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媒体颠覆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模式,对大学生科学历史观的构建提出巨大挑战。当代理工科大学生由于知识结构方面的原因,历史观更容易被自媒体中的不良信息所误导。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结果显示,理工科大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唯物史观的掌握、学习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为培育理工科大学生的科学历史观,学校层面,要突出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针对性,重视教学实践活动的隐性教育,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社会层面,自媒体要切实发挥"把关人"的作用,党政机关要完善自媒体的法律监管体系,理论工作者要根据时代发展推进理论创新;学生层面,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树立历史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2.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日益成为教育工作者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是历史教师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历史核心素养之一的唯物史观包含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历史观,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部分内容,更是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唯物史观的内涵入手,探讨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素养的课堂教学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3.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包含很多内容,比如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中 心要素,它也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的理论起点,更是历史 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重点。在历史教学中唯物史观要求学生 正确地认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中外历史 发展有一个客观的认知与理解。本文就唯物史观在高中历史 教学中的培养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当前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此背景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课程改革的理念成为重要任务。唯物史观在教学中的落实,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历史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具体来说,即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构建内显性知识结构,在外显性知识结构中落实唯物史观的内涵。《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当前教育的终极目标是立德树人,因此在教学中落实唯物史观应培养用史实说话,有严谨的逻辑思维,对国家、民族有深情大爱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相似文献   

5.
历史课程是高中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应用唯物史观了解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深刻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课程。它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叙述和阐释人类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的学科,承载着历史学教育功能。在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是必然要求,这需要充分挖掘学科与教材中的育人因素,潜移默化地渗透劳动教育。本文分析了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并将唯物史观运用到历史学习中,能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获取与吸收,从而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是开展历史教学研究和历史教学活动的理论基石,是培育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理论指引。将唯物史观应用于历史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历史发展过程,揭示社会发展规律;提升史料识辨能力,形成史料实证意识;客观评价历史事件,树立正确的历史认知;增强国家民族认同,强化责任担当意识。  相似文献   

7.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承担历史教育的任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是承担这一任务的合适载体。概论课教学中开展历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学生把握理论发展脉络,以及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历史使命感。概论课教学中开展历史教育,可以采用横向联系、纵向联系以及对同一理论进行多角度历史论证等方法实现。  相似文献   

8.
唯物史观是解释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灵魂。把握历史学科时序性、系统性的基本特征,内化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是落地唯物史观素养的两大基本任务。将两大基本任务转化为历史教学的两大基本问题,为落地唯物史观素养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以此为基础,在历史教学中培育唯物史观素养需把握四点要义:透过历史现象来把握历史本质;问题驱动来培养历史思维;历史知识三层次统一来完善认知结构;找准历史定位来汲取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9.
唯物史观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灵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要求学生能够达到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求学生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二是要求学生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通过渗透唯物史观的历史课程学习,自觉致力于科学地解释历史、科学地"解释世界",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0.
中学历史教学法应突出可操作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历史教学法教学中应突破纯理论教学的圈子,实现教育科学理论和学习实践的相结合,突出教学法教学的可操作性,使学生在亲身参与学习实践中逐渐掌握教育科学理论,使学生的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得到很好的发展和增强,以期达到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1.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在历史学科诸素养中居于灵魂地位。与其他素养不同,灵魂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唯物史观究竟是什么,它包括哪些内容,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更好地体现和运用,这些都是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颇为棘手的问题。对于唯物史观,很多教师只进行了一些概念化的诠释,学生听得云里雾里,唯物史观的培养陷入了空对空的误区之中。  相似文献   

12.
<正>唯物史观是高中历史学习中学生应养成的五大核心素养之首。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只有了解其形成过程,清楚其基本内容,方能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此素养的达成。一、唯物史观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过程  相似文献   

13.
郭建 《教育》2024,(7):21-23
<正>初中历史教学评价体系的标准很多,历史核心素养是重要的一个方面。根据教育部出台的相关政策规定,历史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历史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能够为学生的素质教育做出贡献。因此,本文以“图说历史”为教学手段,通过对核心素养的不同层面进行评价,探讨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贯彻落实教育评价,以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素养。  相似文献   

14.
田福祥 《甘肃教育》2011,(23):79-79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改革要以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精选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立足学生长远、多元发展的核心素养概念被广泛认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观念也被广泛认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唯物史观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灵魂,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必须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形成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唯物史观是学习和探究历史的核心理论,能够指导我们正确处理好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历史课程改革要以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精选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  相似文献   

17.
《历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莱纳的一部重要学术专著。莱纳是苏联教育科学院普通教育研究所教育科学博士、苏联著名的教学论和教学法专家《历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作者根据苏联教育科学的新成就并在个人长期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五大素养分别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其中家国情怀的中心思想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是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家国情怀体现了五大素养中的价值观标准。在当下全球化发展迅速的今天,全球不同的文化交流和交融,注重国家国情怀的教育教学,有利于学生爱国意识和国际意识的养成。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更要把家国情怀放在主要地位,做好历史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教育。  相似文献   

19.
理解科学本质是当前科学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我国的科学教育在认识论问题上一直局限于自然辩证法的宏观层面,缺乏在科学学科的中观层面和科学教学的微观层面上对科学本质的系统关注.回顾与分析国外科学教育中科学本质的研究历史,有助于我们理解什么是科学本质、为什么要传授科学本质、怎样传授科学本质、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如何评价等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加强科学教育中科学本质的本土化研究,对深入推动我国科学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文学 《甘肃教育》2011,(12):59-59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改革要以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精选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