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形式和动机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体育课程不仅包括“课堂”教学,而且包括课堂外的各种教学活动,课外活动是体育课的必然延伸,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好课外、校外体育活动,使学生具有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自主锻炼的能力,是为终生体育打下基础的需要,是落实《全民健身计列》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一校一品”体育特色学校建设是从落实教育部提出的“要把学校体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的高度来思考,并实事求是地判断和反思中小学体育工作的现状的具体措施,通过深化课程改革,完善学生健康管理体系,改善体育条件,规范体育竞赛,推广中学生体育工程,推动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问题的提出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体育系科开设教育学、心理学、体育教学法等课程已有六十年历史。解放前,我国的体育系科都开设了“体育教学法”或“体育教材教法”。新中国建立之初,体育系科仍然设有这门课程。一九五六年苏联体育理论专家凯里舍夫来华讲学,自此,我国以“体育理论”课程取代了以前的“体育原理”、“体育教学法”,这种情况一直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4.
高职体育课程体系构建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现阶段我国高职体育课程普遍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坚持“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和“职业特色”的三维价值取向来构建高职体育课程体系的意义,提出了基于三维视角的高职体育课程体系构建框架.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体育课程目标的内容与分类进行分析认为:在体育课程目标内容上,“运动参与”目标不适合作为体育课程目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目标能一定程度上体现个体、社会的“身心健康”需要,需要通过课外补充才能满足社会期待的“身心健康”要求;“社会适应”目标在思想意识上先入为主地渗入社会预期性结果,抹杀了其结果产生的个性与首创性.并从学生的学习评价、体育课程的学科地位、以及《纲要》对体育课程实践的作用现状等角度评析了体育课程目标.提出对《纲要》课程目标修订的建议,为体育课程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现代我国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分离与整合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法和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现代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分离的原因和结果及整合的理念与途径作出了初步探讨。结论:“制度课程”与“二元论”是造成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分离的根源;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分离不利于两者的横向融合和体育课程的创生;“体育课程教学”,即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变革、体育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体育课程开发过程、体育课程在本质上是一种体育教学事件,是促进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整合的新理念;理清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关系、促进体育课程论专家与体育教学论专家的平等对话、赋予体育教师和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话语权,是推动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整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体育重要论述对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体推进与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指导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和比较分析法,系统探讨将习近平总书记体育重要论述融入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价值定位、内容布局和路径设计。将习近平总书记体育重要论述有机融入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全程,对于满足体育课程建设的理论、素材、内容和资源方面的独特需要具有重要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强国”“健康第一”“全民健身”“中华体育精神”“体教融合”方面的重要论述蕴含着丰富且全面的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元素,经过教学化设计可以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进行对接。通过系统化、常态化、动态化、结构化和制度化的路径设计,使习近平总书记体育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理念与实践紧密结合,进而推动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在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中发挥出高质量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8.
丁海洋 《体育科技》2023,(4):137-139
蔡元培先生关于“完全人格塑造”“健康卫生”“体育普及”“以体促美”等观念方面的体育教育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元素,通过整体化、动态化、常态化、制度化的教学设计,使蔡元培体育教育思想的内在涵义与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紧密结合,推动学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发展,发挥高效优质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9.
以“学生发展”为体育教学发展目标,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创新与进步,世界许多国家均主张大学体育课程必须适应学生,以“学生发展”为动机,让学生有自由发展的空间.我国体育课程应吸收先进经验,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因材施教,优化教学课程,开发课程种类,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体育教学体系,从实践课教学、理论课教学、课外活动的参与来论述体系的组成,最后通过建立多无化综合评价体系来给予体育课程考核.  相似文献   

10.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双高”院校体育课程的功能“、双高”院校的主要任务进行分析。“双高”院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要利用学校各种资源。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体育课程与思政育人有机融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培育,从而使他们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体育课程作为“双高”院校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思政教育融合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对“双高”院校专业群、人才培养有着特殊的意义。要想在“双高”院校实现思政教育与体育课程的有机融合,就要在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上传播思政理念、在教学内容上体现思政要求、在教学评价上定好思政标准。  相似文献   

11.
“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承载着加强体育专业本科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使命,与学士学位论文质量的优劣息息相关.通过对体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现状分析,发现其质量不容乐观,存在选题、方法、规范等问题.同时,在对全国45所体育院、系课程方案和14本常用教材进行调查与分析基础上,指出“体育科研方法”课程存在课程定位、教学时间、内容安排等问题.最后以问题为切入点,寻求体育科研方法课程的改革路径:准确定位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探索采用以单元进阶式教学模块替代完整学期教学,分段指导,全程监控;加大实践环节比重,教学形式、方法多样化;教材编写应突出创新性和实用性;重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体育新闻判断和体育形象表现是提高体育新闻摄影报道质量的两个重要方面, 也是衡量体育摄影记者政治素质和技术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体育摄影记者只有下功夫提高体育新闻判断和体育形象表现的能力, 用“新”、“真”、“活”、“意”、“情”五个字的要求来作为奋斗目标, 才能拍摄出具有较高价值和表现力的体育新闻图片。  相似文献   

13.
梁永  姜明  王冬慧 《体育科技》2013,(6):114-115
结合当前高校执行阳光体育工作情况,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应追求“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念,以阳光体育视野下高校体育课程价值取向为线索,为实现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的目标,最终要体现培养目标的“人本位”精神.为构建全面、综合、发展的体育课程结构模式和过程规范化、管理科学化的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深化普通高校体育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刘志敏 《体育学刊》2001,8(6):75-77
传统的体育课程将改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要解决一些理论与实践问题。培养对体育的兴趣,发展学生个性,奠定学生终身体育基础,已成为我国高校体育的任务之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对高校体育深化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即将修改之时,应该对此次体育课程教学(前期)改革进行一个阶段性的估计和总结,这个工作将有利于今后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正确发展。从成绩估计、位置判断和依旧存在的问题3个方面对“第八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分析与估计。  相似文献   

16.
合理的价值取向是体育课程的改革关键,理念贯穿对课程改革影响重大.对于当前体育课程来讲,改变工业革命影响下的“有用性”培养理念,树立“和谐人”意识,有效的对体育课程诸要素进行协调、融合,从而服务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笔者阅读了《体育教学》2003第4期焦点问题讨论栏目中关于“好课”的几篇文章,认为几位老师的文章都很精彩,都从现代体育课程视野出发,针对当前课程改革中的热点话题,阐述了各自的观点,读后收益匪浅。因此,笔者也通过理论梳理与实践回顾,对上好体育课提出一些肤浅的看法,与广大体育教师交流。笔者认为要上好体育课,首先应做到三个追求。  相似文献   

18.
运用知识图谱CiteSpaceⅤ(版本号为:CiteSpace 5.0.R1.SE.64-bit)软件和Office Excel 2019办公软件作为基础工具,以基于知识图谱的新中国体育课程研究现状及热点分析为研究对象,将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1998-2019)收录的558篇文献数据作为数据源。围绕时间分布特征、发刊机构特征、研究主要作者特征、研究主题与变迁四个方面进行可视化的分析,旨在全面把握我国体育课程发展研究的现状以及热点前沿,为我国体育课程的可持续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结果表明:我国体育课程研究论文发表数量整体呈波浪发展趋势;发刊机构包括师范类院校、专业体育院校、综合型院校三类;体育课程的研究过程中已经逐渐形成作者合作网络,其中以季浏为核心的团队以及毛振明学者最具代表性,但尚未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体;体育课程核心关键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学校体育”“体育教学”“体育教育”以及对此领域的改革;“核心素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成为体育课程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9.
当前,体育教育专业实践类课程在德育责任内容(立什么德)上缺乏“理论自觉”,在德育路径(如何立德)上缺乏“实践自觉”。“教育性教学”“具身德育”思想以及实践类课程自身的特征与价值为其德育责任提供教育学、哲学思想和学理性线索。构建基于“大德、公德、私德”三维度的体育教育专业实践类课程德育内容体系,并借鉴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从非连续性教育形式“危机、唤醒、号召、告诫、遭遇”出发,提出体育教育专业实践类课程德育的实现路径:(1)关注社会生活中突发事件与实践类课程德育内容的整合,构建“社会生活事件—体育运动”的德育内容整合机制;(2)重视针对课堂突发事件和生活事件的反思教育,建立“体验—反思—理性”的道德唤醒机制;(3)注重针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职业道德教育,促成“从他律到自律”的道德约束机制;(4)捕捉针对课堂不可预知事件的人生观教育,构建“由事实判断向价值判断升华”的道德判断机制。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学校体育主要目的研究中“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体育倾向,“体质教育”学术观点违背定义原则,由于以上两种主流观点的缺位认识导致了学校体育中的体育课程难以承担起学生体质逐年下滑的重任.认为运动文化的传承应当作为学校体育课程的主体和首要目的,否则体育课程将失去与其他课程对话的基础.“技术健身教学论”思想应归为学校体育主要目的之争中、“温和派”认为的技术健身教学论的观点可为运动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