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思想再认识●陕西田建德关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的主题思想,长期以来认为是“批判封建教育,揭露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的束缚和损害”。“批判封建教育”的观点对这篇课文教学的影响是很大的,现在的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本和《教师教...  相似文献   

2.
【原文】不必说碧绿的菜畦……色味都此桑椹要好得远。【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的生活片断。以百草园的无限趣味来反衬三味书屋的呆板枯燥,生动地显示了儿童广阔的生活兴趣,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进行了揭露和批判。为了叙写百草园丰富而有趣的童年生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即为我们勾画了百草园鸟虫活跃、草木丰盛的奇妙境界。这一段先用两个“不必说”撇开一些东西,是为了  相似文献   

3.
王刚同学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插写“美女蛇”的故事有何意义?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满怀情趣地回忆了儿时的乐园——百草园的美景。文章由相传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引出了关于“美女蛇”的故事的插叙。作者之所以精心描述这个故事,意义有三: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从现实斗争的需要出发,用热情洋溢而又朴实无华的笔触,叙述他童年时代从在百草园里玩耍到被送进三味书屋读书的生活经历,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笔者曾多次幸福地访问了绍兴鲁迅故居,怀着异常激动的心情,参观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使我对这篇作品的认识提高了一步。这里,谈一些见闻和体会,供同志们参考。鲁迅出生于一个日趋破落  相似文献   

5.
“对于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许多评析者都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加以比较、对照,从而得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三味书屋”是“我的苦地”的结论。对“百草园”是“乐园”这一说法,大家已无可非议;但对“三味书屋”是“苦地”这一说法,我们觉得欠妥。首先,从本文的写作缘起和本意来看,“三味书屋”不应是“苦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对此文集的写作缘起和本意,鲁迅有过明确的说明:“……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可见,鲁迅借回忆旧时美好的事物,来排…  相似文献   

6.
在一次研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研会议上,有的同志认为“百草园”是充满着欢乐的,而“三味书屋”却是呆滞和压抑的,文章就是通过这不同环境的对比来批判束缚儿童身心健康的封建教育的。大家几乎把“三味书屋”说得一无是处,简直就是封建教育的缩影。其根据不过是“最严厉的书塾”、“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这些字句,还有师生所读的都是一些不能理解的东西,等等。后来我把鲁迅这篇优美的散文看了一次又一次,却总看不出鲁迅对“三味书屋”有什么憎恶、责备的情绪。鲁迅写这篇散文,时间在一九二六年。那时他在厦门,暂时脱离了战斗,环境很寂  相似文献   

7.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自从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问世以后,很快就被选作中小学“国文”教材。并且至今仍为广大中学生所喜爱,虽然该文成为中学语文教材的时间很长,但对本文主题文坛上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至今未取得一致的意见。就其分歧来说:一有人认为作者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衬托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生活,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实际生活的私塾教育(以李何林为代表);另一种认为作者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了儿童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以张硕城为代表)。  相似文献   

8.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在小学语文课上已经学过一些记叙鲁迅先生事迹的短文,进入中学后,第一次完整地学习的鲁迅作品,便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风筝》这两篇。一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初中一年级重点在培养记叙的能力。第一册课本中安排了六个记叙文单元,前五个单元各有分工,有的侧重记事,有的侧重记人,有的侧重写景状物,由简到繁,步步深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风筝》这两篇课文所组成的第六个单元,则是由简单记叙向比较复杂的记叙的过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了两种不同的  相似文献   

9.
《新教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扈伟玲主编)一书中,关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编者的评析是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相比、对照得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三味书屋”是“我的苦地”。对“百草园”是“乐园”这已是共识,但“三味书屋”是“苦地”,我觉得这个观点值得商榷。首先,从本文的写作缘起和本意来看,本文选自《朝花夕拾》,对此文集的写作缘起和本意,鲁迅有过明确的说明: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回忆旧时的美好的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寄一丝安慰。鲁迅把这美好的回忆散文比作是“一…  相似文献   

10.
鲁迅写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云棠同志也写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写的是当年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云棠同志写的是今天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七十多年来它们究竟有什么变化?鲁迅当年那样写究竟想表现什么?云棠同志是怎样揣摩鲁迅当年的心思的?试将两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一个比照,你一定会有自己的发现。  相似文献   

11.
王斌  庞丽 《教师博览》2005,(12):44-4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于1926年9月写的一篇回忆性的散,是初中语教材的传统篇目。中的“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幼年上私塾读书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于1926年9月写的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是初中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文中的“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幼年上私塾读书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一) 现在大概没有多少人怀疑鲁迅散文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内容是:“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用乐园似的百草园生活来和阴森、冷酷、枯燥、陈腐的三味书屋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阔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象《论语》《幼学琼  相似文献   

14.
一、分析标题现中心题目是文章的窗户,透过它,可以略知文章的中心思想。(一)有的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背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者通过‘嘴影”的四次描述,表现了亲子之爱,父子之情;后者则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对比描写,表现了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了不满。(二)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如《人民勤务员》《生命的意义》、《同志的信任》等。二、抓住首段点中心为文之法,“开篇点题”,这个题可能是与中心思想有关的。如《任滴…  相似文献   

15.
【我解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一篇成年人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文中自然存在着两个“我”,一个是过去的童年的“我”,一个是现在的成年的“我”。两个“我”的生活环境、学识思想大不相同,那么两个“我”眼中的三味书屋和百草园是否一样呢?  相似文献   

16.
一、“先生”非“寿镜吾”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思想内容新探》一文,把作品中的“我”和鲁迅先生完全等同起来;把作品中的“先生”和寿镜吾先生完全等同起来;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两个不同的天地,或者说不同的典型环境完全等同起来。这样做,我认为是很不妥当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篇回忆性的记叙文字,“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但是,它不是回忆录。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的小引里作了说明:“与实际容或有些不同”,“文体大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阅读、教学鲁迅先生的散文、小说等作品时,发现鲁迅先生常用一些看似游离于主要内容之外的闲笔。但对这些文字仔细玩味起来,却又觉得是作者的用心精深之处,绝非多余之笔。现不揣简陋,举出数例,略陈管见。先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知道此文主要是通过回忆作者童年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个阶段的生活来表达主题的。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就各有一处“闲笔”。开头在说明百草园后来的归属时说“:现在是早已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据课文注释:朱文公的子孙是指一家姓朱的人家。朱文公即朱熹,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读了课文注释,我们就不…  相似文献   

18.
徐德湖 《现代语文》2006,(2):125-125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回忆初见三味书屋书房时写道:“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三味书屋”匾下缘何画鹿呢?  相似文献   

19.
“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少时求学的地方,从他以后的作品中多次提及“三味书屋”,足可见鲁迅先生对于“三味书屋”的怀念,足可见鲁迅先生受“三味书屋”影响之深。我读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觉得“三味书屋”的陈设布置很有人文的熏陶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写记实的文章要说真实的话,不要说假话、空话。“真”包括两方面,一是事实要真,二是感情要真。第二单元《从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从内容来看,可谓真有其人,真有其事,真有其物。现在你去鲁迅的家乡——浙江绍兴,还可以看到“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旧址。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同样也真实的:风景如画的百草园给人以“无限趣味”;拍雪人、塑雪罗汉、捕鸟雀的游戏令人忘怀;美女蛇的故事更增添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难怪家人要送“我”进书塾时,“我”无奈和百草园的一切一一道别。与之相比,封闭、沉闷的三味书屋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