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农村留守儿童身心状况已成为教育学与心理学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有研究表明,留守儿童出现不少适应问题.但是,留守儿童并非一定是“问题儿童”.采用整体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西342名农村儿童,比较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自我意识状况,探讨农村留守儿童自我意识保护性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的自我意识得分差异不显著(p>0.05);应对方式、主观社会支持和支持利用度能显著预测留守儿童自我意识,积极应对和主观社会支持是农村留守儿童自我意识的保护性因素,主观社会支持在农村留守儿童积极应对和自我意识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留守儿童孤独感和自我意识现状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采用儿童孤独感问卷和自我意识量表对江西省450名留守儿童施测,结果发现:(1)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呈现出是否与别的兄弟姐妹在一起以及和谁生活在一起的显著差异。与别的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以及与父母一方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儿童孤独感都更低;(2)留守儿童的自我意识呈现年级和是否是独生子女的差异,六年级的留守儿童比五年级自我意识更高,非独生子女的自我意识比独生子女更高;(3)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和自我意识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即自我意识越高,孤独感越低。  相似文献   

3.
赣南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赣南地区“留守儿童”的调查,了解其心理发展状况。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赣州地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进行测试。留守儿童自我意识水平与正常儿童没有大的差异,但总分和因子分要比非留守儿童低,在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三因子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留守儿童在行为、焦虑、幸福与满足、合群等方面的因子分存在差异。说明留守儿童自我意识水平正常,但内心更自卑、抑郁、对人生态度更悲观,存在较多社会适应不良问题,性格更为内向和孤独。其中留守男生存在较多行为问题和社会适应不良问题,留守女生存在更多自卑、不满、悲观等情绪问题。  相似文献   

4.
了解边疆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自我意识状况,探讨其自我意识发展的性别、民族及年级差异,为边疆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实证依据。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边疆民族地区3所乡镇小学的810名儿童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边疆民族地区留守儿童自我意识总分处于正常值范围,躯体外貌维度得分高于非留守儿童(P值<0.05);留守男生在躯体外貌、焦虑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留守女生,在行为维度上得分低于留守女生(P <0.05);汉族留守儿童在躯体外貌、合群维度上的得分高于白、彝、傈僳族少数民族留守儿童(P <0.05);六年级留守儿童自我意识发展水平最好,五年级自我意识发展状况最差。边疆民族地区留守儿童自我意识状况总体良好,少数民族以及五年级留守儿童自我意识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自我意识在留守儿童孤独感与社交焦虑间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儿童孤独感量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和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184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与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孤独感、社交焦虑均与自我意识呈显著负相关;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不仅直接影响孤独感,而且通过自我意识的部分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孤独感。建议重视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对其孤独感的预测作用;注重自我意识在留守儿童孤独感和社交焦虑之间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农村初中留守学生自我意识与应对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调查农村初中留守学生自我意识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393名农村初中留守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应对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农村初中留守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水平显著低于全国常模;(2)除幻想因子外,应对方式在性别、年级上无显著差异;(3)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高低与正性、负性应对方式相关极其显著;(4)自我意识各因子对应付方式各因子具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其不能在父母陪伴下成长,成为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因此有必要对他们进行二级错误信念发展与同伴接纳的关系的研究。研究发现,8—10岁农村留守儿童的二级错误信念理解能力存在着年龄差异,呈增长趋势;不同同伴接纳类型的农村留守儿童,二级错误信念理解能力的发展水平呈显著差异,受欢迎儿童二级错误信念理解能力强;农村留守儿童的二级错误信念理解能力可以显著地预测他们的社会选择力。  相似文献   

8.
初中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自我意识水平有关,采用问卷调查法,运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被试者进行调查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初中留守儿童社会支持和自我意识水平偏低;初中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程度与自我意识量表水平相关显著,初中留守儿童得到的社会支持程度越高,他们的自我意识水平也就越高。应努力提高初中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水平。  相似文献   

9.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量表和自编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调查表对随机抽取的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心理辅导提供依据.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表现出高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和冲动倾向,与非留守儿童的3个因子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在过敏倾向、身体症状与恐怖倾向因子上,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比较差异显著(P〈0.05);不同类型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得分有显著差异,其中以单亲监护型心理健康程度最高;不同教育方式、是否有个人爱好和是否有亲密同伴的农村留守儿童之间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民族杂居区留守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对其心理、行为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调节作用。以民族杂居区留守儿童为对象,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民族杂居区留守儿童在自我意识发展上并不比非留守儿童差;社会文化、年级、学校与民族杂居区留守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关系密切;民族杂居区留守儿童在心理和行为发展方面仍有改善和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杨进喜 《成才之路》2020,(10):40-41
留守儿童有时容易出现心理、行为、学习等问题,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自身的前途,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文章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指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从强化家庭教育、政府部门加大关注力度、发挥学校教育作用等方面,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现状存在着严重问题,必须明确法定监护、区分亲权与监护并通过国家公权力的介入,设立国家监督机关和社会监护机构,在立法中明确委托监护制度,保护监护人的正当权益等方式,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监护制度,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权利。  相似文献   

13.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大规模转移,导致一个新的社会群体——“留守儿童”的产生。作为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的典型代表,父母外出打工的农村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的各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本次调查表明,在教师看来,农村留守儿童在一般表现、学习、品行和情绪感受上比父母都在家的儿童的问题更严重;学生问卷的结果则表明,留守儿童在孤独感、社交焦虑方面与其他儿童存在显著差异。促进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多方面措施的共同配合。  相似文献   

14.
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我国一个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将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国家和政府部门以及各方社会力量应该予以高度关注,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因长期缺乏有力的监护和教育,犯罪现象日趋严重,犯罪件数和人数不断攀升,形势不容乐观,成为了农村留守人口中的突出问题。农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不仅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而且直接关乎国家的前途命运。因此,这就需要针对这一特殊群体的犯罪特征,深入分析犯罪原因,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有效预防和减少犯罪发生,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农村潜在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农村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对于推动农村人口向农村人力资源的转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以陕西省的西乡县为例,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现状是:留守儿童基数大且长时间与父母分离,性格孤僻内向,农村学校资源严重不足,农村留守儿童升学率较低。西乡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心理成长受阻,城乡教育差距拉大,农村潜在人力资源流失等。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应创新经济发展模式、改善本土经济和劳动力资源的状况,创新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管理模式,加大对农村学校教学资源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环境,积极推进普及高中教育,力争实现"十二年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有农村留守儿童6100多万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2200多万人.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要构建政府主导、家校联动、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治理模式,以形成健全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涌现出了大批的农民工,由于受到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和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我国农村也相应地出现了大批留守儿童,加之农村重男轻女思想的盛行以及对于女性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造成我国留守女童的教育问题更为严重,她们的教育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通过对近几年留守女童教育问题研究的综述,粗略概括了该问题的研究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而提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该问题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肇始于民族寄宿制中小学,缘于民族地区特殊的自然条件,伴随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推进正逐渐成为农村地区一种重要的办学形式.目前,随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凸显,寄宿制教育再次受到了社会的热切关注.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路径显示: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每一阶段的发展都有着特殊的历史使命与深刻的社会背景.深入分析发现: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工具价值明显,工具价值取向使其具备存在合理性的同时也阻碍了育人优势的发挥.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农民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也暴露无遗。笔者的主要关注点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学界近几年关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做了一下梳理,探讨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原因及对策,并做了一个简单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