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阐述了构建高职体育课程体系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构建高职体育课程体系的现存问题,并提出了构建高职体育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2.
王凤仙 《体育世界》2014,(2):109-110
健康与人文理念下的高职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是高职体育改革的一个方向。文章从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全面探讨了健康与人文理念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与方法,希望能对高职体育改革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陈功 《精武》2013,(35):99-100
通过对高职院校体育教育课程体系的现状分析,与我国现今高职体育教育的特点相结合的情况下,提出要把握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将体育课程进行科学化设置,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深化改革。并且根据有关体育教育培养目标的需求,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构建高职体育教育个性化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4.
“双减”政策的提出,对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体系的现有问题,并从新形势下的构建要求、目标体系的构建方向、内容与教材的选择和完善、课程结构的全面优化、建立多维度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出构建策略,旨在为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全国高校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构建普通高校“三全体育”课程体系,即建立供需平衡的“全方位”协同育人机制、打造四纵四横“全成员”课程管理体制、实施五位一体“全过程”教育教学路径。从增加课程修读学时和学分、完善课程学习过程考核和评价机制、明确课外体育跑距锻炼要求、实施运动俱乐部管理、创新课外课程载体路径等方面阐述了全方位、全成员、全过程的“三全体育”课程体系的具体实施路径,继而通过数据对比得出实施“三全体育”课程体系后的成效,并对完善普通高校“三全体育”课程体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学校体育教育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强体质、锤炼意志起到重要作用,高职体育教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从体教融合的角度出发,提出找准定位,厘清体育课程育人目标;积极构建符合学校发展的“3+X+X”模块化课程体系;重构“岗位导向、学生中心”的弹性课程模块;强化终身体育意识;完善课堂评价体系等多维度策略,为具有职业化特点的高职体育课程建设与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寻适应职业素质要求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模式,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分析了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与学生职业素质的关系,研究指出:高职院校应当构建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锻炼、运动训练衔接,将学生校外体育实习纳入课程体系的一体化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模式,这样有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8.
以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依据,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对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体育课程改革应与各专业培养目标相结合,践行大体育课程观,构建符合高职特色的职业实用型体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9.
梁永  姜明  王冬慧 《体育科技》2013,(6):114-115
结合当前高校执行阳光体育工作情况,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应追求“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念,以阳光体育视野下高校体育课程价值取向为线索,为实现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的目标,最终要体现培养目标的“人本位”精神.为构建全面、综合、发展的体育课程结构模式和过程规范化、管理科学化的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和职业劳动中“发展”与“补偿”的理论,认为高职体育课程应该着重从发展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和学生个性发展价值取向两个方面着手,形成以体育课程教学为主,课外、校外相结合的体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1.
针对西北地区体育发展中重物轻人的思维定势,依据我国国情,提出西北地区应选择对体育发展起决定性内驱作用的逐层推进的体育人力资源开发策略。伴随制度创新及西部体育人文精神的弘扬和体育文官制度的确立,实行灵活的"不求长住,但求常往"的体育人才交流政策,促进西北地区体育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体育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总结历史经验为更好地发展中国体育事业提供智力支持。其发展历程可分为建国初期旧体育改造与人民"新体育"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体育发展道路初探、"文革"时期的停滞不前与缓慢恢复、改革探索期的目标探究与路径探寻、改革建制期的体制改革与方式转型,以及改革攻坚期的体育强国新征程六个阶段。总结认为:我国体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在于"四项坚持",即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发展方针;坚持改革创新的发展动力。步入改革攻坚的新时代,体育事业发展要始终坚持以下路径: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步伐,提高体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着力于发展攻坚的重点,解决中国体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首要问题;贯彻和落实"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两大战略,满足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根本追求;正确处理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和体育文化四者之间的关系和位置,克服倚轻倚重的苗头或弊端,促进各类体育事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体育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总结历史经验为更好地发展中国体育事业提供智力支持。其发展历程可分为建国初期旧体育改造与人民"新体育"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体育发展道路初探、"文革"时期的停滞不前与缓慢恢复、改革探索期的目标探究与路径探寻、改革建制期的体制改革与方式转型,以及改革攻坚期的体育强国新征程六个阶段。总结认为:我国体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在于"四项坚持",即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发展方针;坚持改革创新的发展动力。步入改革攻坚的新时代,体育事业发展要始终坚持以下路径: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步伐,提高体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着力于发展攻坚的重点,解决中国体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首要问题;贯彻和落实"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两大战略,满足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根本追求;正确处理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和体育文化四者之间的关系和位置,克服倚轻倚重的苗头或弊端,促进各类体育事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4.
洪国武 《安徽体育科技》2010,31(5):61-64,87
成功的科学的体育管理,源于实践。有效的体育管理,是一项非常细致、复杂的工作,需要管理者有高度的责任心。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日常工作上,需要得到全体教职员工的关心、支持。管理工作不是短期行为,而是在一系列的观察、了解、探索、分析、推理、论证的基础上,以"令人满意"为管理原则,实现管理的"公开、公平、公正",为教师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使得体育课程建设在健康的轨道上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5.
"学校、家庭、社区"体育教育一体化发展模式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调查汕头、广州、武汉、长沙、桂林五地9512名大中小学生及家长,了解部分社区的体育情况,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办法。倡导"学校、家庭、社区"体育教育一体化,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放学后回到家庭、进入社区仍可接受体育教育、从事体育锻炼,有助于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另一方面,有利于体育资源共享,使学校设施向社区开放,社区设施向学校开放,使大中小学的体育教师能充分发挥其专业能力,使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区体育三者能有机地结合,达到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6.
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发展个性、促进身心协调发展是现代体育教学思路。现代教学论提出教师主导作用下的学生主体论,主张学生应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培养学生快乐体育、主动体育及终身体育思想。  相似文献   

17.
学校体育是学生人生体育中的一个阶段,并不是学生人生体育的最后环节,而只是一个起点。人的一生都应该致力于体育活动,致力于体育锻炼,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我们要认识到体育将贯穿于学生一生的全部时间,也包括他所处的各种场所,体育无处不在;其次,学生在校期间要强调教师给学生必备的体育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兴趣,养成坚持锻炼的好习惯,教会学生继续学习、锻炼与再提高的能力,重视教学生锻炼的方法和对学生品格的塑造;此外,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真正将"健康第一"贯彻始终,为终生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对体育院校参与社区体育服务的思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分析了当前社区体育中场地设施较差,体育人才缺乏等存在的问题。认为体育院校参与社区体育服务,拥有雄厚的硬件基础、人才资源和技术优势,并可为体育院校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促进专业建设,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利于体育院校的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头脑简单, 四肢发达”一一体育的功能及其哲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来概括体育的哲学价值,是一个与现实的价值观相反的逻辑判断。然而当追溯人类自身的发展以及文明的发展历程时,就会发现,体育这种简化头脑,发达四肢的运动形式,恰好平衡了人类文明发达所带来的种种身心的失衡,从而保障人类向着健全的自我进化。因此认为,体育运动是人类唯一一种自觉预防和自我拯救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20.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第四节提出了"青少年熟练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清晰可量化目标。让学生熟练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很困难的目标,这个目标困扰了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至今未能有效达成。当体育运动(sports)变成了体育教育(physical education)后,其文化属性、参与义务、内容特点、训练周期、时间地点、学习集体形式和规模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是运动技能有效习得背后原因。具有"学生在自己选择的运动项目上可以进行比较长时间的专项化学习"特征的"走班制教学"现行课程体系下有效实现"熟练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的有效课程模式。从小学开始进行"走班制教学"应不会导致学生形成身心伤害的"过度早期专业化训练";如果做好体验性的事先学习,三年级学生应可以正确选择自己的项目;"走班制教学"应不会影响学生的体育全面发展;"走班制教学"应不会限制学生多种爱好,其终身体育也不会因此变窄;"走班制教学"不但不会影响体育教师的"一专多能",反而会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