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新媒体的明显特性就是其虚拟性,而作为目前大力实施"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高职院校,由于种种原因对"工学结合"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环节还很薄弱,如何利用好新媒体来做好"工学结合"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文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在工学结合环境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为顺应"工学结合"的新要求,不断改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解决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特色和关键所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而实践能力是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现"零距离就业"的重要砝码.文章探讨了当前该专业在实施"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探索出一条适合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市场营销专业工学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4.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学结合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工学结合突出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强化实践教学的落实。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2 1"教育教学设计。"2 1"教育教学设计更加强调以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引领顶岗实习的真正落实。  相似文献   

5.
张彤 《职教通讯》2012,(29):20-22
工学结合教育是实施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路径。根据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特点,采取"企业进校"和"学生进厂"等工学结合方式,可以把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结合起来,把在校专业学习与未来岗位工作结合起来,实现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李颖 《成人教育》2013,(9):56-58
高职院校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在工学结合中进行岗位轮换实训,可以全方位锻炼学生综合职业技能,适应企业岗位协同性的需要,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推动高职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7.
"工学结合"模式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之一,在带来一系列巨大的理念转折与实践改革的同时,也使得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就工学结合背景下的学生思想教育的必要性、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学生管理办法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要把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职业教育提高质量的重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指出,要坚持产教融合发展,走开放融合、改革创新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道路."工学结合"、"产教结合"不仅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应立足"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实际,全面分析因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变化给学生思想上带来的困惑,从"校企资源融合、教育时空融合、党政管理融合"入手,实施"全员参与、全过程教育、全方位保障",来提升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工学结合思政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9.
对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长期教育实践的结晶,并具有多维培养目标.真实的工作环境体验和融入是"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核心,"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又是一项系统工程.我国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在实践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如政府的支持问题、企业的积极性问题以及社会经济环境客观限制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较长时间,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努力,但也有许多问题来自学校本身,其中主要的原因有"工学结合"模式时间安排的不合理以及模式的简单化.可以把实施必修"工学结合"计划和选修"工学结合"计划以及弹性"工学结合"计划作为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高职文秘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高职文秘专业工学结合所依托的企业能让学生实践的岗位非常有限,造成高职文秘专业的工学结合或流于形式,或放任自流,无法很好地完成对文秘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的系统性培训.课程模块化、教学项目化、实践情境化和师资专业化是高职文秘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改革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高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为社会输送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场地.在高职院校中,构建和谐的管理体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加强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了创新管理,不断提升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要从实际发展出发,理论结合实际情况,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本文就加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展开讨论,研究出构建和谐的管理体系加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对策,给高职教育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职校生心理发展与职业学校心理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促进职校生心理发展是职业学校心理教育的根本目标,实施发展性心理教育是职业学校的必然选择.要正确认识职业学校心理教育与职校生心理发展的关系,在两者之间必须保持必要的张力;职业学校心理教育重在引导职校生学会心理自助,提高心理修养.  相似文献   

13.
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我国高职院校已达1 100多所,占高等学校总数的70%多,在校生人数已占到整个高等教育的50%以上。其规模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加强和改进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义重大,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高职学生的德育问卷调查,在分析高职学生德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高职德育应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深化高职德育教育改革;以工学结合为平台,构建高职德育实践模式,以期增强高职德育工作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孩子出现的问题,从一定层面上能多多少少地反映出家庭教育的问题。为引起社会各界对家庭教育问题的重视,提高家庭教育的有效性,文章以某中职学校为个案课题研究对象,从中职生的父母、家庭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梳理中职生家庭教育影响因素,并提出提高中职生家庭教育质量的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黄华  陈黔宁 《江苏高教》2020,(2):120-124
江苏高职院校一直是中国高职的排头兵,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江苏高职院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来华留学生教育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然而,当前江苏省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教育也面临一些现实困境。要从重构全球高等教育布局的角度,充分认识江苏高职院校招收来华留学生的意义;从培养“中国好故事讲述者”的角度,系统谋划来华留学生教育;从服务“走出去”中资企业的角度,建立政府、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多元利益主体协同的人才培养机制;从树立中国高职教育品牌的角度,切实把好来华留学生教育的质量关。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等职业教育基础性转向的政策背景,通过对全国10660位中职生的问卷调查,研究了影响我国中职生升学的若干因素。研究发现:中职生具有很高的升学意愿,且以本科为主要期望学历;毕业班和学习自我效能感强的中职生更可能选择升学;学生干部身份和学校生涯教育质量会影响中职生升学意愿;家庭对中职生升学与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文化和社会资本,但影响方式和程度与普高生存在差异;对省域中职升学政策的了解和认同会促进学生升学,而对就业市场和本科招生政策的了解和认同会削弱中职生升学意愿。基于此,未来应从职教本科办学规模、高等职业教育招考机制、央地项目设置、公共财政兜底、生涯教育和升学指导等方面优化中职升学环境。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规模和招生人数在逐年扩大,贫困生人数也随之逐年增加。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作为高职教育重要的学生来源,做好高职院校贫困生的教育与培养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在社会竞争激烈的今天,应针对高职贫困生的特点,不断加强高职贫困生的教育与培养工作,使高职贫困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平台。  相似文献   

19.
基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结构的现状,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迅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有机结合的复合教育,对此类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及如何进行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价,成为了高职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通过研究和实践,笔者认为:对高职学生的德育教育需要完整的评价体系,并需要在老师引导的前提下给他们充分发挥才能的空间,才能实现高职德育工作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vides an educational but not a social ladder of opportunity to Australian higher education. The five dual-sector universities with significant enrolments in both vocational and higher education admit about twice the proportion of students transferring from vocational education as other universities. However, since the students in the upper level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have a socio-economic composition similar to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s, vocational education does not provide a social ladder of opportunity by increasing access by students from a low socio-economic status background. Nevertheless, the article argues for the extension of dual-sector universities and other measures to articulate vocational and higher education and that more needs to be done to improve the representativeness of the upper level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