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超声疲劳试验技术对一种高强汽车弹簧用钢进行了超高周疲劳试验。采用扫描电镜对失效试样进行断口分析,并对断口特征区域尺寸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在0~10~6循环周次内失效的试样断口起源萌生于试样表面;而在10~6~10~9循环周次内失效的试样断口萌生于试样次表面或内部,且断口呈现鱼眼状特征,随着夹杂物处应力强度因子幅的减小,疲劳寿命增加;而粒状亮面处的应力强度因子幅并不随寿命变化而明显变化,基本为一常数。弹簧钢的超高周疲劳S-N曲线呈现二次下降型特性,其S-N曲线的形态特征跟试样夹杂物尺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该文用USF-2000超声疲劳实验机研究了50CrV4高强度弹簧钢的超高周疲劳性能,并用Quan-ta600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疲劳断口形貌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的疲劳裂纹都是从内部或亚表面的夹杂物处萌生,能谱分析表明夹杂物的成分主要是钙铝的氧化物,并且测量的夹杂物的尺寸超过了临界夹杂的尺寸,因此在疲劳断口上并没有观察到夹杂物周围的光学暗区(ODA)。在109的循环周次内,50CrV4钢存在疲劳极限,其S-N曲线的形式为传统的疲劳极限型。  相似文献   

3.
超声疲劳试验技术是研究高强金属材料超高周疲劳性能最有效的手段。本文给出了几种常用形状疲劳试样的超声疲劳试验方法,并采用对比试验研究了超声疲劳试样的形状和尺寸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超高周疲劳一般从试样体积内部寻找裂纹源,尺寸效应较为明显,不同形状和尺寸的超声疲劳试样试验结果存在差异,差异的原因在于试样的控制体积不同。  相似文献   

4.
针对注塑成型的碳纤维强化PEEK(PEEK-CF)齿轮在接触疲劳方面所进行的研究较少、失效机理尚不清晰的问题,开展30%PEEK-CF齿轮几何精度、齿面粗糙度和注塑缺陷的表面完整性测试表征,并进行油润滑下钢-PEEK-CF齿轮副耐久试验,绘制PEEK-CF齿轮接触疲劳S-N曲线。发现PEEK-CF齿轮能更好地适用于中低载荷工况,认为其在输出扭矩为40 N·m、接触应力为323.6 MPa的条件下有无限寿命。通过对失效试件断口SEM图进行失效分析,判断30%PEEK-CF齿轮失效机理主要为基体内碳纤维断裂。  相似文献   

5.
对TC4钛合金试样拉伸疲劳断裂宏观试验结果、相应的断口和卸载表面观察分析研究,发现在试样断口上有明显的河流花纹走向、韧窝和韧性条带特征.其断裂机理是疲劳拉伸载荷作用下,在应力值比较高时一些沿层裂纹开始出现并扩展,同时微孔长大形成韧窝,并最后导致了材料断裂.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高速货运列车转向架弹簧的耐疲劳性能,对两个炉号的棒状60Si2CrVAT弹簧钢用相同工艺热处理后,在MTS880材料试验机上进行了三点弯曲疲劳寿命对比试验,实验载荷采用阶梯式增加法;用扫描电镜对弹簧钢的疲劳断口和基体组织进行观察。疲劳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炉号的弹簧钢疲劳寿命相差很大。组织分析表明,疲劳寿命较低的弹簧钢中,淬火加热前存在颗粒状碳化物,奥氏体化时未溶入奥氏体而残留在淬火组织中,并在局部聚集,导致疲劳寿命降低。  相似文献   

7.
该文的主要目的是利用英国剑桥S250MK-Ⅱ扫描电镜,对高温多轴疲劳试样的断口形貌特征进行系统地扫描观察。结果表明,裂纹萌生于试件缺口根部最外层,起始于材料缺陷,试样加工刀痕,以及材料组织内部的脆性颗粒等附近,并呈现萌生裂纹的多源性;疲劳裂纹扩展区疲劳条纹为沿圆周方向被撕断的、不连续的条纹,而不是疲劳条带,并伴随着二次疲劳裂纹的出现;在瞬间断裂区,随着非比例度的增加,在瞬间断裂时韧窝逐渐加深,且撕裂面逐渐加大,且晶内第二相强化粒子Ni3Al是产生韧窝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8.
对单点与两点拉剪点焊试样分别进行了疲劳试验,观测了疲劳裂纹的形状和萌生位置,通过动态响应实验测量了疲劳破坏过程中固有频率的变化。对比两种试样的载荷幅寿命关系,认为两点试样的承载能力约为单点试样的两倍。有限分析了两种试样失效时的固有频率比,基于所测量的固有频率,确定了单点与两点试样疲劳失效时的频率比,对比了疲劳过程中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对GH4169镍基高温合金制成的薄壁圆管试样的多轴循环相关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在MTS809-250 kN/2000 Nm电液伺服拉-扭低周疲劳试验机上进行,采用恒幅总应变控制,对称加载,轴向应变与扭转应变的加载采用三种不同相位(0°、45°和90°),其加载频率分别为0.1 Hz和0.2 Hz,试验温度为650℃.通过对薄壁圆管高温多轴比例和非比例循环加载试验,研究了该材料在多轴循环载荷下的应力-应变响应和循环相关特性。试验结果表明,GH4169合金在试验温度下不通加载路径下均呈现为循环软化现象,其循环软化程度与等效应变和轴向与剪切方向之间的相位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弹簧是汽车发动机的重要组件之一,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生失效。造成弹簧失效的原因有疲劳、磨损、腐蚀和永久变形等,但由于弹簧通常承受的是交变载荷,所以疲劳是失效的主要原因。引起弹簧疲劳失效的主要因素是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和表面缺陷。论述了非金属夹杂的变形率、数量、尺寸、形状及分布对弹簧钢疲劳性能的影响,同时总结了夹杂物尺寸与钢材疲劳极限的量化关系。  相似文献   

11.
利用薄壁管试样,在MTS809疲劳试验机上对GH4169镍基高温合金进行了650oC下的高温多轴拉扭低周疲劳试验,通过对应力应变迟滞迴线分析发现,拉扭分量应力应变迟滞迴线形状与试件的加载波形和加载路径相关,塑性应变不断增大。利用FEI-Quanta 200扫描电镜和EDAX Genesis 2000 X-射线能谱仪对试样疲劳断口微观分析,结果表明,GH4169镍基高温合金材料在高温循环加载下有氧化现象。综合不同等效应变下材料的断口形貌差异,推断在高温循环加载下有蠕变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7):104-108
设计了一个能产生不同频率正弦波和脉冲波信号源系统,该系统可实现20 Hz~20kHz的高精度、高稳定度的频率输出,并且在10kHz内信号幅度的平坦度为0.1dB,频率步进为5Hz。该系统采用DDS芯片AD9851作为频率源的核心器件,以AT89S52单片机作为系统的控制中心,该系统采用中文选单式操作,人机界面友好。实验测试表明,该系统频率稳定度和精度高,操作简单,可以满足高校电工电子实验室一般实验需求。  相似文献   

13.
为了获得火车轮钢材的疲劳设计数据,对K型和B型火车轮钢材分别进行了疲劳性能试验,用升降法试验测定了2种钢材的疲劳极限,使用成组法试验对2种车轮钢材在三级应力水平下测试了其疲劳寿命,运用可靠性原理比较了2种不同材质、不同结构对车轮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K型车轮的疲劳寿命分布集中,可靠性高;B型车轮的疲劳寿命分布相对分散。结合升降法所得的疲劳极限值和成组法试验数据,计算了2种车轮钢材的S—N曲线方程;运用概率方法计算了2种车轮钢材的P—S—N方程,为2种车轮制定设计标准和安全寿命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单点与双点拉剪点焊试样的疲劳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单点与两点焊拉剪点焊疲劳试样分别进行了疲劳试验,观测了疲劳裂纹的形状和萌生位置,分析了两种试样的疲劳性能。通过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同等载荷作用下两种试样的变形,对比两种试样的载荷幅寿命关系,认为两点试样的承载能力约为单点试样的两倍。基于此,使用单点试样的载荷幅寿命曲线,预测了两点试样的疲劳寿命,寿命预测结果与实验寿命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5.
矿用链是煤矿刮板输送机的重要部件之一,为提升输送效率而越来越多地采用高强度矿用紧凑链。某煤机公司使用大规格φ48×152mm的23MnNiMoCr54K钢质高强度矿用紧凑链条立环服役中发生早期疲劳断裂。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体视显微镜等对断裂件的化学成分、显微组织、断口形貌和硬度等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立环在使用中发生了脆断,断裂起源点位于次表面,具有沿晶开裂特征,而裂纹尖端呈现树枝状,结合断口表面存有较深的腐蚀坑和S、Cl等化学元素,判断立环在使用过程发生了应力腐蚀开裂。根据研究结果,形成热处理工艺优化等综合解决方案,可提升高强度矿用紧凑链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6.
两件汽车柴油机高压油管在服役的过程中发生了断裂,断口学分析表明疲劳断裂是两件高压油管的主要失效机制。通过对油管表面缺陷、金相组织的观察及油管力学性能的测定确定两件油管的失效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揭示十字板焊接空心球节点(简称板球节点)常幅疲劳破坏机理并建立其相应计算公式,对板球节点进行疲劳试验.基于自行设计的加载装置,进行了19个节点试件的常幅疲劳试验;采用有限元对节点进行静力分析,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节点疲劳破坏断口进行金相分析.数值模拟和试验结果表明:板球节点中热点位于连接焊缝焊址球面处,且该点应力集中程度严重;节点疲劳裂纹萌生于焊缝焊址处且以板宽为直径沿球面环向扩展直至疲劳断裂.节点初始焊接缺陷及构造细节是构成疲劳失效的主要因素.基于常幅疲劳试验结果线性拟合得到了该节点的S-N曲线,并以热点应力幅为变量建立了其常幅疲劳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8.
针对破岩钻进过程中自动垂钻与多维减振联合提速系统在上部液动冲击器的持续冲击及地层反力作用下易出现疲劳损伤的问题,为实现冲击频率优选,利用疲劳分析软件nCode Designlife,对冲击振动条件下自动垂钻与多维减振联合提速系统的疲劳损伤规律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在冲击振动条件下,上扶正器的顶端截面由于直接承受来自冲击器的冲击载荷作用而具有最大的疲劳损伤;冲击频率低于100 Hz时,系统最大损伤值随冲击频率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当冲击频率高于300 Hz时,频率的变化不会改变系统的疲劳损伤状态。因此,相比于常规低频冲击器,推荐选用300 Hz以上的高频冲击器,可以有效缓解井下振动,减少工具的疲劳损伤。研究结果对现场参数选型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塞通加尼莫地平治疗血栓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52例血栓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血塞通组和丹参组血塞通组28例,在病因治疗和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500mg静滴,每日一次(加5%G.S或0.9N.S)及口服尼莫地平20mg每日三次。丹参组24例,病因治疗及常规治疗其础上加丹参20ml静滴每日一次(加5%G.S或0.9%N.S)。观察入选病例4周后临床症状变化及头颅CT改变。结果:血塞通组总有效率79%,丹参纽总有效率49.7%。结论:血塞通加尼莫地平可明显改善血栓性脑梗塞的症状。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从生产实际中.有些结构和零件的交变应力出发.对疲劳破坏的主要特征;S—N曲线和疲劳极限;等寿命曲线;影响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在各种情况下疲劳强度的计算;提高零、构造疲劳强度的措施等问题作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