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当前美国教师教育课程除了注重传统的任教科目的一般知识外,把思想、内容、价值取向和评价标准融入教师教育课程中,并强调掌握文理科教育课程和任教科目的知识结构,以完善教师的知识体系,锻造教师的批判性思维方式和提高其理解能力,从而培养教师良好的判断力,教师根据实践情景和学生学习特点决定如何表述和再现,有效地把理解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使教学成为真正激动人心的活动。这构成了目前美国学术整合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思想,探讨其本质特征,以期为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制定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当代美国教师教育课程思想的价值取向可分为专业取向、学术取向以及社会(公正)取向这三种。专业主义主张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理论知识研究与专业教师知识的作用;学术主义注重教师知识结构的调整与强化通识教育的培养;社会取向教育课程思想呼吁在坚持批判主义与多元化文化思想前提下实现教师知识结构转型,以实现教育和社会公平。本文针对这三种教师教育课程思想模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融合与多元化思想模式这一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美国教师教育课程经历了从知识取向、能力取向、标准取向向儿童学习结果取向的转型。前三种价值取向是以未来教师为中心,强调其基本教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后一种取向是以儿童的学习与发展为中心,用儿童学习结果来评价教师教育课程及未来教师的有效性,以确保教师教育的质量。这一转型对我国教师教育发展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密歇根州立大学整合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以学科教学知识为基点,强调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知识和课程知识,注重专业实习,体现了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的有机整合,同时强调高水平的学科知识标准和教育专业标准,倡导建立全纳型学习共同体,体现了专业取向与社会公正取向教师教育思想的融合。密歇根州立大学整合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理念与实践,可以为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美国教师教育标准是教师专业发展逻辑的必然结果。对教师教育不同的价值选择导致学术取向、实践取向、批判或社会取向以及综合取向等教师教育标准的出现,不同价值取向的教师教育标准既彰显了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的多样性,也显示出教师教育格外重视教学实践的共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社会取向教师教育课程思想逐渐成熟起来,它假设了教师是知识与社会的转换者,试图在教师教育课程中培养教师实现教育公平的社会道德和责任感、知识和技能,使得教师能够在美国多元化群体学生日益增长的环境中进行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7.
二战后,美国公立教育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中不断改进.经历了一个循环递进的发展历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结构、课程实施与评价始终在个体发展、社会发展和学术素养这三种取向之间徘徊并处于逐步递进的发展之中.在教育内部,重要的课程哲学思想是课程发展的理论基础,而这些理论基础直接指导并影响了当时美国的课程设计思想,课程设计思想的冲突与融合、反复与交替是不同历史时期的特殊选择.总体来说,美国公立教育基本可以分为"知识中心"、"学习者中心"、"社会中心"以及"知识、个体、社会"融合的四种课程设计取向.  相似文献   

8.
课程价值取向研究是课程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教育既有与一般高等教育相同的课程价值取向,又具有自身的特点,且随着当代教育观的转变,教师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逐渐呈现出人本取向、知识取向、专业发展取向、社会取向等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教师教育标准是教师专业发展逻辑的必然结果。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价值取向,产生不同的教师教育标准。学术取向、实践取向、批判或社会取向以及综合取向的教师教育标准,既彰显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的多样性,也显示出格外重视教学实践的共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从学生角度而言,师范院校教育学课程教学的根本价值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适应教师角色的具体要求。实现这一价值取向的有效途径是进行素质化的教学实践。素质化教学以生命化教学为基本条件,将教育学理论知识个性化和活性化,更好地满足学生适应教师角色要求的理论素质和支撑学生教师专业的成长。本文从师范院校教育学课程的价值取向、素质化教学和生命化教学实践三个方面对师范院校教育学课程价值取向的教学实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教师教育项目以培养卓越教师和教师领导者为目标,构建起了以基于满足多样化学习者学习需求的教学专业核心课程、基于实践反思和角色建构的教育实习课程为主体的优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彰显出学会学习、基于研究、反思探究、多元文化、理念引领等特征,凸显出对高质量教学的追求,体现了学习中心取向、专业发展取向、多元文化取向三个鲜明的课程建设取向。  相似文献   

12.
实践取向是教师教育课程应有的核心理念。实践取向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必须关注教师的专业实践和教育现实问题,必须支持实践问题的解决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必须支持对实践的反思和教育知识的建构。教师教育课程的实践取向是教师专业的实践性本质的要求,是教师知识研究的新进展的要求,更是传统的教师教育课程遭遇困境之后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突出问题是理论与实践割裂。流于形式的‘实践取向’教师教育课程不能将实践与理论联系起来。整合的教师教育课程强调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要在互动过程中,通过主题、问题来组织课程内容、创建"探究式"教学模式、"行动研究"教师培养模式等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an empirical study exploring how academics make curriculum decisions and their perceptions of the influences that shape their decisions. Interviews were held with 20 academics from diverse disciplines, who were both research active and committed to teaching. The hig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was conceptualised as a field of decision-making shaped by academics’ beliefs about educational and contextual influences. The study identified five distinctive curriculum orientations representing coherent patterns of curriculum decisions aligned with academics’ beliefs about educational purposes. Case studies are presented to elucidate each of the curriculum orientations. Curriculum orientations were also found to shape academics’ responses to educational change. The following higher education change drivers are explored: graduate employability and the skills agenda, teaching–research relationships, changing understandings about teaching and learn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ies and flexible delivery. The findings suggest implications for institutional curriculum change initiatives and academic development programmes.  相似文献   

15.
教师认识论与教师的教学专业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认识论是教师教学专业成长的重要研究领域。教师认识论的研究主要形成了三种取向:哲学取向、教育心理学取向和教师教育取向。教师教学专业成长的重要方面,是教师对教学知识的积累、掌握与运用。而教师认识论作为教学知识的知识,在教师教学专业知识积累、掌握与运用中起支配的作用。因此,在教师职前与职后的教育活动中,必须重视教师自觉认识论的形成,以促进教师的教学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教育思想进教师教育课程,是指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核心教育思想作为课程或专题列入教师培训理论学习内容.《陶行知教育思想概论》网络课程是基于任务驱动设计,按认识陶行知、阅读陶行知、学习陶行知等活动形式设计,学员按学习活动进行学习、交流讨论、完成作业,系统地认识和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陶行知教育思想一旦进入教师教育课程,校长教师都会自觉主动地接受陶行知,并把陶行知教育思想带进学校,带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7.
应时代发展要求,美国专业取向教师教育课程思想由技术理性主义向整合主义发展,教学专业化发展也经历了相应的转变。20世纪中下叶占支配性影响地位的技术理性主义教师教育课程,主张对教师进行训练,让其掌握批量的教学技术理论知识。这导致教师教育课程出现理论知识与实践分离、忽视了实践知识的情景性等问题,促使新的教师教育课程理念和实践的出现。整合主义教师教育课程关注对实践知识的情景性关怀、对个体知识的关怀,以解决目前美国乃至国际教师教育面临的问题——提高(职前)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强调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寻求理论本位与经验本位知识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课程价值取向的时代走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知识本位、社会本位、人本位等三种价值取向是人们对课程形成的基本价值取向,在网络化生存、全球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影响下,在课程价值取向上体现出多元价值的和平共存和多元共生,通过对知识观与社会服务观的重新认识与改造,形成了以人文精神为最终追求的当代课程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康德尔的教师教育课程思想的主要观点是:(1)博雅教育是教师教育课程的基础;(2)强调理解与教学联系的学科;(3)强调学习像历史这样特别学科;(4)教师必须学会怎样和为什么把自己的知识与各种各样的学生联系起来;(5)重视教师道德教育。整理和学习康德尔的教师教育课程思想,对改善中国的教师教育课程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