,而成为不朽的典型  相似文献   

8.
关于贾宝玉,我们似乎有太多的话要说,却又觉得无从说起。恰好手边有一本《教参》,翻到《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章:“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帷厮混,对宝玉的这些贬斥说明他是封建阶级的一个‘叛逆’。”这让我想到了王昆仑先生在《〈红楼梦〉人物论》中对贾宝玉的评价:“贾宝玉是中国近二百年颇有魔力的小说人物之一,和其他伟大作品中的某些主人翁一样,贾宝玉以许多方面、许多角度和一切不同的读者相接触,使人无从给他以简单肯定的说明。”是的,我们也不能简单肯定地说贾宝玉是封建阶级的一个“叛逆”,对此,应该进行分析。宝玉第一次出场时…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中人物形象蕴含丰富,贾宝玉这个形象也是如此。本文从“新”与“真”两个角度试着考察一下这个形象的崭新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卡伦·霍尔奈的精神分析理论为个体性格结构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模式,这一理论把“自然的真我”放在复杂的环境关系中审视,从而揭示出个体性格所发生的变异和可能的建构模型,这对于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很有借鉴意义。文章试图以此理论来分析阐释贾宝玉的性格结构,揭示贾宝玉的性格形成与他所置身的生活环境构成的直接关系。通常把贾宝玉看成“情种”,他在宝黛的爱情悲剧中也铸就了自己的悲剧,而这一悲剧乃是他的性格在大观园中形成和建构起来的结果。他在家族中的存在地位,促使他成为一个无力承担人生责任的怯懦者,他只能选择顺从型的人格,他最终“出家”也就不可能是来自佛的“顿悟”,而是追求的幻灭。贾宝玉人物形象的塑造,也给我们教育体系中的人格培养提供了发人深省的参照。  相似文献   

11.
滕剑锋 《文教资料》2011,(19):17-19
小说《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形象塑造是成功的。关于贾宝玉出家的文化意蕴,本文认为:贾宝玉的出家之举,首先应该是对男人治家的一种否定;其次是作者思想的无奈的选择。而造成这种无奈抉择的深层动因,一是曹雪芹的思想有进步的一面;二是曹雪芹思想有不可超越时代的另一面。在这两者的矛盾选择中,作者让贾宝玉带着对未来追逐的迷茫和遗憾走出了红尘。  相似文献   

12.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贾宝玉与花袭人爱情举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贾宝玉为轴心的情恋姻缘关系中,小姐里宝玉爱的是黛玉,丫鬟里宝玉爱的却是袭人。宝玉对袭人的爱主要体现在:同袭人的关系格外亲密;能像关注黛玉那样关注袭人;在对待袭人与对待晴雯、宝钗、湘云态度异同的比较上宝玉更看重的是袭人。宝玉和黛玉之间的情缘是一种理想的前世仙界情缘;宝玉和袭人之间的情缘是一种温暖的今生世俗情缘。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中有三个宝玉:通灵宝玉、贾宝玉、甄宝玉,贾宝玉与通灵宝玉是真假同构的关系。贾宝玉和甄宝玉是一形二体、真假同构的关系,三个宝玉之间“真假同构、一形二体”的构造体现了作者的煞费苦心和叙事策略,在小说中具有特殊的视角功能和象征性文化意象功能,同时也增强了小说的美感和可读性,使得小说具有特殊的韵味。从小说写作的时代背景来看,这种煞费苦心的构造也是作者避祸的特殊心理使然。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中有三个宝玉:通灵宝玉、贾宝玉、甄宝玉,贾宝玉与通灵宝玉是真假同构的关系。贾宝玉和甄宝玉是一形二体、真假同构的关系,三个宝玉之间“真假同构、一形二体”的构造体现了作者的煞费苦心和叙事策略,在小说中具有特殊的视角功能和象征性文化意象功能,同时也增强了小说的美感和可读性,使得小说具有特殊的韵味。从小说写作的时代背景来看,这种煞费苦心的构造也是作者避祸的特殊心理使然。  相似文献   

15.
也谈贾宝玉的近代人文主义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个性解放、人的平等、婚姻自由三个方面论述贾宝玉的近代人文主义倾向与明清之际启蒙思潮的关系。认为贾宝玉这个形象的诞生是时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影子叙事是《红楼梦》中重要的叙事手法,而贾宝玉与甄宝玉更是红楼梦中众多形影人物中最经典的一对。在前八十回中,甄宝玉的形象是模糊绰约的,甄宝玉表现出了贾宝玉内心对知音的渴求;在后四十回中,甄宝玉的形象逐渐具体真实,成为贾宝玉另一种人生道路的假象。这一组形影人物,体现了《红楼梦》"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写作手法。  相似文献   

17.
贾宝玉这个艺术典型一如现实中的人一样,《红楼梦》中不仅描写了贾宝玉的性格特点,也充分地描写了造成他性格的生活环境和其具体境遇的各方面特点。我们不难看出,贾宝玉独特性格的形成,完全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本文将通过对贾宝玉的特别性格和其人生观、爱情观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8.
妙玉与贾宝玉、林黛玉是《红楼梦》以“玉”为名的三个人物之一,他(她)们共同的思想品性是蔑视封建礼教,要求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秩序,是封建社会中冥顽不化的顽石,所以都以“玉”名之。但妙玉对反抗封建社会所采取的方式是走向怪癖、遁入空门,这是作所不同意的,因之她未成为《红楼梦》的主人公之一,而只是贾宝玉、林黛玉的陪衬形象。  相似文献   

19.
毕艳红 《文教资料》2007,(35):35-37
《红楼梦》在国内是尽人皆知的巨著,而《豹》这部意大利文学作品与之有很多相似之处。本文通过对唐克雷迪和贾宝玉两个角色在不同时代的对比,来探寻两作者在写作手法及其与社会背景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今人对贾宝玉之为"情不情"理解有两种观点比较普遍。其一,认为贾宝玉"凡世间无知无识,彼俱有一痴情去体贴"以及将其衍生为博爱平等的观念。这种观点似以偏概全。其二,是从《红楼梦》整体及贾宝玉情感历程角度理解的"情"而"不情"的观点,认为宝玉之为"情不情"是单纯的由"情"到"不情"。细考察之,"情"与"不情"实质上是矛盾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