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2010年5月13日,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行风热线>7周岁生日.刘洪源隆重地穿上黑色西装,打上红色领带,清晨6点30分走进办公室,期待着7点钟报时过后,和黑龙江全省听众朋友一起,唱响<行风热线>生日快乐歌.  相似文献   

2.
郝兰兰 《中国广播》2007,(8):64-65,73
刘洪源,1993年到黑龙江电台工作,先后担任记者、编辑、主持人,现为专题节目部主任,所主持的十几个广播节目及稿件分获中国广播文艺奖、中国彩虹奖一、二等奖,连续两年获中国播音与主持作品奖二等奖,连续数年获省广电局模范工作者称号,先后荣获全省十佳新闻工作者提名、黑龙江省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2005年获黑龙江省五四青年奖章,2006年获“中国广播电视主持人金话筒”奖。  相似文献   

3.
近视的苦恼     
我只是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可是,我的眼睛却偏偏过早地近视了。医生说是假性近视,可以治好。妈妈整天让我做眼力保健操,我却三下五除二地做完了。因此,我的视力慢慢地越变越坏。那次,我正在大街上走。突然,听到后面有人叫我,我回头一看,没有呀,后边的人我一个也不认识,我又往前走。突然,一个人在我的背上拍了一下。“唉,原来是你呀。”我说,“吓了我一跳。”“我叫你好几声,你向后看时看到了我,为什么你不理睬呢?”她问我。“我、我……”我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谁让我这双不争气的眼近视了呢。还有一次,我…  相似文献   

4.
我当兵快44年了,干新闻工作39年多,在军报当编辑整整38年。我刚来时是23岁的小伙子,现在已是快61岁的老头子。是军报这只熔炉培养了我,是军报这个平台成就了我。我是为军报做了点工作,军报给了我很多荣誉。我对军报感情很深。我虽然编制上离开了编辑岗位,但我永远心系编辑岗位。如果还有来生,我还是想当一个编辑。  相似文献   

5.
吉林情深吉林省是我的第二故乡,是我事业发展的根所在,我离开吉林省20多年了,我没有一天不在惦念我心灵深处永远的家。长影把我从一个对书法一知半解的人培养成了一个所谓"大家";长春大学,让我有了稳定的后方。这两个单位给予我的恩情,我永远都报不完。我也骄傲的说我也做了很多事情,做一些对社会对后人有用的事。这20多年,我每年都要回吉林,为家乡做点事。我现在虽然80岁了,还要继续做,活着干,死了算,现在,吉林省档案馆把我作为名人保管我的资料,我很感激,又觉得与名人还有差距,我还会把我取得的荣誉证书和一些作品,放到档案馆,因为这些荣誉都是党和人民  相似文献   

6.
我没有技进高等学府的大门,当亲朋好友都在忙着为我选择道路时,路却选择了我。从此,牛仔服换上了庄严的军装,我告别了生我养我爱我的故园,踏上了征程。365里坎坷路途,365个忙碌晨昏,我长大了,再也不相信世上真的会有世外桃源,不再沉醉于过去那美妙的梦幻,生活使我懂得了追求与奋斗的真正含义。后来,老报道员交给我一台简陋的照相机,赠送我一支钢笔。从此,这台相机和钢笔伴我跋山涉水,走村串乡,苦苦追求新闻写作的真谛。我把目光对准那些朝夕相处的战友。我不敢奢望成功的鲜花在等待着我,但那种不熄的信念之火从来也没有放弃…  相似文献   

7.
1997年9月2日,北京日报社书画院成立,曹世钦同志任院长。因工作的需要,我滥竽充数,也当了个所谓的理事。 那天上午,一上班,曹世钦同志便来到了我的办公室。我感到很不好意思。老曹前一段病了,我和邵毓奎等人正商量要去看望他,我的脚又崴了。一个多月了,哪儿也不能云。老曹是我的老领导,也是我的老师。1970年我到北京日报社后,先分到群工部。大约工作了两个来月,一天,老曹把我找到他的办公室谈话,希望我到文艺部编副刊。我高兴地到了文艺部。到文艺部工作后,老曹又手把手地教我编稿,和我谈作品,使我很快适应了文艺部的工作。此后,直  相似文献   

8.
一天,一个年轻人问我:人老了是什么样的感觉。我一下怔住了,因为我还从来没有想到过——我已经老了。或许在我的生命中.这是第一次.我感觉我活出了理想中的自我。很多时候.我也对自己的身体感觉到绝望;满脸的皱纹.松弛的眼袋,下垂的屁股。我也常常因为看到镜中老态龙钟的自己而感到震惊.但我不会  相似文献   

9.
我年轻时有一个最朴素的愿望,就是向往等我到了足够老的年纪,也能写出那样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故事,让我的少年读者把我想象成一个聪明的老头。终于,我足够老了(虽然我在心底里永远也不会承认这一点)。我五十五岁了。在这样的一个年龄,我不应该再去追名逐利了,我应该静下  相似文献   

10.
我和《档案与建设》相识于1997年,那年我刚进入苏州大学档案系,一晃已经7年了。我已经从一个原来不知道档案为何物的少年成长为一个整日与档案打交道,档案已经成为我生活一部分的高校档案工作者。7年来,《档案与建设》不仅仅是我的良师益友,更像是我的一位长辈,谆谆教导,鞭策我前进,给予了我作为一个档案人所必备的技能和知识,让我学会了如何做一个称职的档案人,尤其让我难忘的是,《档案与建设》在我人生的低潮,给我带来了福音,给了我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为我指明了人生之路。那是2001年的初夏,我即将走出校园象牙塔。我一次次穿梭于人才市…  相似文献   

11.
我躲过了迎在而来的攻击,来看跃起的势头释放了手中的大火球,随着火球撞击的轰鸣.我潇洒的一个后空翻落到了地上。完美的表演,我得意洋洋的想到。我的对手和旁观的人依然保持着惊讶的表情.很快,我就感到不对劲了,仿佛被定身了一般,他们都没有动。“喂……”我推了推我的对手.他只是朝我力道的方向退了一些.  相似文献   

12.
我爱单位     
我是一个有单位的人,在某局上班。作为一个单位人,我最大的感觉是有靠山。单位是我的衣食父母,单位是我的上帝,我把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给了单位,单位是我的一切。我的全身上下都打上了单位的烙印,我不知我是单位,还是单位是我。  相似文献   

13.
我躲过了迎面而来的攻击,乘着跃起的势头释放了手中的大火球,随着火球撞击的轰鸣,我潇洒的一个后空翻落到了地上。完美的表演,我得意洋洋的想到。我的对手和旁观的人依然保持着惊讶的表情,很快,我就感到不对劲了,仿佛被定身了一般,他们都没有动。 “喂……”我推了推我的对手,他只是朝我力道的方向退了(?)些。  相似文献   

14.
我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我不愿意空着双手离开人间,我要写,我绝不会停止我的笔,让它点燃火狠狠地烧我自己,到了我烧成灰烬的时候,我的爱,我的恨也不会在人间消失。——巴金《随想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花儿开了     
开学已有半年,我仍不适应初一生活。对我来说,初一生活就如一潭死水,我知道,我有这种心态完全属于我个人的错误。可是……一夜之间,风雨过后。推车进入校内,我感觉到了雨后的那份甜畅。屋檐上的一滴水调皮地滑落到了我的脸上,我被冰得一惊,似乎从睡梦中惊醒。我一往情深地回头看了一下那些可爱的花骨朵,这回不跟以前一样,我有一种特别的收获———花儿就如我,我就如花儿。看见了吗?校园里的那一簇簇花儿,就在这一上午,所有的花骨朵绽开了笑脸。芬芳欲吐,美丽动人。我此刻,已知道,不是什么美丽、漂亮的事情,都能够一下子完…  相似文献   

16.
我与贵刊结识一年整了,这是我第一次与贵刊通信,也可以说贵刊是我无言的教师,自从认识了她,我觉得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也赶走了我的孤寂,我真的感谢你——我的无言老师。  相似文献   

17.
我生在黄河边,长在黄河边;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也在黄河边;建国后从事记者工作,直至离休,还是在黄河边,我一辈子没有远离黄河。我同黄河结下了不解之缘。黄河滋养了我,冲刷了我,沉淀了我,也为我提供了机遇。50年代,  相似文献   

18.
如果我说我觉得黯淡,并且不因为钱,请相信我是诚实的。 那一天,我小心翼翼地向人开言,请她百忙之中,拨冗帮我查查某笔我至今没收到的款项,是财务还是邮局出了问题。此事拖了半年多,大约人家电早不耐烦,借势翻脸:“上面怎么安排我也不知道,你要是觉得我贪污了你的钱那你去领导那里告我好了,我也不欠你什么。”刷一下就消失了,是把我拖进黑名单了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1989年2月,我办了离休手续,离开了坚守多年的新闻岗位。内心里有过失落感。但我曾立志:我的事业将与我的生命同在。我虽老了,退下来了,但我的心不老。谢觉哉老人曾说过:岁月固然残酷,但真正催人老的是心情——心情催人老。我的心  相似文献   

20.
放弃的学问     
乐音 《出版参考》2007,(8):52-52
十三岁那一年,我面对人生的第一个叉路口:是继续深造音乐,还是放弃音乐主攻学习。我当时真的很痛苦,让我放弃学了十年的钢琴,忍痛割爱,我舍不得;可让我放弃学习,在以后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一个无知的我怎样立于不败之地?两者兼顾我没有如此的精力。正当这时,爸爸替我做出了选择,从此钢琴做了我剧中的配角,学习成了我剧中的主角,我并不喜欢这样的生活,[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