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译作为一种文化交流活动,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意义的转换,更是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与融合。本文从"龙"的翻译开始,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翻译标准的角度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异化翻译是翻译的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2.
从跨文化角度看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是近年来翻译界探讨的热点.作为跨文化翻译的两种策略,他们并没有优劣之分,各有所长.本文从跨文化的角度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分析,认为在翻译实践中,二者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随着翻译研究的发展,翻译不再被看作是一个简单的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行为,而是译入语社会中的一种独特的政治行为、文化行为和文学行为,翻译的概念也经历了从“改写”到“部分翻译”的再认知。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之间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从翻译的角度来说,翻译既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也是两种文化信息之间的转换。实质上,翻译的过程也是文化信息的传递过程,所以,翻译实际上是一种跨文化活动。因此,我们在翻译时,不仅要做到语言意义上的等值,更重要的是再现原著的文化信息,做到文化意义上的等值。从文化交流的角度出发,文化意义上的等值比语言意义的等值更为重要,尤其是在面对一些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词语时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5.
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交流的过程,而归化与异化就是从文化的角度考虑翻译的策略和手段.本文从翻译实践出发,结合具体实例,对这两种翻译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翻译本质和根本目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归化"、"异化"两种翻译策略,它们共同服从和服务于翻译的根本目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对翻译实践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立云 《考试周刊》2008,(12):35-36
文化差异是翻译中的障碍和难题.要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成功的翻译,除了要通晓两种语言文字外,还必须了解两种文化,深刻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本文以<红楼梦>的不同英译本中对涉及文化问题的不同处理从五个方面简要阐述了翻译过程中所体现的中西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8.
翻译的原则是忠实,翻译界常认为译本应该读起来不像译本、是原作者的原写作。从文化、语言、翻译三者之间的关系,论证文化翻译的理论基础——忠实。翻译是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对话,要求译语从文化的角度准确地再现原语文化所要传达的意义、形式及风格。  相似文献   

9.
该文阐述了文化、语言、翻译三者之间的关系,论证了产生文化差异的原因。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因此在翻译中我们必须关注这种文化差异并把它贯穿到我们的翻译当中,好的翻译要求译语从文化义的角度准确地再现原语文化所要传达的意义、形式及风格。  相似文献   

10.
诗歌作为特殊的文学形式,其丰富的语言内涵、优美的语言形式在语际转换中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冲突日显突出.随着翻译研究从两种语言的转换拓宽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创造性研究已经成为翻译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改写理论为支撑,从诗学的角度对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翻译不仅寻求两种语言文本之间对等关系,而且要在它们之间寻求一种美的信息和关的传递.本文通过对中国翻译理论的研究发现翻译和美学关系紧密.翻译过程中,只有美学价值观下的翻译,才能实现语际翻译的信息与价值的完整传递,也是最高层次的翻译.  相似文献   

12.
在翻译实践中,翻译活动中最活跃的成分即翻译主体地位往往呈隐性状态。根据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视角,对比分析中西译论,阐明翻译的主体——作者、译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辨证地看待传统翻译“忠实、对等”的标准问题,对于作者、译者、读者的主体地位能有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隐喻是商务英语中常见的语言和文化现象,商务英语中隐喻的翻译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从翻译哲学观的角度探析商务英语隐喻的翻译原则和策略,指出商务英语隐喻的翻译应根据具体情况在归化与异化、意译与直译之间进行变化.  相似文献   

14.
陈旻 《海外英语》2020,(6):9-10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英国著名翻译学家纽马克提出的翻译理论,这两种翻译方法能较好地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在中国翻译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中医文化被誉为中华文化精髓之一,但其语言中的文化色彩浓厚,英译时如何处理文化因素一直困扰中医翻译界.该文试图从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的角度探索中医基本术语英译,提出"交际翻译为主,语义翻译为辅"的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15.
在翻译过程中,达到原语语篇同靶语语篇之间的对等是至关重要的.从语篇语言学角度出发,通过具体实例,分析翻译过程,并试图找寻有效的翻译教学方法.在翻译过程中,师生都应具备语篇和对等的意识.  相似文献   

16.
在翻译活动中,“忠实”一直被认为是最基本的原则,是译者的基本责任。而实际上由于两种不同语言之间本身的差异、文化之间的差异、思维方式的不同、译者的主体性等原因,翻译是不可能做到绝对忠实的。分析了翻译不可能绝对忠实的原因,同时提出了两种避免“假忠实”的方法,帮助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在形式和内容上更接近原文。  相似文献   

17.
王薇 《襄樊学院学报》2009,30(10):77-81
“创造性叛逆”从描述翻译研究的角度出发,总结出文学翻译的一般规律,是特定文化、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学翻译事实。然而国内翻译界不少学者在接受和运用这一概念时产生了种种误读:混淆了翻译的规定性和描述性两种研究范式;认为“创造性叛逆”脱离了实践;认为“创造性叛逆”提倡胡译、乱译,解构忠实;认为“创造性叛逆”的主体只是译者。通过对误读现象进行剖析,文章指出误读主要源于描述性和规定性两种研究范式的混淆,学者的断章取义,概念本身的表述不清及学科界限模糊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学翻译是采用“归化”还是“异化”译法,争论已久。本简单论述中西“归化”派和“异化”派代表人物的基本观点,并指出不要拿这两种翻译原则来判断翻译的成败,而是要从美学和化角度来看待翻译。  相似文献   

19.
林语堂的一生创作翻译了大量反映中国文化的作品,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东西融合的双重文化身份和当时东西方不平等的文化势力,使得林语堂在创作翻译的过程中受到了两种文化观的影响.本文从跨文化的角度来解析翻译作品和译者的文化观之间的互文关系,试图找到林语堂翻译作品中文化观的具体表现,以期为研究林语堂及其作品提供新的思路,引发该领域更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和德国功能派的“目的论”两种翻译理论,各有特点。文章分析了两理论的相同之处,并从译者地位、原文地位、翻译标准、对文化因素的态度、翻译过程以及各自的适用范围等角度分析了两理论的不同之处。通过比较,说明目的论是翻译理论的一种新的尝试,丰富了翻译理论,使翻译研究不再局限于研究语言本身,是对功能对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