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谷泉 《绥化学院学报》2003,23(3):99-100
学校教育中,由于教师在教育方法、对学生的期望值等方面的偏差,造成师生心理之间的隔阂。因此,教师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去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师生间达成良好的沟通。  相似文献   

2.
师生心理相融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师生心理相融可以矫正学生的心理障碍, 提高教学质量。师生之间应该彼此欣赏,相互沟通,真诚合作,以实现心理相融。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师生心理沟通的过程,师生心理沟通,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全面发展,提升师生生命的价值。但是由于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不良人格及其外部不良环境等因素,使师生心理沟通出现障碍,为此,师生之间要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具有同理心,善于倾听,具备完善的人格。  相似文献   

4.
师生心理相融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师生心理相融可以矫正学生的心理障碍,提高教学质量.师生之间应该彼此欣赏,相互沟通,真诚合作,以实现心理相融.  相似文献   

5.
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是指师生之间传达思想观念或交换信息,完成信息目标的过程,师生之间沟通有方,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关键.现代教育,强调因才施教,注重对学生的独立能力、创造能力及健康个性的培养.只有师生间积极沟通,增加了解,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师生间的沟通不仅需要有共同的心理基础,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师生心理沟通是教师打开学生心灵天窗的金钥匙,是教育取得成功的秘诀之一,要当一名合格班主任,必须搞好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因为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情感上深深地体验到班主任是可敬可亲的,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既是他们学业上的导师,又是他们生活中的父母,更是他们个人成长中的朋友  相似文献   

7.
贾苗 《教育艺术》2008,(3):31-32
担任过班主任的教师都知道,师生之间心理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它是班主任搞好班级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所谓心理沟通,指的是师生之间在心理上互相容纳,即理解对方,接受对方,能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具体讲,就是学生能理解教师对他教育要求的合理性和正确性,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指导和帮助,并且化为行动;教师能理解学生言行产生的背景,透析学生言行的真正动机,体谅其具体情境,知其所想,在情感上,师生之间相互接受,将心比心,不曲解对方,达到和谐相处,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课堂是一个信息交流频繁、矛盾交织产生的地方.如果师生间能有良好的心理沟通,矛盾冲突将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果生生间能有良好的心理沟通,则会形成和谐互助、积极向上的课堂心理环境,这些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教育实践表明,师生之间怎样沟通、关系如何,直接决定教育活动的效果。但由于新时代大学生身心呈现的新特点,以及身份定位、思想观念的差异,使师生间的沟通屡屡受挫。这就要求辅导员及时反思与学生的沟通过程,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和方式,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变化,保证学生工作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10.
李波 《科学教育》2007,13(6):89-90
凡任过班主任的教师都知道师生之间心理沟通的重要,可以说,它是班主任搞好班级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所谓心理沟通,即指师生之间在心理上互相容纳,即理解对方,接受对方,能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具体讲,就是学生能理解教师对他教育要求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指导和帮助,并且化为行动;教师能理解学生言行产生的背景,透析学生言行的真正动机,体谅其具体情境,知其所想,在情感上,师生之间相互接受,将心比心,不曲解对方。一个十分有趣的教育现象是:有的教师温文尔雅,却能叫那些顽皮不驯的学生听话;有的老师批评学生,能叫他心服口服,有…  相似文献   

11.
班级管理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它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人们常说沟通从心开始,而班级管理从本质上说也是师生合作和交流的过程。心理效应可以为师生沟通搭起一座心理桥梁。作为班级管理首要负责人的班主任,如果能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育的心理规律,洞察学生的心理,有意识地利用和发挥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就能科学治班,克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对班级管理大有裨益。一、超限效应——过犹不及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  相似文献   

12.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是促进人际和谐的重要保障,对学生心理安全机制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和学生自己的年龄心理特征等因素导致的心鲤安全隐患,其根源都可以追踪出沟通不畅等内在共同核心因素。加强师生的沟通是构建学生心理安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班主任都知道,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在其诸多因素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要协调好师生关系,即师生之间要经常进行对话交流和心理的沟通。然而,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有些教师对学生的心理把握不准,导致师生关系紧张,矛盾加深,进而产生学生与老师的对抗情绪加深。这样会影响到教育效果。反之,如果能正确地掌握学生的心理,合理运用心理效应,则能避免师生间的冲突,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4.
德育工作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点,以其高度的社会倾向性、高度的组织性和社会主体性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有着其他方式无法替代的作用.德育工作中,我们好多教师重视的是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的"刚"性管理,而忽视师生间心理沟通的"柔"性管理,师生间缺乏必要的行之有效的心理沟通,这直接影响着德育工作的过程效应.  相似文献   

15.
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多项因素,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班主任与学生的良好沟通。 教育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沟通的问题。良好的师生沟通可以使班主任成为学生的朋友、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也会使学生理解班主任,信任班主任,接纳班主任的管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师生间的关系变得和谐融洽。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是针对学生特点进行的有指导性原则的教育,对学生思想、心理产生影响,情感教育是从学生情感特征而发的针对性教育,对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情感教育应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便于交流情感。分析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影响,有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模式构建。  相似文献   

17.
师生间健康情绪的双向交流,可以促使学生进步的内因发生积极的变化,使之获得持续进步的潜在动力.在教育过程中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要客观分析了解电大学生的心理,针对电大学生的特点,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热爱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教师要为人师表.  相似文献   

18.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前期,其心理发展特点可概括为“长大未成人”,所以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烦恼。如学习成绩,和同学的交往,强烈的孤独感等。这时,需要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与其进行情感交流与沟通,进行心理指导。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可以迁移到学习上,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机。由此可见,师生适当的沟通在教育中何等重要。那么,教师怎样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与沟通,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19.
从师生关系多重角色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师生交往的心理效能,认为师生间的良好关系是激发学生 智力的活动的重要心理条件,以及师生间的心理相容,互尊互爱将对教学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指出,“尊师爱生”科学地反映了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联系,是进行有效教育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六月的天,孩子的脸”,孩子的心如六月的天一样多变。作为教师,如果能准确把握学生心理,理解他们敏感的心理变化,不但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更能打开师生沟通的另一扇窗,从而提升教学的实际效益。作为语文教师,面对自己的学生,我最担心的就是误读了他们的心灵语言,并可能因为自己的局限性自觉或不自觉地贬损了他们的自尊。因此,在教学中,我格外注意揣摩学生的心理,尽量避免师生间产生隔阂,努力让学生始终处于和谐发展的状态,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