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9 毫秒
1.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劳动力素质偏低,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少,科技创新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实现小康社会的主要因素.如何才能将人口资源优势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把潜在的优势转化成现实的优势呢?单凭传统的教育形态是远远不够的,职业教育在这一事关国计民生的转化中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谈到职业教育,我们首先就会想到我国职业教育的奠基者黄炎培先生,他的许多理论诸如实用主义教育、大职业教育主义、农村教育等都为我们职业教育的发展起了关键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谈农村教育     
答朱瑞琰先生瑞琰先生;第二次手书,业已拜读,只因晓庄冬防吃紧,无暇执笔,以致迟迟未覆,实在是十分抱歉.先生垂问的几个问题都是很有意思的.我把这些问题仔细看了一下觉得先生的疑问都是集中在一个「做」字上面,这是当然的,因为教学做合一的理论也是集中在「做」之一字.所以必先把「做」字澈底的说明一番,然后其余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劳动力素质偏低,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少,科技创新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实现小康社会的主要因素。如何才能将人口资源优势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把潜在的优势转化成现实的优势呢?单凭传统的教育形态是远远不够的,职业教育在这一事关国计民生的转化中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谈到职业教育,我们首先就会想到我国职业教育的奠基者黄炎培先生,他的许多理论诸如实用主义教育、大职业教育主义、农村教育等都为我们职业教育的发展起了关键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蔡元培先生重视和倡导职业教育是人所共知的.他的有关职业教育的论述,让我们至今读来甚感亲切.比如,蔡元培先生主张"急致力于有用之学",并且认为有用之学"即农工商等实业之学";提倡在中等教育阶段多办职业教育,作为应对中国教育"恐慌"的"救济方法",等等.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体系中包含着职业教育的不少内容.并贯穿于其终身教育实践中。其思想中强调的职业教育以生利为主义,提倡“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不仅是当时教育改革的有力举措,同时对当今职业教育也很有启发。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特色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先生对职业教育做了精辟的论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系统的职业教育思想.他认为,职业教育就是"生利主义"的教育;职业教育就是"就业"的教育;职业教育就是"技能"的教育;职业教育就是"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探讨其职业教育思想理论特色,对我们今天发展和改革职业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吾人都知道职业教育的重要而竭力提倡.但是吾以为照现在中国的社坐制度.经济状况之下.与其提倡竖的职业教育.还不如提倡横的职业教育.其收效易.影响大.所谓横的职业教育是什么.就是平民职业教育和专业职业教育.平民职业教育.吾将来别作一文论之.现在先把专业职业教育应该提倡的理由说一说.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第一个提倡乡村普及教育的理论家和实践家,他提倡乡村师范学校应成为改造、建设乡村生活的中心和灵魂;主张用穷的办法普及贫困的乡村教育;主张用活的教材和活的教学方法。他的乡村教育理论与实践给当时的中国乡村普及教育开辟了一条蹊径,同时,对我们今天还不富裕的“老、少、边、穷”山区农村,仍有借鉴意义。本文详细地介绍了陶行知先生的这种实践和理论,以期对我们当今的乡村教育实践有一点启发、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黄炎培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他以毕生精力从事于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他的职业教育思想是在反思我国教育现状、借鉴吸收西方先进国家教育发展理论和经验、进行实地考察和经验总结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完善的,经历了一个从提倡实用主义教育到提倡职业教育再到大职业教育主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做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生活教育"提倡教学做合一,"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做是发明,是创造、是实验、是建设、是生产、是破坏、是奋斗、是探寻出路。"要求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遵循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一、自主教学的薪火相传:从发轫到继承 1928年,中国当代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先生创办了上海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初名为工部局北区小学.针对当时中国面临外族入侵的社会局势和教育领域几十年来鲜有变化、一味推行"死教育"的情况,陈鹤琴先生创立了经典的"活教育"理论."活教育"的三大目标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目的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课程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方法论).三大目标体现了"以儿童为中心、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提倡课程与教材应根据儿童的心理与社会需要来编选,教学活动应集中在学生的"做"上,这其中包含了人本主义教育的思想元素,主张教学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发展.自建校那天起,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几十年如一日,矢志不渝地坚持和践行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教育思想是一个内容丰富,结构严密完整的科学体系.其中生活教育是核心.生活教育的主张与当代职业教育所提倡的教育理念、培养模式、发展方向等方面存在很多共性,对当今职业教育发展具有许多借鉴意义.职业教育应以改造生活、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直接动力;强调知行统一,突出实践性;提倡"教学做合一",创新教育模式;提高生活质量,自觉提升境界.  相似文献   

13.
<正>我们总会发现,对职业教育存在着一些非此即彼的认识: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全人教育、素质教育、价值观教育都可以退居其次;职业教育是技术技能型教育,不应过分提倡人文教育和人格培养;职业教育是区别于普通教育的一种教育类型,应凸显职业性和技术技能型,相对可以弱化普通教育中的价值理性而强化工具理性。甚至还有不少人认为,职业教育就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他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是我国“五四”以来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他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由此成为中国现代教育界提倡乡村教育、办乡村学校的先行者。陶行知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的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生活之三个方面,不是三个不相谋的过程。”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因而特别强调要在做的活动中获取知识。陶行知先生的这种理论对今天的高职教育仍具…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20~30年代,黄炎培、晏阳初、陶行知是中国乡村职业教育思想的创始者。黄炎培的乡村职业教育不以职业教育为限、大职业教育主义与乡村建设运动相结合的思想,构建出中国乡村职业教育的雏形。同一时代,晏阳初提出四大教育、三大方式、特别是以生计教育治贫思想;陶行知的教育与农业携手,学校成为乡村改革发展中心的思想,是中国职业教育本土化并进入自我创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6.
黄炎培提倡爱国之根本在于职业教育,并由此提出了"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中要有坚定的教育目的、多元的办学方式、灵活的学制体系、合理的课程设置以及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等论述,对我们当今办好职业教育仍有着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7.
提到王瑶的教学,大家就会想到他那个著名的烟斗。王瑶从来不给我们上课,第一次见面就打招呼说,你们平时没事不要来找我。一个星期只准我们去他家一次。他的生活习惯是凌晨三四点睡觉,因此每天上午谁都不能上他家去,大概下午三四点钟,才开始接待来人。所以我们一般都是四点以后去的,坐在那里海阔天空地闲聊,想到什么就谈什么。其实很少谈学术,大多是谈政治,谈思想,谈文化,谈人生。先生一边抽烟。一边悠悠地说,谈到兴处,就哈哈哈地发出王瑶式的笑声。有时会突然沉默,烟雾缭绕之中隐现出先生沉思的面容。我们只静静地听,偶尔插几句话,更多的时间里是随着先生沉思。所以我们几个弟子都说,我们是被王瑶的烟斗熏出来的。  相似文献   

18.
吴文君  家碧 《母婴世界》2014,(2):120-123
因为学教育心理的关系,我很早就开始做教养孩子的准备,教育孩子理所当然地成了我的专利,她的事情都由我说了算。我的时间相对比先生要宽松一些,所以怎样教育她、孩子的生活起居和早期智力开发等都是我做决定,先生配合。  相似文献   

19.
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征求同志意见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我们同志八九年来所做工作.推广职业学校.改良职业学校.提倡职业补习教育等等.也算『尽心力而为之』了.可是我们所希望.百分之七八十没有达到.这是什么缘故呢.国事捣乱.教育当然不发达.不差.社会经济困难.职业教育当然不发达.不差.一般教育不发达.职业教育当然不发达.也不差.可是平心想来.这种责任是否可以完全推在  相似文献   

20.
地方教育及乡村改造的成败,是靠着人才为转移。所以培养乡村师资是地方教育之先决问题,也就是改造乡村的先决问题。不在培养人才上做功夫,一切都是空谈……我们要想达到运用教育改造乡村的目的,必须出代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