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地方文化是语文课程创生的重要环境,明确地方文化与语文课程资源的内涵,认识开发地方文化中语文课程资源的意义与指导思想,是有效开发地方文化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先决条件,也是拓展语文课程内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和传承地方文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皖北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应充分利用、挖掘这些文化资源,开发有地方特色的语文课程资源。这将为皖北地区中小学的语文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开辟广阔的天地,也将为贫困地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范例。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为语文教学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它要求打破教材"一统天下"、"唯我独尊"的局面,提倡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应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为此,我们引入民族文化元素,充分挖掘民族文化,开辟语文教学新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笔者所在地区是苗族侗族聚居之处,有着丰富的地方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4.
地方文化是语文课程资源中非常重要的一类,毕节市拥有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资源.语文教学加强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将会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新的视角,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在开发和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应有效地将地方文化资源引入到语文教学的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和语文综合性学习等领域.  相似文献   

5.
舒洁 《考试周刊》2013,(99):41-41
地方语文课程资源涵盖地方文化中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民间艺术、民风民俗、地域文化的品格,地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改善语文课程资源结构;有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提高语文教师专业化的程度;锻炼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上党地区神话传说为例,论述了语文课程资源的定义、类别及其开发的原则和意义,揭示了地域文化特色的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价值,探讨了地域性的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方式,阐明了上党地区神话传说作为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苗族地区中小学民族文化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贵州省苗族地区中小学民族文化课程开发现状的个案调查,发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课程开发还停留在浅层面,学校课程尚未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主渠道,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不力,致使学生对民族义化疏于了解。就此认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民族文化课程的开发应从观念层面、政策层面、支持系统及实践层面等方面进行,以推进民族文化课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地方文化具有丰厚的底蕴,是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开发地方文化可以优化课程结构,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地方文化进入语文课程既可以校本课程的形式贯穿教学始终,也可以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综合实践教学的形式融入语文课程。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利用和开发。作为百戏之祖昆曲的发源地,拥有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的千年古镇周庄,昆山物产丰富,历史悠久,文化斑斓,历代诗词文赋、金石碑刻、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是可资利用的丰富的文化资源。如何根据昆山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优势,尽可能的把地方文化资源纳入语文教学过程中,既体现出新课标开发地方课程资源的精神理念,本文试从《昆山地方文化校本教材》的开发依据和开发设想两个方面来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关注学生发展,关注社会发展,因地制宜,开发与运用地方文化资源,是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结合农村课程资源开发实际,利用语文  相似文献   

11.
西江千户苗寨旅游资源特点与开发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江千户苗寨,具有独特的苗族建筑、民族风情、精湛的民族工艺和丰富的地方特产,是一个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通过对西江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开发西江苗寨应着重抓好加强宣传、多方筹资、人才培训、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12.
苗族传统的集市休闲是一道美丽的民族文化风景线,"边边场"是这道风景线的最亮点。打工潮的兴起引起集市休闲的衰退,然而,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苗族传统的集市休闲开始复苏。本文分析苗族集市旅游开发的有利条件,提出了苗族集市旅游开发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苗族服饰工艺传承方式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淳美斑斓的苗族服饰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它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记录了苗族历史发展,被称为是苗族"史书"。苗族服饰能获此美誉,是与其工艺传承方式及其特点密不可分的。以凤凰县山江镇黄茅坪村苗族服饰为例,对苗族服饰工艺传承方式及其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苗、汉杂居地区,苗族学生的学业成就远低于汉族学生。经济贫困落后和生产力水平低下、苗族自身传统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失误以及家庭背景的不利是导致苗族学生低学业成就的主要原因。要提高苗族学生的学业成就,应当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加大对少数民族教育的投入力度;借鉴多元文化教育理念,整体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加强双语教师队伍建设,重视双语教育;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快民族教育课程开发。  相似文献   

15.
苗族是我国较大的少数民族之一。几千年来,它一直以其历史悠久,分布面广,文化丰富多彩,反抗性强而著称于世。由于苗族居住的环境比较险恶,对生态环境的脆弱与自然资源的珍贵有着切身的感受。因此,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苗族形成了丰富的生态意识,几乎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尽管苗族民间生态意识是零散的,没有形成严谨、科学的思想体系,并且有别于西方和中国传统的生态人类学理论。但是,在自然生态普遍受到严重破坏,人类生存环境每况愈下的今天,发掘、整理和利用苗族民间生态意识,维护生态平衡,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Shimenkan is a remote and mountainous village in Weining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an area traditionally populated by Miao ethnic minority. The arrival of Christian missionaries just over 100 years ago began Shimenkan’s transformation from an illiterate school-less place, to a “revered site of Miao education.” Today, Shimenkan has returned to being the worst performing part of Weining county in terms of educational attainment. By investigating and analyzing the impact of Christianity on Miao school education and community education,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how Miao students are coping with cultural aspects of education and community amidst social change, and the impact of the cultural context on their academic achievement. Where foreign culture meets local demands, little resistance to cultural education exists. In such circumstances, outside culture is likely to be accepted in the community, and may generate positive outcomes.  相似文献   

17.
黔中苗族支系纷繁,但他们在婚俗方面基本一致。通过考察黔中苗族婚恋经历的几个过程,从两个方面提升黔中苗族婚俗审美的文化意义:一是婚俗审美标准源于族群的认同与区分;二是婚俗美的形式存在于民族的地方性知识。  相似文献   

18.
清中后期乾嘉苗民起义之后,清朝统治者重新调整了治理湘西苗疆的策略,采取了"以苗治苗"的民族政策,在湘西苗疆实施了"苗官制"。"苗官制"的诞生,冲击了苗族基层社会具有明显原始残余的传统组织制度,削弱了苗族社会宗族、亲族体系的合力,缓和了苗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对湘西苗疆苗族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贵州是我国苗族的重要聚居区,苗族传统岁时节日活动非常丰富,它是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文化财富,那里保存着各类民俗文化、民间宗教、民间文学、民间艺术以及历法等文化遗产;它不仅在苗族人民生活中起着巨大作用,而且具有民俗学等人文科学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腊尔山苗族巴岱原始宗教信仰是以血缘地缘为基础形成的,因而具有极强的民族性、地域性、分散性和狭隘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容易形成一种文化趋同心理,又易被社会某些不法势力所诱导,给地方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因而我们要科学理性地看待巴岱原始宗教,探寻适合民族地区原始宗教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