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高等职业教育立足长远目标。办出高职专业特色 ,育出高质量的人才 ,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命脉”所在。本文结合我校的办学实践 ,从创办特色专业、培养创新人才及“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了高职特色人才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2.
高职的特色应该是突出技术教育,发展高新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的技能),踏实肯干,又能使用新设备,应用新技术的社会所急需的人才。建立满足这种特色要求的教学体系,是专业建设十分重要的工作。我院数控加工技术专业在近两年的专业建设中,始终以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为目标,对数控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理论教学体系及内容、实践教学体系及内容、教学模式和手段等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构建符合高职人才培养规格的数控专业教学体系,力求办出具有高职特色的名牌专业,在全省数控专业建设中起示范专业建设中起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职特色专业建设途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已由初期的规模扩张转变到以特色求发展的内涵建设上来,专业建设是内涵建设的核心,而特色专业是高职院校的名片。高职特色专业建设可以通过实践基地建设、教学团队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课程建设与改革、以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培养培养模式改革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论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   总被引:70,自引:0,他引:70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建设有着很大的区别。高职教育的专业不是普通高等教育意义上的“学科专业” ,而主要是“技术专业”。基于此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原则、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的结构与布点、特色专业的建设等 ,都应该适应职业岗位技术工作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应用性特点 ,努力建设一批具有高职特色的优势专业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重点专业内涵建设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随着政府和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投入的高度关注以及外部环境逐步改善,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与环境优化也日趋重要。其中,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不少院校把专业内涵建设当作发展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通过对首批28所国家示范院校之一的南宁职业技术学院重点专业内涵建设的实践研究,探索高职教育的专业属性、专业内涵、实践路径和特色建设及创新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6.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特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业设置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在教育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原则特色、结构特色、层次特色、名称的形式特色和机制特色,并就特色专业建设进行了探讨。力求为高等职业教育建设特色专业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我校秘书专业创办十八年来,遵循高职教育的办学规律,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不断深化改革,凸现专业特色。主要措施是:根据社会需求,不断调整专业方向,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根据时代的要求不断地提高专业层次,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这样,使该专业初步具备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成为我校的一个重点专业。  相似文献   

8.
侯宁  杨鸣  杨勇 《电大理工》2011,(4):61-65,68
以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目标,依托远程环境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着力推行“学做合一,多证融合”及“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进行探索与实践,并对远程远程环境下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资源建设、实践教学、支持服务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9.
加强高职教材建设提高高职教学质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当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正在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越来越迫切的社会需求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最大动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已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然而,作为高等院校基础建设之一的教材建设,却滞后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尤其是行业特色突出的专业,如采矿、地质、冶金等专业的教材建设步伐更是缓慢,这势必影响到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阻碍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政策的支持下,高职院校蓬勃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关于高职的课程建设也层出不穷,无一例外都是期望能够对高职教育出谋划策。特色专业建设对于高等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不仅是高等职业院校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社会发展和高等院校学生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选取转型不久的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特色专业为案例,探讨制约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艺术素质综合教育已提到具体日程,艺术教育的实施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展学生的个性发展空间,培养良好精神情操。在高职院校中开展艺术教育要列入教学计划,组建高素质教师队伍,并因材施教,灵活教学,注重实效。  相似文献   

12.
黄立志 《职教通讯》2012,(19):52-55
环渤海经济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极",具有强大的"后发优势"。河北省高职教育在建立"沿海强省"的战略背景下,应当首先发展沿海高职教育。通过产学合作建立和完善跨区域职业教育集团。对于河北省而言,建议建立一批跨区域高职实训基地、提高师资水平和待遇、实行职业院校董事会制度和聚合以沿海为中心的高职院校云。  相似文献   

13.
改革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针对高职高专化工类专业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深入开展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探索,建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对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职业教育确立的人才培养模式。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存在着法律支撑度不强、行业规章欠缺、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经费投入不足、企业对产学合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据此,推进校企合作向深度发展,必须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完善法律、法规;必须健全规章制度,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主体作用;必须建立严格的就业准入制度,规范、统一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必须进一步强化高校"双师型队伍"建设;必须要开辟多元化的筹资渠道。  相似文献   

15.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对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所面临的形势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战略与战术矛盾。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采取措施,改革不配套的战术措施:改变“低投入、高收费”的政策;改变“先本后专”的招生和就业制度;改变专业设置方式,让学校依市场需求自主设置专业;通过制度变革来改变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传统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路径应从数量增长转变到质量提高。在高职院校发展的目标上,当前不宜提倡“专升本”,也不宜一刀切地限制“专升本”;衡量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应以知识、技能是否与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要求相适应为标准;合格的职业技术人才应是全面发展的职业技术专门人才。近代著名职业教育家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和实践对我们仍有启示。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开展诊所式法律教学尚处于探索阶段,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诊所式法律教育方法的构建与实践不能照搬照抄西方的教育模式,应当利用大学生创业平台,构建校园法律诊所;结合高职特点,深化课程改革;建立校外导师制、开设专家门诊等方式保证诊所式教育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强化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魏杰 《辽宁高职学报》2003,5(1):128-130
高职教育的核心在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建立以实际能力培养为主线,理论与实践两个独立并存且相互联系的教学体系。理论教学要为实践教学服务,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专业技能的训练,使实践教学成为高职教育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们把高等教育分为普通高教和高等职教,其实,普通高教属高等职教范畴。教育应划分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初、中、高等职教分别应以初中、高中和高中以上科学化知识为基础。根据当前中职生化基础现状,让其直接考入高等职校,实际上忽视或说混淆了高等职教所需的基础,违背了教育发展规律,将给职教带来诸多困难和问题。因此,中职生深造应另辟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实践出发,论述了立足本位的必要性,合作办学不仅要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更重要的是在合作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借鉴、吸收外方的教学、管理经验,结合我国的教育特点,创造自己的特色和品牌,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和实力。  相似文献   

20.
徐涵 《职教论坛》2022,(1):121-128
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当下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这既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对经济界需要高层次技术人才的积极回应。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双元制大学是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采用了学校和企业“双主体”的育人模式,其应用导向的专业设置、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以及能力导向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样化的考核考试形式,为重构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应依据产业需求,设置职业导向的专业;加强校企合作,构建“双主体”育人模式;根据职业需求,建立应用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以能力为导向,确立多样化的考核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