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晏婴不入狗门 晏婴是齐国大臣,个子矮小,能说会道,经常出使四方。有一次他出使楚国.楚王事先与群臣商量了一个办法,命人在城门的一侧凿了一个小门让晏婴进,以此来羞辱他。  相似文献   

2.
晏婴换房     
春秋时代,晏婴在齐国当宰相,他住的房子靠近闹市,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十分吵闹。又加上房子低矮狭小,他生活起居不舒适。齐景公见到这种情况,就要给晏婴换一所环境幽静、高大明亮的住宅。晏婴拒绝说:“这所房子是我先祖居住的,我本来不该继承,住在这里已经过分了。况且这里靠近繁华的市场,对我很方便,不需要再换房子了。”  相似文献   

3.
大臣的责任     
《同学少年》2015,(1):44
<正>大臣的责任春秋时期,晏婴和田穰苴是齐国的两位名臣,分别担任相国和大司马这两个要职,主持政务和军务。一天,齐景公在宫中喝酒时忽感无聊,吩咐侍从拿着酒具,要到晏婴家去喝酒。晏婴接到通报,马上穿着朝服,手拿笏牌站在门外,等候齐景公的到来。齐景公还未下车,晏婴就迎上去问道:"莫不是诸侯、国家有什么变故?"当齐景公说明来意后,晏婴说:"定国安邦  相似文献   

4.
晏婴换房     
春秋时代,晏婴在齐国当宰相,他住的房子靠近闹市,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十分吵闹。又加上房子低矮狭小,他生活起居不舒适。齐景公见到这种情况,就要给晏婴换一所环境幽静、高大明亮的住宅。晏婴拒绝说:"这所房子是我先祖居住的,我本来不该继承,住在这里已经过分了。况且这里靠近繁华的市场,对我很方便,不需要再换房子了。"后来,晏婴出使晋国,齐景公觉得这是给晏婴更  相似文献   

5.
晏婴作为先秦时代的著名贤相之一 ,除直言劝谏君王勤政爱民外 ,还将识才、用才、护才的思想认识提高到了治国必需的高度 ,并勤于实践。用人艺术的核心是如何识才、用才及护才 ,而这种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志则是识才、用才及护才思想认识的深浅、能力的大小以及经验积累的多少。本文以《晏子春秋》为据 ,初步探析了晏婴相齐时的用人艺术及影响  相似文献   

6.
李斌 《小学生导读》2008,(11):24-25
晏婴,人称晏子,春秋时曾是齐国的三朝正卿。有一天晏婴出门,他的车马刚好路过马车夫的家,车夫的妻子从门缝偷看她的丈夫。她那为晏婴驾车的丈  相似文献   

7.
《晏子春秋》是一部记录春秋时期齐国晏婴言行的著作,《左传》也有一些涉及晏婴言行的记载,两者存在重文现象。拟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以两者重文部分作为切入点对晏婴事迹进行梳理与考辨。  相似文献   

8.
晏婴对"和"文化作过深刻的阐述:明确了"和"与"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强调了"和"是不同事物、不同意见,乃至看似矛盾的事物和认识"相济"、"相成"的结果。与晏婴同时代且又熟悉晏婴的孙子吸收了"和"文化的精华,把"和"的思想和方法运用于军事,"君命有所不受","必以全争于天下","奇正相生"这些充满辩证法思想的军事原则和方法,其哲学基础都是"和"文化。  相似文献   

9.
晏子使楚     
橘兔 《红领巾》2006,(7):39-39
战国时期,齐国有个人名叫晏婴,人称晏子。他身材矮小,但头脑敏捷,能言善辩,非常机智。  相似文献   

10.
领和袖     
<正>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丞相晏婴乘坐的子很破旧,扶手上还断了一根栏杆。拉车的也是又老又瘦,走起来很慢。每次下乡,他马车总是不给力,往往落到别人后面。于是齐景公决定给晏婴配备一辆豪华马车。齐景公便从自己的办公经费里拿出一钱,买了一辆豪华大车和八匹高头大马,派臣梁丘给晏婴送去。不一会儿,梁丘就回  相似文献   

11.
在先秦齐国的沃土上,曾培育了两个著名的宰相:管仲和晏婴.管仲勇于进取,具有开拓精神;晏婴善于守成,握有制衡之术.管仲辅桓公一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开春秋齐国首霸之大业;晏婴佐灵、庄、景三朝,委蛇其间,寻隙而立,危而不亡,仍使齐国“垂衣裳朝诸侯”.二人皆列齐国名相,同为我国先秦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因而研究管晏的政治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关于管仲的政治思想,笔者已有专论,本文就晏婴政治思想的几个方面予以探讨,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2.
晏婴不入狗门晏婴是齐国大臣,能说会道,经常出使四方。一次,他要到楚国去,楚王便事先与群臣商量了一个办法,决定利用他,羞辱羞辱齐国人。晏婴个子矮小,楚国人就在大门的一侧,凿了一个小门,决定等晏婴一到,让带路的人故意将他从小门引进,然后再将他当狗,进行嘲讽。一日,晏婴到了楚国,带路的官员刚把他带到小门处,他便却步站住,问那官员:“出使到狗国的人才从狗门进出,我是到贵国来,难道贵国是狗国?我不能从这个门进!”楚国人无奈,只好敞开大门,让他大大方方地从大门进去。淳于髡讲狗兔之死淳于髡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富有远见。有一次…  相似文献   

13.
《晏子春秋》里记载了一个"二桃杀三士"的故事:齐景公门下有3名武功超群的勇士,他们虽为齐国立过不少功劳,但都居功自傲,目中无人,横行霸道。齐国的宰相晏婴就想除掉他们。晏婴知道,用武力绝对制服不了3人,只能用计谋。于是,  相似文献   

14.
刘春水 《华章》2008,(7):60-61
本篇论文主要从古代大臣谋士成功进谏的范例,来分析探讨他们进谏的艺术技巧,以便现代人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高尚学 《考试周刊》2007,(41):152-153
"和同之辩"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重要问题。它表现出了当时的哲学思辨水平,推动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和而不同"的主张是在继承和发展史伯、晏婴"和同之辩"的基础上提出的新命题。"和而不同"充满着朴素的辩证因素,并上升到人生哲理高度,显示出深刻的理论意义。时至今天,"和而不同"对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推动21世纪人类和平与发展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晏婴历仕齐国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君主,三代之英,功勋卓越,与管仲齐名,史称管婴。礼治思想是晏婴改革的指导思想,将礼升华与天地秩序共存,以礼融贯政统治国御天下。在"以礼治国"思想指导下,晏婴内安社稷、外靖邦邻,对齐国内政、外交进行针对性改革。在内政方面:重社稷、薄赋敛;匡公室而抑私门;举贤而任能,行节俭而抑私欲;外交方面,以"诸侯相见礼为先"为外交原则推行睦邻友好、和平相处的外归其义的外交政策。改革初见成效,抑制了陈氏等权卿私门的壮大,保证了姜齐政权的稳定,维持了齐国的大国地位,进而为齐国谋求霸权提供了可能。但由于种种局限性,改革未取得彻底的成功。  相似文献   

17.
2013年6月,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团到淄博市临淄区进行评估验收。这天,督导团走进晏婴小学,在教学楼里,他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教室内空无一人。学生都到哪里去了呢?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大量哲学、审美史料的梳理,对“和”文化的源流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和”内涵的两种不同意蕴。西周末到春秋时期诸家,尤以史伯、晏婴为代表的“和”思想,从符合客观规律的角度把握“和”内涵,作为传统“和”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其思想在历史上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中和”观出现,它以维护封建礼法秩序为目的,具有着浓厚的政治教化色彩。作为“和”文化的主流源头,儒家“中和”现在历史上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目前传统“和”文化研究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和”、“中和”两个概念不分的倾向。正本必须清源,要继承传统“和”文化的精华,对“和”文化两个源及其流的区别认识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孔子评论人之贤否是持客观态度的,既不执着于个人恩怨和一己爱恶,也不因其有某些缺点错误而埋没其功劳,贬低其品德。他尤其反对“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主张“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 据《仲尼弟子列传》所记:“孔子之所严事,……于齐晏乎仲(即晏婴),于鲁数称臧文仲、柳下惠。”晏平仲对孔子个人是极其反对的。孔子在齐时,齐景公欲封以尼谿之田。他力加阻挠,而孔子却称他“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臧文仲孔子虽称  相似文献   

20.
据古书记载,春秋时的孔子身长九尺六寸,邹忌身长八尺余,优孟身长八尺,就连著名的矮子晏婴的身长也有五尺多。若用今天的尺子来推算;孔子竟是3米以上的巨人,矮子晏婴也不算矮,身高也达1米7。人们一定会问:人类怎么越来越矮了?考古发掘证明,古人并不比今人高,恰恰相反,人类身高发展的趋势是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