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教概念的发展,可分几个阶段,即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在最初阶段,虽然有三教的连称,不过彼此是独立的;中间阶段是一个过渡的阶段,主要在于彼此内在意识上的流通融合;只有最后阶段才出现真正宗教形态上的三教合一和“三教合一”的概念。从三教到三教合一观念的变化,可以察看到中国社会的一些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2.
陇南石窟和中国古代历史三教合一包含三教形成、三教一致、三教鼎立、三教合一等阶段。陇南石窟包括五种情况:佛教;道教;佛教为主,佛道兼容;道教为主,道佛兼容;儒、道、佛兼容。陇南石窟三教合一有五重涵义:从三教各自角度观察之三教合一;从三教融合整体角度观察之三教合一;三教各自独立、和而不同;三教亦此亦彼;三教之中儒家一统。三教合一反映陇南宗教文化演变历程。陇南石窟为我们研究儒、道、佛三教和三教合一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3.
林兆恩"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兆恩一生倡三教合一,创“三一教”,故世称三教先生,林三教。三一教,又名夏教,以“道释归儒,儒归孔子”为教旨倡三教合一而名“三一教”,林兆恩“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深受阳明心学影响,在心学的理论前提之下,其“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主要包括:道一教三说,三教一致说,非非三教说,三教合一说以及归儒宗孔说等四个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4.
晚唐以来,三教合一,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此三教合一,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多元文化并存中三教融合成为大趋势,二是从和谐三家关系的角度提倡三教一家,三是从思想的旨归强调三教归一、三教一致。三教合一思想提供了现代处理多元文化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和文化繁荣的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寻找三教在艺术上融合的实例,来进一步印证三教合一,并探究三教合一的深层原因是国家政治力量的平衡,以期为三教合一提供实证。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十二五"教师培训制度改革,充分发挥进修学校"三教合一"的管理优势,对"三教合一"理念下的教师培训项目化推进机制进行了研究。从"三教合一"培训理念的确立、培训项目的系统开发、培训模式的构建实施、培训评价机制的建立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三教开迷归正演义》这部小说,是以林兆恩的三教合一思想为指导而创作的。一方面,《三教开迷归正演义》与林兆恩对"迷"的认识和界定一致;另一方面,《三教开迷归正演义》中引用林兆恩艮背之说,强调保持心的清净,以念止念,符合林兆恩的艮背思想。  相似文献   

8.
金代居士李屏山在佛学、文学方面均有深厚造诣。他一生追求儒、释、道三教合一,佛学为主,回击道学家们的恶佛、辟佛言论,阐明自己的佛学思想。这不仅促进了三教思想、特别是佛学思想的传播,而且还影响到了金代的文学风格。然而,由于三教是不同的学问,加之李屏山倡导的"三教合一"思想是以佛学为主的,所以三教不但没有糅为一体,反而进一步凸显了它们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南宋理学家林希逸的《庄子口义》是宋代《庄》学的代表作之一。该书在解读《庄子》时,受到三教合一思潮及理学的影响,不仅以道解庄、以佛解庄、以儒解庄,还以理学为归依,表现了三教合一,归终理学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0.
儒、释、道三家历来有“三教”之说,自魏晋以来逐渐打破儒家一统天下,形成“三教”合一的化现象,大大影响了古代人的思想与创作。当然,儒家思想影响之深厚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本主要通过对王维、李白诗歌创作的简要分析,着重谈谈佛、道两家对唐代诗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西游记》是一部探求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及人生旨归途径即如何从自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书。作品通过取经的故事不仅反映了作者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的养生观,而且暗合着宇宙全息同构规律的基本原理。遵循宇宙大道修持心性,使之复归“赤子之心”是《西游记》养生思想的核心。其哲学基础是儒释道三教合一基础上的宏明理学。关键词##4养生;;哲学;;太极全息;;三教合一  相似文献   

12.
金元时期全真教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三教合一,返本归原;性命双修,先性后命;积功累行,功行双全三个互相联系的方面。全真教思想在对唐宋以来我国思想界三教合一、凸现心性这一主流趋势做了充分回应的同时,也对“生与死的关系”、“出世与入世的关系”这两个古老的话题给出了自己超越三教的回答。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西游记》的主题思想纳入明代的学术史中去研究,论述了《西游记》的产生、发展、完善过程,与“心学”紧紧相连,阐释了“三教合一”思想潮流对作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苏轼诗词中,可以感受到深刻的困惑和矛盾。苏轼的矛盾在于三教合一未完全整合成功,恰是时代所赐。  相似文献   

15.
儒、释、道三教虽然始终保持着各自的独立形态,但相互间在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上总是不断地进行交流与融合,从外在功能的互补到内在本质的融通。通过内质上的交流,彼此的认同越来越深,三教合一之势不可阻挡。从袁宏道的佛学思想并结合晚明的学术背景可以对晚明的“三教合一“思潮进行适当阐释。  相似文献   

16.
颜钧青年时的一次悟道奠定他一生的为学志向。此后他的求学访道一直在为他那次的悟道寻求验证和理论支撑,融合三教的思想倾向贯穿于颜钧一生。颜钧晚年以“三教活机”和“仁神正学”完成其“三教合一”的理论建构。其“三教合一”思想体现出“化儒学为宗教”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真假美猴王"故事为切入点,表现《西游记》主题与"三教合一"思想表现上的特殊性、典型性,再对"六耳猕猴"与"孙悟空"两个形象及其联系进行溯源、考证、分析解读,最后从儒、释、道三教的核心观点出发,对"六耳猕猴"这一形象的象征性、隐喻性及其背后的隐在含义进行阐释。尝试解决"真假美猴王"这样的微小故事单元以及"六耳猕猴"这一情节性人物是如何以小见大地反映出整部小说"三教合一"这一核心特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金元时期儒、释、道三教之间的关系,从万松行秀与耶律楚材、耶律楚材与丘处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可窥一斑。各派在当时高唱三教合一,虽然有其现实利益的考虑,大家都希望以己为一,将对方同化;但从更深层次而言,儒、释、道在人之为人的全面发展中就有了结合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南泉普愿继承其师马祖道一而又有所发展,提出了“平常心是道”的主张,发明了于日常生活中体会道的存在的修养理论和修养方法。南泉的“平常心是道”修养原则通过湖湘学派创始人之一的胡安国对湖湘学派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是在三教合一的时代,理学从佛学中吸收营养的一个实实在在的范例。  相似文献   

20.
林黛玉是儒释道三教内质性因素交织杂糅的综合化身,拟以“三教合一”称之。她的儒教徒特质体现在其忠孝信仰,受儒教教化而体现出的仁、礼等习惯性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以及通过省身洁己以践圣贤之道;她的佛性体现在其出世思想,人生如梦的佛家语调,以及对彻底解脱的通透阐释;她的道教渊源体现在其为天上绛珠仙子谪凡还泪的身世传奇,以及自由适性、清静崇仙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