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论我国高等教育地方化和地方高等教育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地方化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主题.20多年来,尤其是近10多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地方化是一个显著特征,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在全国高校中的比例大幅度下降,地方高等教育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地市州区域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且已经成为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批新的地方高等教育亚中心发展起来了.地方化使地方高等教育不但在数量上得到了迅速增长,而且在质量上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国家高等教育的整体结构布局,而且带来了高等教育功能的变革.增强地方高等教育办学实力,强本固基,奠定地方高等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是进一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地方化面临的紧迫任务.解决地方高等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问题,需要中央、地方各级政府、地方高校和社会等多方努力,制定有利的政策,保障良好的条件,营造适宜的环境,使地方高等教育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实现稳步、快速、和谐发展,为建立创新型国家,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质量,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信息窗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 1992年以来,160所高校被调整合并为64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据统计,全国已有25个省级政府与42个中央部门不同程度地进行了高教体制改革的探索。实行中央部门与地方政府共建共管的高校达71所;实行多种形式合作办学的  相似文献   

3.
全面、科学地构建一流的高等教育体系是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高等教育体系应是金字塔型,即少量学术研究型大学,一批教学研究型大学,大量育人为主的地方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构建这样的体系,必须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调动各级政府办学的积极性,正确处理国家办学和地方办学的关系;鼓励高校自我发展,正确处理发展与自我发展的关系;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正确处理国际性与民族性的关系,从而形成层次清晰、定位准确、分工合作、互为补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4.
关于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在历史上几经变动,原有的国家集中计划、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分别办学并直接管理的体制,是与当时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了中央各业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基本上适应了当时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为当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权利仍然集中在中央一级,因此,引发了省级政府参与质量保障的积极性不高、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活动的实效性差、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运行不畅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按照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协调两级政府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的配置。具体策略是加强立法,明晰中央与地方政府各自的权责;转变中央政府的管理职能,建设集权适当、分权适度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中央政府宏观管理,地方政府积极参与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形成了区域集群分布的初步格局,并且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区域高等教育应合理定位,寻找动力,确定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高校和谐自主的发展政策,即中央政府要宏观调控,发挥其对高等教育的提供者、保护者、协调者和指导者的作用;地方政府要与大学联盟发展,对地方政府而言,要转变观念,积极扶持,以提高大学的竞争力;对高校而言则要改革管理制度,加快建设人本竞争的大学。  相似文献   

7.
试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多元化改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珏 《高教探索》2003,(4):17-19
首先评价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和影响全面发展的原因 ;其次 ,着重提出并论证了中国今后必须选择和形成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社会力量分别主办研究型大学、教学型院校和技术培训型院校的多元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模式 ;同时 ,简要分析了各个层次高校的办学原则  相似文献   

8.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与普通高等教育系统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1999年中国高等教育大幅扩大招生规模以来,中央与地方高等教育系统在发展轨迹和模式上具有不同的特点。实证数据分析表明:中央普通高校研究生在全部研究生中所占的比例有所提高,综合性大学所占的比例有一定的提高,生均占有较多的办学资源,表现出精英高等教育的特点;地方普通高校在校生在全部普通高校在校生中所占的比例有所提高,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有了较快的发展,生均占有较少的办学资源,地方普通高校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这将奠定中国多层次和多样化高等教育格局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近三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的进一步加快,高校办学和管理体制改革也取得了新的突破和喜人的进展。在国家教委原所属的36所高校中,以“共建”为主要形式的办学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初步探索出一条中央部委属院校办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有效途径。自1993年至今,国家教委直属高校中已有21所实行了国家教委与地方政府共同建设,有2所合并,1所移交地方政府管理,并入1所部属高校。这些改革进展,在高等教育界引起了较为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地方化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等教育地方化对于发展地方经济,改变和加强国家高等教育格局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的门槛迈进,地方高等教育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发展,但是我国高等教育地方化只经历了一个非常短暂的发展时期,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要想实现地方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处理好现阶段地方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需要中央、地方政府和地方院校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1.
赵军 《教学研究(河北)》2007,30(2):95-97,110
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我国政府既要通过权利下放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自主创新,又要避免政府权威的过度流失而可能引致的高等教育发展偏离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求。要突破这一困境,政府需要在高等教育发展框架下对自身的角色和职能进行反思和重构。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地方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必须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创新观念指导下才能形成,笔者以湖南省作为案例,提出了地方高等教育结构创新的三个新观念:科学创新可持续发展观、动态开放重效率发展观、生态定位促和谐发展观。并根据行政管辖范围而形成的省、直辖市等区域高等教育结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地方政府教育投入与教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等教育为例,对中国10省市比较分析显示,地方政府教育投入与教育发展关系密切,两者通过经济发展耦合在一起。为了保证教育投入与教育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地方政府应自觉加大力度降低行政成本,领导者更要提高投入教育的意愿,并硬化教育经费投入的增长指标,中央政府也须进一步健全中央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4.
德国、英国和日本是高等教育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管理体制的典型代表国家,这种管理体制的特征在于中央、地方政府、高校能够协调各主体共同行使高等教育管理权。我国实施的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逐步形成了"两级管理,以省级统筹为主"的基本格局。如何发挥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加大地方省一级政府的自主权,协调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仍然是制约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通过论述德国、英国和日本这三个国家高等教育集权与分权协调管理的经验,以期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高校分类分层建设和特色发展是现代大规模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其形成机制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市场的竞争机制而自然形成;二是通过政府的政策性机制而人为形成。我国难以实现高校分类分层建设和特色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高等教育类市场化治理模式限制了竞争机制的作用、地方政府高等教育竞争强化了高校的办学层次竞争、“双一流”建设引发新一轮院校“同轨竞争”,以及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导向作用和文化传统的负面影响。要实现我国高校的分类分层建设和特色发展,需要准确把握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阶段,理性地发展高等教育;需要遵循大学渐进成长发展规律和教育家办学规律;需要改革和创新高等教育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16.
There has been a sustained interest in the contribu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loc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development in many countries. Along this line is the increas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of services to which the higher education sector is anticipated to respond through the updating and modernization of its offerings, changing of its formal structures and methods, policies regarding access, among others. The challenge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global context anticipat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is sector as a means that can provide an efficient response to and training for the evolving demands of modern society.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rogrammes enacted by the Philippine government in response to the changing context of higher education with the move towards the knowledge-based society as central in policy. Issues relevant to the growing internationalism of education as seen through, among others, related human capital training, the role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and the increasing privatization of education as a result of the expansion of higher education will also b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省级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统筹协调,既能缓解中央高度集权带来的忽视地方特色的弊端,也能弥补高校自主办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无序和失序,保障高等教育事业平稳健康发展。省级政府获得高等教育统筹协调权历经艰难历程,先后经历协助办学、分级管理、逐步确立、法律确权与不断扩权等五个时期。目前,省级政府主要拥有统筹协调省域高等教育结构布局、学科专业设置调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民办高等教育工作、高等教育收费与奖助学管理、免费师范生就业等权限,但其统筹权限仍存在不够科学周延及不稳定等问题。为此,应继续下放不必中央政府管理的高等教育权限,取消无须省级政府统筹协调的高等教育事项,通过法律形式明确省级政府的统筹权限。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我国西部某省属综合性大学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初期(1999—2006年)的发展定位、学生规模、学科专业的数量与结构、新专业的学科基础及其发展情况的考察,描述和分析了案例大学在扩招中的外延式发展路径。指出,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本科专业增设政策的放松是案例大学选择外延式发展路径的重要外因,提升办学层次和拓展学科发展空间则是其选择外延式发展路径的内在动因。但相对而言,外部力量对案例大学发展路径选择的影响远大于内在因素,因此案例大学的发展路径选择具有"外生型"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