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效果关系我党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现实成效,更是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的一环。要明确新时期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是乡村振兴的政治保障与领导保障。要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与农村群众的互动,带动社会聚焦“三农”问题,助力脱贫攻坚,带动乡村治理与振兴。要正视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过程中的现实困境,即农村基层党组织涣散;基层党员队伍建设滞后,党组织后备力量匮乏;农村基层党建物质保障不到位。因此,要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责任,探索党建队伍新方式;注重基层党员干部考核与奖励机制;融合各类资源,构建共治祖国新农村。  相似文献   

2.
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加强基层民主和基层组织建设,创建平安乡村、和谐乡村,是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文章分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意义,并指出农村基层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困境,从而提出了几个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几个积极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3.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团结动员广大农村群众的纽带桥梁。抓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可靠保障。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领头雁”业务能力不强,党员干部队伍总体老化,党组织的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健全,党群团结度不高等问题。抓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应从选好”领头雁”,建好“党支部”,创新激励保障机制,团结好群众,增强组织先进性和凝聚力这几个方面发力,夯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由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所决定的。当前,乡村振兴工作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还存在党员干部专业素养不高、产业经济优化能力不足、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不强等问题。必须坚持党的领导,通过政治能力提升和制度建设增强组织治理能力,加快构建党建引领产业经济新模式,着力提升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水平,真正实现以高质量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领导核心,其发挥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以及农村社会发展的进程。因此,着力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能确保党在推动乡村振兴中切实发挥战斗堡垒的作用。但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服务群众力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制约着组织力提升。因此,面对当前问题应从加强政治领导力、提升思想引领力、提高服务群众力等方面入手,切实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紧密相连。在全面贯彻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如何抓住农村振兴关键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从而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动员力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基于对国家一号文件的理解,指出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要求;其次,明确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的困境及问题;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及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逐步加速。这种转型已经从城市拓展到乡村,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农村基层组织在中国农村经济社会转型进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村官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的同时,有力推动农村基层组织的改革创新。为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作用,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对大学生村官在基层组织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及存在问题进行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8.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建强农村战斗堡垒。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不仅面临加强自身建设的迫切要求,而且面临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任务。因此,只有从强化政治引领、选好"领头雁"、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大支农投入力度、强化人才支撑、理顺"村两委"关系等方面着手,才能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社会治理能力和经济发展能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村社会全面小康目标。  相似文献   

9.
西南边境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关系到我国民族团结和边境稳定。农村工作的顺利推进关键要靠农村基层组织,但西南边境民族地区的农村基层组织在衔接进程中却存在政治领导力不强、带头人执行力较弱、边民参与农村治理的后劲力不足等瓶颈问题,制约着衔接效果。因此,此地区的基层组织要立足区域实际,加强组织队伍建设、配好领头雁、转变思想观念,以做好有效衔接、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我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高等教育借助自身的职能发挥,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衔接,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借助振兴乡村的契机,高等教育在职能深化、分类建设与强化育人等方面探索变革,有助于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莫友芝是贵州这块热土上成长起来的一代学人,其身心饱受黔文化的熏陶,在他的笔下,不仅描写了贵州的地理特征,而且展示了贵州的地域风情、表现了黔中人物的精神面貌,表达了其对生养他的这块土地的热爱,文中的乡邦情怀尤其厚重深沉.总之,莫友芝的散文中总是有一股难以化解的贵州情结,充满了贵州地域文化的因子.  相似文献   

12.
贵州是王阳明龙场悟道之地,故贵州独得风气之先,首传阳明心学。王阳明的黔籍弟子形成了阳明后学中较早的一个学派——“黔中王门”。他们数代相传,延绵百年,覆盖全省,成就斐然,蔚为大观,在贵州掀起了几次大规模的书院讲学运动高潮,成为贵州古代学术史和教育史上的前所未有的盛举。王阳明和黔中王门的书院讲学运动,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春秋战国时期,贵州区域就已出现行政建置。明清时,贵州区域的社会经济急遽发展,贵阳、安顺、遵义、镇远等重要城市在规模和建置上发生了较大变化,成为贵州人口密集的城市。贵州建省以来,贵州区域城镇的兴起均与经济、政治、交通重心的出现、设置、转移直接关联。经济中心的形成发展促进了贵州区域城镇化的兴起。贵州城镇兴起的历程,对推进贵州区域城镇化的进程和发展贵州社会经济具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4.
贵州毛南族,其前身是贵州佯横人.1990年7月27日,贵州省人民政府以(90)黔府通106号文件批复,同意将贵州佯僙人认定为毛南族.关于贵州毛南族(佯僙人)的族源问题,有多种观点,现依据史籍查阅、田野调查,作一考辩,提出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穿青人大学生与相邻七个民族大学生(汉族、苗族、彝族、布依族、白族、土家族和仡佬族)体质健康对比,发现不同性别不同民族大学生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之间均存在一定差异。在身高、体重、肺活量和立定跳远四个指标上,穿青人大学生较相邻的大多民族低,尤其是男子。但是引体向上却是穿青人大学生的强项,超过汉族和土家族。此方面研究为进一步了解穿青人的体质健康现状,有针对性地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对促进民族和谐稳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明代地方卫所武职家族群体有一个历时性变化的过程,因之其地方影响在不同时段不同背景下体现为不同的特点。旧官曾在明初占据主导地位,新官调入以后,人数虽少却能以身份优势对地方社会施加重要影响。新旧官之别在地方上的表现于明中期达到高峰,而后又渐次消弭。明中期以降,武职家族仍以世职袭替来维系影响力,同时注重通过科举事业拓展家族的出路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以贵州旅游业的发展为目标,以贵州媒体与贵州旅游业合作现状为例,结合贵州近几年在旅游业方面取得的进步以及存在的问题,运用传播理论,对媒体助推旅游业发展进行理论探讨,结提出贵州媒体助推贵州旅游业发展的着力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经过双方共同努力,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建立中国—东盟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合作机制,可以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形成中国和东盟国家高等教育互利共赢的格局。中国和东盟国家的高等教育可以通过政府创造合作条件支持合作,非政府组织创造高校间合作机会,通过双方师生交流夯实合作基础,学校积极探索科研及教学合作方式,各相关主体促进产学合作,利用“一带一路”契机开展多方合作等机制来推进合作。  相似文献   

19.
周西成主政贵州期间,以巩固其统治为目的,以造福一方为己任,立足贵州发展实际,采取了一系列切中时弊之举如清理财政、修筑公路、兴办实业、创办贵大,从而极大地促进了贵州近代化进程,其功决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20.
《烟草昆虫学》是烟草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在教学改革实践中以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为目的,对本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此外,本文还对今后实践教学课程改革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