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土匪起家;他们父子都是奉系军阀的统帅人物。张氏父子,以及大帅的几房妻室,少帅的前后两个妻子,都曾经是瘾君子。  相似文献   

2.
阿木 《兰台内外》2009,(4):59-60
范伟是家喻户晓的笑星,更是难得的“孝星”。谈起饱经沧桑的父亲,他感慨万千:“人海茫茫,两个男人能成为父子,何尝不是前世修来的缘分?作为儿子,我没有理由不善待父亲、孝敬父亲。”  相似文献   

3.
刊中刊     
《视听界》2000,(4)
在句容市的广播电视战线上,有这样两位乡镇广播电视站站长,他们既是父子,又是“村村通”工作的竞赛对手。市广播电视局的领导在检查了他们的工作后,深情地夸赞为:情系广电的父子俩。父亲胡正根,今年51岁,是后白镇广播电视站站长。老胡1973年参加工作,在农村广播电视战线  相似文献   

4.
育欣  保林 《档案时空》2003,(11):32-33
周恩来的父亲名叫周贻能,字懋臣,原籍浙江绍兴(后迁居江苏淮安),家境衰落,早年曾在衙门当师爷。周父见幼弟贻淦病危而无子嗣,便将刚满周岁的儿子恩来过继给弟,让弟在弥留之际得到安慰。从此周恩来由守寡的嗣母陈氏抚养,父子很少相处在一起。周恩来除6岁时随父到清江住一段时间外,12岁后就在东北伯父那儿就读,后到日本留学,参加革命。父子虽聚少离多,但其感情很深。周贻能一生在贫困中挣扎,十分想念从小离家的儿子,周恩来也非常思念久别的父亲。可是由于激烈的革命风暴使他四处飘移不定,父子无法相见,直到1938年5月,周恩来才暂居武汉。一住下…  相似文献   

5.
我无命     
我无命从前,有父子两人都是出了名的别字先生。有一回,儿子出外经商,走到半路,忽然下起了大雨,他没有伞,就写封信告诉他父亲说:“父亲大人,儿走到半路,天下大雨、别人有命(伞),我无命(伞).有命(伞)带命(伞)来,无命(伞)带钱来买命(伞)。儿上。”父...  相似文献   

6.
这本书是父子共同书写的心灵篇章,是一位父亲因孩子、为孩子而抒发的爱的心声。各式各样的笔中,唯有孩子这枝笔永远纯真、浑然天成。作者说这是一本写给父亲和将要成为父亲的人读的书,我作为五岁男孩的母亲,同样被书中的亲情和爱深深地感动着。父亲细腻的真情感动着我,父亲在儿子成长中倾注的爱和关怀感动着我,为人子对父母的恩情感动着我,作者对家庭  相似文献   

7.
今年元月,在新疆《军垦报》社工作的李振平,回到老家河南省鹿邑县杨湖口乡苏阁村,准备给父亲过三周年祭日.由于身处异地,父亲在在时他不能孝敬,临终时父子也未能见面,铸下终生遗憾.本想在父亲三周年之时,操办一场,花钱为父亲立块墓碑.  相似文献   

8.
北宋的苏洵、苏轼、苏辙父子,都是当代的大文豪,但是起根发苗,却是雷简夫为他们呐喊的.  相似文献   

9.
自从朱自清写了《背影》,便定格了我们看父亲的眼神。儿子似乎都不太愿意正视父亲,不怎么看父亲的眼睛,要到父亲转过身去,才凝视父亲的背影,一直看到父亲的背影在视野里渐渐消失。朱文写出了父子之间的微妙,使得“背影”成为了父辈的象征。可是,光看背影,我们怎能认清父亲?罗中立给我们补了一课,他画了一幅父亲的头像让你瞻仰,据说是按照画领袖的规格来画的。为什么要用画领袖的尺寸来画一个淘粪的农民?这里面,有着高深莫测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底蕴。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代出版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编辑出版家叶圣陶先生和哲嗣至善先生,以“叶氏父子”之称,誉满书界。至善先生从小就生活在父亲身边,朝夕相伴,亲受教诲。学生时代起,他就不倦追求知识,爱好古文、诗词,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有浓厚的兴趣。他有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喜欢创新,常有闪光的思想。抗战期间,他们全家在四川。  相似文献   

11.
父子二人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儿子不屑地对他的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你对事情的看法,是不是也反映出你内心真正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陈新 《新闻记者》2005,(6):51-51
《报刊文摘》今年2月25日摘登了台湾作家龙应台《(四郎探母)显示文化的力量》一文,说龙的父亲16岁在湖南乡下“被国民党军队抓了壮丁”,从此70年不曾再见来不及道别的母亲。但《知识文库》今年第2期摘自台湾《中国时报》的文章是.父亲“在路上碰见国民党政府招兵.这16岁的少年放下竹篓就跟着去了”.与龙应台的原文是一致的。《报刊文摘》将“跟着去”当兵,改成被“抓了壮丁”,意思完全不一样了。这样的改动,我以为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13.
庾晋  白木 《档案时空》2003,(5):31-33
黄永玉,1924年生于湖南凤凰县沱江镇,上过小学,初中未毕业,当过瓷厂工人,中学教员,报社编辑、记者,自由撰稿人,电影编剧,后至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黄永玉自学美术、文学,为一代“鬼才”。其人博学多识,诗书画俱佳,亦是散文和杂文大家,散文、小说在海内外享誉甚高。尽管他本人表示最感兴趣的是写作和雕塑,但绘画却绝对是他的“镇山之宝”。“调皮”的少年黄永玉是湘西凤凰县的土家族人,父母分别是当地男女学校的校长。在父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就喜欢美术,并且憧憬着能像村前清澈美丽的河水一样,流向沱江,流向洞庭湖,流向…  相似文献   

14.
访问者:郭镇之北京广播学院电视学院研究员被访问者:埃里克·麦克卢汉(EricMcLuhan),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儿子,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麦克卢汉技术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你是你父亲长期的学术助手,也许,你对你父亲了解最多。可以谈谈你父亲对你学术生涯的影响吗?一个儿子对父亲能了解多少呢?任何父子,相互了解最多的无非是生活方面,嗜好什么啦,等等。不过,说到了解一个人的思想方法,你从父母身上得到的,永远不可能在学校中学到,因为这是不同种类的学习,这是靠观察和共同生活获得的。我从1965年开始做他的助手,直到…  相似文献   

15.
正父亲赵家璧22岁就进入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工作,结识了许多画家和书法家:良友老板伍联德、画报主编梁得所两位前辈都是从美术创作起家的;马国亮、司徒乔、万籁鸣兄弟、丁聪父子和他在一个楼面上工作。在潜移默化中,父亲不但读懂了美,也爱上了书画。记得"文革"前,我们家里的客厅、书房、饭厅和坐起问,墙上都挂有字画,其中就有齐白石、丰子恺、陆小曼  相似文献   

16.
电影承载着文化;好莱坞电影和华莱坞电影作为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的直观象征符号,即使表现相近的主题,也会存在较大的社会文化差异。本文以父子关系为视角,通过对《当幸福来敲门》和《海洋天堂》两部影片的比较研究,探讨中西方文化的共性与差异。研究发现:影片都热衷于塑造"母亲"退场语境下的"父亲"形象,重点刻画坚强和富有责任感的父亲精神,并常常以"父亲用美丽谎言保护孩子"的情节深化主题;然而,两类影片分别以欧洲文化和儒家文化为主导,在父子相处模式、教育方式和情感表达方面都体现出较大的旨趣差异;此外,跨出"父子"的主线,进行文化延伸,依旧可以看到"强调个人奋斗"的"美国梦"和"强调集体互助"的"社会扶持"之间的文化差别。  相似文献   

17.
解缙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进士,年仅二十岁.朱元璋对他的才华极为赏识,对他说:朕与你义则君臣,恩犹父子,你应该话无不言.那时,朱元璋常把亲信官员的父亲召进宫叙话,他对解缙的父亲说:大器晚成,你把你儿子带回去,继续课读,十年后来,大用未晚.  相似文献   

18.
(编前的话) <留德家书>总计2000余封信,是一对父子的"两地书",也是一个家庭业已存档的历史记忆. 父亲:俞天白,作家,中国作协会员,上海作协理事,曾在<萌芽>担任副总编辑,1993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代表作品<大上海沉没>系列小说.  相似文献   

19.
金日成靠政治思想领导朝鲜,金正日靠军事力量领导朝鲜,那么金正恩会以何种方式来领导朝鲜?2010年10月9日,金正恩与父亲一起,与到访的中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举行简短会面。随后金正日父子与周永康一同观看了《阿里郎》表演,这是作为未来朝鲜第三代领导人的金正恩,首次公开参与外交活动。  相似文献   

20.
朱德泉 《青年记者》2006,(21):71-71
近日,夜读新华社三位记者合写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特别报道《红色殉道者》,竟泪流满面。这篇文章通过选取珍藏在子女记忆中的父亲形象,运用家事国事的时空交错,通过革命情、父子(女)情的抉择取舍,真实再现了瞿秋白、方志敏、刘伯坚三位革命者没能参加长征、但与长征有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