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宁招生考试》2007,(6):47-47
沈阳建筑大学曾隶属于国家建设部,2000年划归辽宁省管理,实行省部共建。建校历史可追溯到1948年成立的东北兵工专门学校。学校是以建筑土木学科为优势,集工、管、理、文、农、法等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  相似文献   

2.
大众化进程中福建高等教育发展迅速,高校专业设置呈现出新的特点。以福建省19所地方本科院校作为样本,就专业设置现状进行调研,从学科门类与专业种数设置、专业学科门类布局、专业布点、目录外专业设置与布点等维度分析发现,福建省地方本科院校专业设置呈现学科覆盖面广而专业种数较少、专业布点较多、重复设置比率较高、目录外专业增长缓慢等问题特征。并在总结专业设置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就专业设置趋同、特色专业设置、专业优化与院校转型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招生考试通讯》2010,(7):93-93
沈阳师范大学隶属于辽宁省人民政府,是一所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八大门类的多科性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在现有学科人才优势的基础上。放眼于市场需求。聘请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进行指导、教学。依托良好的办学条件,开设特色专业。培养社会所需人才。  相似文献   

4.
西南石油大学成立于1958年,是新中国创建的第二所石油本科院校,目前已成为一所以石油和天然气及其配套学科为特色和优势,社会通用专业设置广泛,以工为主,理、工、管、经、文、法、教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学科门类配套,专业设置合理,办学层次齐全,是全国较早拥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40人,其中拥有正高级、  相似文献   

5.
《辽宁招生考试》2004,(8):64-65
沈阳工程学院坐落在东北工业重镇,辽宁省省会沈阳。学院于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和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合并组建,现隶属辽宁省人民政府。沈阳工程学院文理兼备,涵盖“工、经、文、管、法”等5个学科门类,是一所含普通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高等函授教育、国际合作办学和各种岗位技术培训兼容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  相似文献   

6.
正河北师范大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和光荣传统的省属重点大学,坐落于省会石家庄市,是我国建立较早、目前规模较大的高等师范院校之一。一、学科门类与专业设置目前,在校本、专科生36371人,研究生4191人,成人教育学生14760人。学校现设21个专业学院,1个独立学院(汇华学院)。有本科专业10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可招收培养博士生的专业50余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可招收培养硕士生的专业130余个。学科专业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现有国家重点学科1  相似文献   

7.
学科门类是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的第一层次,它与一级学科、专业构成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学科体系。根据教育部1998年7月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目前我国共有11大学科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和管理学(军事学除外)。在高等教育各层次中,普通本科院校学科门类招生人数就代表着我国学科门类的招生状况。  相似文献   

8.
正一、优化专业设置艺术设计专业是目前的热门专业。为广揽生源和追求学科门类的齐全,许多综合性大学及高职类院校在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过程中,并没有对自身的办学能力进行严格把关,而是以经济效益为依据,匆匆上马,其造成的后果是高校专业趋同,缺乏特色。就现实情况来看,当前很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都大同小异,不仅未能根据文化产业发展需要以及自身的办学能力形成特色,而且不同程度存在学生就业层次低和办学后劲  相似文献   

9.
《辽宁招生考试》2006,(4):18-19
一、招生院校及招生对象 2006年辽宁师范大学(营口)、沈阳师范大学、渤海大学、沈阳大学、大连大学、鞍山师范学院、辽东学院、辽宁科技学院等八所院校试点培养本科层次小学(幼儿)教师。招生对象:小学教育专业为省内五年制师范类专业三年级学生;学前教育专业为省内五年制师范类专业(含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三年级学生。各专业学制均为四年。  相似文献   

10.
在各国高校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背景下,可持续发展专业建设成为衡量高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德国的可持续发展专业建设起步较早且较为完备,呈现出学科门类全、地理分布广、专业覆盖面大、以应用技术大学为建设主体等发展现状,并具有四个主要特征:促进学科拓展,注重学科交叉;着眼多重目标,培养应用人才;丰富设置形式,加强校院合作;凸显区域特色,重视校企合作。德国高校的相关经验对于我国高校加快构建可持续发展专业体系、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优化专业设置 艺术设计专业是目前的热门专业。为广揽生源和追求学科门类的齐全,许多综合性大学及高职类院校在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过程中,并没有对自身的办学能力进行严格把关,而是以经济效益为依据,匆匆上马,其造成的后果是高校专业趋同,缺乏特色。就现实情况来看,当前很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都大同小异,不仅未能根据文化产业发展需要以及自身的办学能力形成特色,而且不同程度存在学生就业层次低和办学后劲不足的问题。因此,应该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对艺术设计人员的需求情况,取消或合并不适宜的艺术设计专业,发展和扶持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艺术设计专业。  相似文献   

12.
《中国高校招生》2019,(12):41-64
依据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开设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个学科门类.为了更好地进行本科专业建设,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在高等学校立项建设特色专业建设点,目前已经公布了7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院校名单.为了帮助考生和家长更好地查找专业,我们依据学科门类进行归类,在每一个专业类目下罗列出开设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院校,并依据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公布的数据,统计出每一个专业近两年的就业区间(数据来源自阳光高考信息平台数据).  相似文献   

13.
"十一五"期间,无锡市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初步形成了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专业结构体系,但是专业设置趋同现象却较为突出。该文针对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通过定量的数据来对无锡市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区域经济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应根据无锡市区域经济的特点,建立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专业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校本科专业目录经历了从学习前苏联经验到完全自主制定的发展历程。如果以专业门类的划分为依据,可将其分为以行业部门划分专业门类、以行业部门加学科划分专业门类、以学科划分专业门类三个发展阶段。在此过程中,高校设置专业数量的发展趋势对目录中专业数量的发展趋势产生了较大影响,反之,目录对于高校设置专业的数量也起到了明显的"调节阀"作用。  相似文献   

15.
侦查学作为公安类专业的奇葩,已经成为众多专业中的亮点。最国的侦查学始于1949年公安部民警干校开办的在职公安干警侦查专业培训班,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门专业方向多样、课程门类齐全、院校分布广泛的综台性与实用性学科。  相似文献   

16.
对环境工程专业学科体系与课程设置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大学学科、专业和课程设置的概念出发,分析了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沈阳建筑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是辽宁省专门培养建设类高等职业技术应用人才的学校。学院共开设15个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被教育部门确定为高职高专国家数学改革试点专业。沈阳建筑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相似文献   

18.
《中国教师》2009,(12):33-33
<正>发挥地方高师院校学科、专业、师资的优势,依托政府政策、财力的支持,采取师范生到农村顶岗实习支教,农村教师进城到大学深造的模式,是沈阳师范大学服务于农村基础教育,促进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就业的一次新的探索。沈阳师范大学以"农村基础教育服务区"为载  相似文献   

19.
韩愈有云,术业有专攻。不同的学科门类,其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者的素质、技能要求等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本刊依托《中国研究生》杂志各地通讯联络站,邀约众多院校在各专业领域确有学术建树之院士、博导,著名专家、教授学者,为读者奉上各个学科门类的科研建议,相信有助于研究生更好地提高自身专业水平,顺利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20.
本科专业设置与评估调整作为影响高等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结构因素,其对可持续知识生产要求和高质量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1999-2019年我国财经院校本科专业布点数据为基础,从本科专业的布点规模、学科门类、专业类、专业种数对其专业设置与发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这期间我国财经院校专业设置的主要特点:突出市场调控、向综合性大学靠拢、主体结构相对稳定;现实困境:办学特色有所淡化、区域性不均衡、“粗放式”发展。推进专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要把握好专业设置的发展趋势、明确专业设置的制度原则,充分协调好市场、行政、高校三者之间的关系,促进专业设置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