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代晶晶 《文教资料》2013,(11):91-93
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整个过程是通过沟通这座桥梁得以完成的,沟通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本文从沟通的系统模式出发界定了硕士研究生沟通的组成要素,分析了硕士研究生师生沟通存在的问题,并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2.
对目前国内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目前硕士研究生培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师生对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的概念不明晰;导师队伍的建设抵不过研究生的增速;学生对待论文态度不严谨、导师指导力度不足;研究生自身的问题.基于我国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以下建议:明晰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的教学目标及任务,因材施教;优化导...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括专业学位相关概念、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国内外相关研究背景,通过对近20年来国内关于专业学位教育研究的相关文献分析,阐述加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管理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分析其培养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水平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研究生是否具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素质,也关系到高等教育是否能够创新,是否能够实现培养目标等问题。文章利用问卷调查法对我国某高校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及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着重调查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术科研能力、学校对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本专业的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以及导师指导等内容,分析目前学校针对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和有关问题,并对我国高校数学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现状调查研究报告——以某大学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扩招对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影响是当前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同题。通过对某大学在校硕士研究生的同卷调查,着重分析了在校硕士研究生的个人状况、导师的指导情况、培养过程和毕业前景,希望在准确把握在校硕士研究生现状的基础上,深入了解目前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质量状况,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立科学、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的对策和建议,为相关研究和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我国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并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相关探索,从就业角度探讨了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7.
1999年我国研究生开始扩大招生规模,研究生教育面临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研究生教育质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通过对硕士研究生现状的简单分析,从而发现硕士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找到提高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相关措施,期望能对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提升巴基斯坦来华留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本文分析了来华留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巴基斯坦来华留学硕士研究生的语言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英文培养、趋同化与差异化结合培养等措施,并开展了相应的工作,使所培养的巴基斯坦留学硕士研究生和国内师生相处和谐,其在学术上超出了预期水平,这表明这些措施有助于提升巴基斯坦来华留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实践结果可供招收巴基斯坦硕士研究生的院校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我国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基于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现状,在剖析现状成因的基础上,对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进行成因分析,就如何缓解研究生的就业压力,提高研究生的就业率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体育产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对培养体育产业相关人才和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体育产业课程教材现状的分析,得出现行体育产业课程可用教材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硕士研究生体育产业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路,并明确了如何结合教学内容对体育产业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使用。  相似文献   

11.
论跨文化交际深层障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鉴于国内在跨化交际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纯语言的探讨和表层化的分析上,本试图从深层化的独特角度剖析跨化交际的障碍。本考察了历史上对各民族,种族产生重大意义的失败的交际和由此衍生的不良的交际因素--陌生人心理,化定势和偏见,民族-种族中心主义。这些历史遗传的消极产物变成集体无意识,悄然存在我们的记忆中,成为固执而又不易觉察的交际障碍。探讨此主题将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跨化交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开封旅游形象的传播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传播三要素的基础上,探讨了有效传播开封旅游形象的途径,提出了开封旅游形象的传播策略:形象广告策略、公共关系策略、网络媒介策略、旅游展销策略、旅游销售激励策略、旅游形象整体传播策略以及其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3.
日常交际中模糊词现象成因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糊语言理论自诞生以来已被广泛应用于语言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中,用模糊理论来分析日常交际中的模糊词现象就是个例子。但似乎应该考虑到日常交际中模糊词现象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它既受客观条件制约,又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分析清楚交际双方使用模糊词时的心理过程无疑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有些观点似乎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4.
This essay briefly introduces the factors of communication ambiguity and makes an analysis on them.Accordingly,several suggestions are given to help people to deal with the difficulties it brings to their life.In terms of the influence of communication ambiguity,the essay mainly focuses on the positive side.  相似文献   

15.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extends the debate regarding the underlying structure of a general communication reticence construct. The Personal Report of 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 the Unwillingness‐to‐Communicate Scale and the Writing Apprehension Test were factor‐analyzed. Separate factor analyses produced multidimensional solutions for each measure. A single factor analysis of all of the scale items produced a seven factor solution that offer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elements contributing to a communication reticence syndrome. The emerging factors indicated that communication reticence varies according to context of communication, mode of communication, personality type of the communicator, attitudes toward the communication process, and communication history.  相似文献   

16.
人际交往受文化、社会、心理等因素的影响。文章着重分析认知、情感、态度、及个性等心理因素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并由此提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人际交往受文化、社会、心理等因素的影响。文章着重分析认知、情感、态度、及个性等心理因素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并由此提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了解影响中医院校大学生交流恐惧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采用交流恐惧自陈量表( PRCA-24)对541名中医院校大学生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级、成长环境、家庭经济状况、是否独生子女等作为单独因素对中医院校大学生的交流恐惧没有明显影响(P〉0.05),专业兴趣、来源和是否医学专业对中医院校大学生交流恐惧在一些维度上有较为显著的影响(P〈0.05);双因素分析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所以影响大学生交流恐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针对相关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无线数字语音通信在当前的通信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频谱紧缺问题一直是制约数字通信系统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文中首先分析了频谱利用的现状和影响因素,然后提出了提升频谱利用率的途径,为无线电频率规划和相关规则、协议、政策、技术标准的制定提供了依据,最后通过对众多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了提升频谱利用率最为重要的两个关键技术,为将来的具体研究方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相似文献   

20.
Within a rapidly changing cultural and socio-economic context, young people in China are increasingly engaging in romantic experiences and sexual behaviours with consequences such as unwanted pregnancies and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Across a range of contexts, parental communication about sexuality has been recognised as protective in terms of increasing the likelihood of sexual abstinence and safer sexual practice.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factors shaping parent–adolescent communication about sexuality. Thirty-eight young people and twenty-seven parents, recruited from two high schools in a Northern-Eastern city of China, were interviewed. Thematic analysis of their interview responses was conducted using a social constructionist framework. Four main themes were identified: timing; discomfort and uncertainty; assumptions; and the parent–adolescent relationship. Findings suggest that communication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is influenced by individual as well as interpersonal factors and factors relating to the broader Chinese sociocultural context. To facilitate communication, both parents and young people need support from health and other professionals, while parents need more help and support in overcoming historical, social and cultural barriers to open communication about se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