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左铁峰 《滁州学院学报》2024,(1):108-114+131
美育是审美教育与美感心理及造美能力教育的结合。高校美育教学若实现王国维先生所言的造就“完全之人物”目标,可以“课程美育”与“美育课程”两种不同维度的课程体系予以实施。其中,“课程美育”是一种综合性教育理念,是将某个学科专业的各类课程与美育同向同行,并以此形成的协同育人效应;而“美育课程”则是指高校基于美育的育人目标诉求而针对性开设的以艺术类课程为主体的系列课程。由“课程美育+美育课程”形成的“长短匹配、点线结合”的高校美育课程体系,是以彼此相异且互为补足的途径和方法,实现着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的美育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课程美育是学校教育的新理念,课程与美育的深度融合是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实施的重要路径。课程美育具有目标的整合性、资源的丰富性、过程的情智性、方式的浸润性、境界的超越性等特征。课程美育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其有助于课程美育价值的实现、美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教师职业体验的积极化等。课程美育的类型有学科课程美育、活动课程美育和隐性课程美育,课程美育的层级包括国家课程美育、地方课程美育和校本课程美育。课程美育的实施策略多种多样,包括理念引领策略、资源开发策略、活动组织策略、氛围营造策略、技术赋能策略、评价激励策略等。  相似文献   

3.
“以美育德”思想在中国发展历史悠久,自中国古代就已经产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美育与德育是不可分割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以美育德”契合于大学生个体发展的现实需要,促进高校大学生完善健全人格,深层涵养大学生道德情感和情操,提升大学生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网络时代对大学生审美带来了挑战:网络信息的碎片化传播使大学生将感官刺激当作美,网络流行的审美标准成为大学生唯一的审美标准,网络的泛娱乐化倾向使大学生审美情趣难以提升。因此,在网络时代对大学生进行美育十分重要,这不仅有助于国家人才战略的实施,有利于高校五育并举工作的落实,也有利于大学生的长远发展。老子思想中的真善美对于大学生美育具有重要意义。应从国家、高校、个人三个层面入手,发挥好老子思想的美育价值。  相似文献   

5.
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是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图形创意”课程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科特色以及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特点,深入挖掘教学中的美育元素,通过导入遵循美育特征的教学案例、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主题竞赛实践以及倡导学生扎根时代生活进行创作的一系列教学方法,可以在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及审美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导向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6.
刘欣宇 《成才之路》2024,(4):109-112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音乐教育在高校美育工作中的价值日益凸显。音乐教育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创造力、表达力和想象力。文章阐述音乐鉴赏课程在高校美育工作中的价值和实施原则,从科学构建音乐课程教学体系、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创新高校音乐课程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等方面对音乐教育在高校美育工作中的实践策略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校美育的基本属性应该是人文教育。其中,高校公共美育课程可以被定位为基于审美经验的人文通识教育课程,是高校人文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征就是“基于审美经验”。专业艺术教育中的美育则是基于艺术经验的人文教育,当前亟须加强人文教育,与艺术技能教学一起,形成方法论和价值观教学的两翼。而艺术师范教育(美育教师教育)本身就具有人文教育属性,旨在培养热爱教育、了解美育、掌握艺术技能、具有人文情怀、懂得教育教学的美育教师。  相似文献   

8.
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长期被忽视,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欲养成学生高尚纯洁之人格,亟需调研中小学美育现状,探索改进美育教学的策略,提升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学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是高等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1]。文章对高校美育工作模式的构建从四大维度上加以厘清:从“理论维度”定位“内在意涵”;从“价值维度”明确“价值意蕴”;从“原则维度”建构“基本遵循”;从“实践维度”建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0.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美育,既可增强高校美育工作实效,又可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还能满足当代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高校美育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目标一致、育人内容共通、育人途径相同,为二者融合带来契机。文章通过分析二者融合存在的现实困境,提出提高重视程度、打造教师队伍、推进课堂改革、加强文化建设、优化校园环境五方面路径,可实现二者深入融合,最终提升大学生的审美与人文素养、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1.
美育融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人格教育等于一体,潜移默化地影响人、塑造人,具有提升人文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造力等作用,能够促进身心和谐统一和全面发展。学生艺术社团是高校实施审美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是落实美育的重要途径。呼伦贝尔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聚焦核心素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深入研究美育工作规律和特点,以学生乐团建设为着力点,紧扣新形势新任务、瞄准新问题、运用新举措,全面挖掘美育功能,使其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素质教育新模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振礼  王盼 《教书育人》2023,(36):47-49
高校学生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就是做好学生的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由“灌输式”转为“启发式”教育,发挥美育的功能。当前,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存在美育缺失、制度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这和学校、教师、学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健全学校“美育+思政”育人体系、挖掘美育中的“思政资源”、提升教师队伍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艺术实践活动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行性路径,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计芸  张红宇 《考试周刊》2007,(51):115-116
本文着重论述了高校美育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高校美育的实施有助于促进大学生追求美好理想,积极面对人生,从而培育高尚情操,提升人格境界;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形成良好性格,从而培育健康心理,提升心理素质;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审美能力发展,增强鉴赏能力,从而培育审美情趣,提升生活品味;有助于促进大学生智力充分发展,拓展知识领域,从而培育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开发和实施美育课程是中小学推进美育的重要途径。新时代中小学美育课程要致力于培育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涵养学生的审美兴趣、审美精神和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内容上要包括文化艺术美、自然环境美、人文社会美、科学技术美等方面。为了有效提升中小学美育课程的实施效能,需要搭建一体化的中小学美育课程框架,开发相互衔接的中小学美育教材,挖掘潜在的中小学美育课程资源,提升中小学教师的美育意识与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清华大学新雅书院艺术通识课程“艺术的启示”的教学研究和实践,分析了高校艺术通识课程对非艺术类专业学生所产生的美育影响,提出了艺术通识课程在培养学生建立文化自信、形成创造性思维和能力以及帮助学生积累审美经验提升审美能力三个方面所发挥的有效作用,以此阐明艺术课程中所包含的美育价值及其实现的意义和目标。  相似文献   

16.
美育课程是在中小学美育工作持续推进的过程中得以确立和优化的,负载着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等多重价值期待。美育课程以实体的艺术课程和非实体有机渗透美的其他课程为载体,具有延续以美化人传统、推进五育有机融合、增创美育教学实效、完善学校课程体系的作用。然而,在中小学美育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中,存在着课程目标功利化、课程理解狭隘化、课程内容模糊化以及课程实施形式化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需在建立美育规范制度的基础上,引导教师理解美育课程,挖掘富有特色的美育元素,构建美育课程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17.
在高校开设美育实践课,有助于改进美学教学,消除“美学不美”的尴尬和知识的“理障”,从而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人文素养。美育实践课的内容、设计、过程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完成,根据地域特点、时代发展、学生的审美需求和实际提出美学问题。上课地点多在当地人文景区、博物馆、文化馆、演艺中心等文化场所或活动现场。教学内容可以因地制宜、不拘一格、情境互动;教学方法是体验参与、教师引导、重备课和反馈。目前,在高校支持实践教学的大趋势下,只要处理好学习时间、管理和评价方式、经费和安全的问题,美育实践课就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美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从整体来看,美育依然是高校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在一定程度上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目标还有差距。越窑青瓷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人民群众智慧结晶。充分发挥越窑青瓷文化的美育价值,有助于扩展高校美育教育内容,提升高校美育教育的情感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实现高校美育教育目标。在新时代背景下,越窑青瓷文化融入高校美育教育可从师资队伍、教学课程、教学实践、校园文化等四个方面发力,与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相适应,提升大学生的美学素养,推动大学生的心灵教化和人格培养。  相似文献   

19.
美育是培养审美能力、陶冶审美情操和提升美的创造力的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对培养时代新人提出了新要求,美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长期以来,美育在理工科高校中处于边缘化地位。通过研究美育在理工科高校中的价值意蕴,分析当前理工科高校美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从思想、课程、环境、实践、网络等五个维度探索理工科高校美育发展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0.
顾莹  黄建龙 《考试周刊》2009,(25):44-45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美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诸多困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是运用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进学生人格发展和健全,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本文从美育的本质和德育功能角度揭示美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有助于为高校德育教育探寻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