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个人缺乏培养意识和家庭经济困难是造成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根本原因。政府要从完善职能入手,为促进大学生就业提供制度保障;高校也要从改善教师队伍建设、加强课程教学改革、强化社会实践环节、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等方面为提升贫困生就业能力搭建平台;贫困大学生更要树立忧患意识,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就业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法和人员访谈法研究了江西省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了江西省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对策,包括贫困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制定明确的职业规划;扶贫与扶智相结合,提升高校贫困生的综合能力;政府搭建平台,助力贫困生的就业帮扶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校收费制度的发展,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与经济窘迫相伴的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问题表现尤为明显,主要存在自卑、孤独、焦虑、冷漠等心理问题。高校应重视贫因生的“心理脱贫”工作,加强对贫困生的人文关怀:实现资助机制的多渠道化,避免贫困循环;引导贫困生树立正确的贫困观和消费观,增强人际沟通能力;实现政府、社会、高校和贫困生四者联动,增强贫困生就业竞争力;不断渗透感恩教育。培养贫困生的感恩心态和习惯。  相似文献   

4.
贫困大学生现状及解困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贫困大学生数量日益增多,如何推进贫困大学生工作,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需要政府、高校、社会、贫困生个人各个层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5.
教育场域中的贫困大学生群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改革的深入,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贫困不仅在于经济和心理层面,更为根本的是他们由于社会生活环境、受教育经历等造成的文化资本占有数量和效用上的贫困,他们的惯习在与教育场域的逻辑相冲突时所采取的策略不利于个体的长远发展。因此,应推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关注贫困大学生的生存困境,完善国家贫困生资助体系;建立弱势群体补偿制度,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白艳 《华章》2013,(16)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呈逐年上升趋势。我们应把握他们心理问题的表现及特点,通过政府完善贷学金制度、高校完善多渠道扶贫措施、辅导员加强自身学习与培训、营造良好校园文化环境等措施,不断增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7.
苏婵 《文教资料》2009,(7):212-214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和收费制度的全面实施,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高校迫在眉睫的任务之一.经济的贫困、文化的失范和社会、学校、家庭环境都会影响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使贫困生产生心理问题.因而,要坚持心理扶贫与物质帮助相结合的方针,建立起政府、高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资助体系,以帮助贫困大学生从物质上、精神上彻底摆脱贫困,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农村贫困大学生由于在校分布不均匀,综合能力相对较弱,就业期望值较高以及经济拮据等因素导致部分农村贫困大学生就业困难,为解决农村贫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政府可发挥主导性作用,给予农村贫困大学生更多的就业优惠政策;高校继续强化育人宗旨,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农村贫困大学生也应转变观念,树立自强不息的信念,在就业心态、就业渠道、就业方式、就业区域上作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9.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和收费制度的全面实施,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高校迫在眉睫的任务之一。经济的贫困、化的失范和社会、学校、家庭环境都会影响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因而,要坚持心理扶贫与物质帮助相结合的方针,建立起政府、高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资助体系,以帮助贫困大学生从物质上、精神上彻底摆脱贫困,促进他们的顺利成长。  相似文献   

10.
浅谈高校贫困生心理帮扶与救助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制度的改革,贫困生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开展贫困大学生的帮扶工作成为当前高校工作的重点。笔者认为,对贫困大学生的救助工作不应仅仅局限在物质层面上的支持,应涵盖生理、心理、发展能力等各个方面。本文尝试从社会状态、心理健康状况和家庭关系状况分析了我国高校贫困生的现状,针对现有高校贫困救助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以求进一步探索建立一个相对全面的贫困大学生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1.
我国助学贷款制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自从我国高等教育收费以来,人们普遍对学费产生关注,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更是千方百计地筹集学费,助学贷款犹如“雪中之炭”,解决了部分困难家庭的燃眉之急,但是,我国的助学贷款仍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应采取措施使我国的助学贷款制度进一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高职院校贫困生工作的调查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注和支持贫困大学生,是建立和谐社会、促进公平教育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对贫困生的调查和访谈中发现,贫困生在承受经济压力的同时也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贫困生由于面临着学习、经济、情感、心理及就业等多重压力,更容易陷入精神和心理的贫困当中.在校园中他们往往很少参加聚会和文化活动,因而也失去了很多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这进一步阻碍了他们个性的健康发展.在与同学相处中,贫困生容易导致过于自我保护,表现为孤僻、敏感、偏执和过激.解决贫困生问题是国家、社会各界和高校共同的责任,应多方努力,形成贫困生救助机制,使全社会共同关注贫困生问题;应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贫困生经济资助体系,加大思想教育工作力度,使贫因生从精神上脱贫;应提高贫困生的综合素质,为高职院校贫困生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对社会转型时期高校贫困生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时期以来,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对高校贫困生界定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高校贫困生问题对学生、高校、社会带来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一些在新时期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的新思路:高校管理要坚持校园公正的原则、构建新的高校贫困生认定体系、切实保护高校贫困生的隐私、积极探索新的扶贫路径。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享受到了国家的资助并顺利地完成了学业。在实践过程中,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需要建立一套可供量化的系统,这一系统要通过量化的办法建立可操作的细则。运用计算机处理手段建立数据库,旨在减少人工劳作,提高效率,为科学、有效地开展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规模和招生人数在逐年扩大,贫困生人数也随之逐年增加。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作为高职教育重要的学生来源,做好高职院校贫困生的教育与培养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在社会竞争激烈的今天,应针对高职贫困生的特点,不断加强高职贫困生的教育与培养工作,使高职贫困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平台。  相似文献   

16.
高校勤工助学岗位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勤工助学作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一种方式,为广大贫困生所接受。然而岗位的有限性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欲缓解目前勤工助学岗位的供需矛盾,高校应在建立健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在校内对勤工助学岗位进行挖潜,在校外建立勤工助学基地,同时建立勤工助学网站,提高工作效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完善高校贫困生帮扶体系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了当前高校贫困生帮扶体系现状的前提下,提出了以提高能力为重点,"政府是根本,社会是基础,学校是关键,学生是主体"的帮扶体系,以实现高校贫困生顺利上学、健康发展、理性就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根据以抽样调查为基础的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重庆市虽然已经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其辍学率在西部地区较低,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特别是初中阶段学生辍学仍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造成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本人学习困难,部分学生家长对子女到学校学习不重视是导致部分小学学生辍学的突出原因之一,学生本人想尽早到社会上去挣钱是导致部分初中学生辍学的突出原因之一。建议国家尽早推行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在此之前,各级政府应逐步加大对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和对贫困生的支持力度以解决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问题;地方政府和学校应进一步做好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思想认识工作以解决他们的思想认识问题;各级政府应进一步督导学校做好内部的各项工作以努力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增强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引导全社会关心教育、关心辍学儿童的学习。  相似文献   

19.
高校贫困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以高校贫困生的价值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闽江学院的贫困生进行问卷调查与结果分析,归纳贫困生的价值观特点,了解他们存在的不健康价值取向,同时分析高校贫困生与大学生价值观的异同点,并采取多渠道的教育对策,引导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对于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政府应对老龄化问题的挑战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的社会老龄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是基数大、速度快、底子薄、负担重。在就业体系方面 ,政府必须重视老年产业建设 ,增加老年人中女性以及农村老年人的就业机会。在社会保障方面 ,适当提高退休年龄 ,降低赡养率 ;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制 ;因地制宜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政府要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 ,建立老年教育制度以及医疗保障制度 ,最终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