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教育代价与教育决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代价问题是个古老的话题,但代价观,在代价与创价(收益)之间如何作决策,却是现代话题。70年代后,一个重要的思想——可持续发展观发展起来,那是因为人们认识到,可持续发展需要有效地抑制代价。所以,我们可以把可持续发展观与代价观看成是人类关注自身健康发展的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代价与代价观  一、什么是代价代价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字眼。《汉语大辞典》(1986)这样解释代价的含义:其一为“购物的钱款”;其二“泛指为达到某种目的所消耗的物质、精力,或所作出的牺牲。”代价一词最先使用于人们的经济生活中。经济学…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提出科学的、全面的发展观,其中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全面发展观中占有重要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观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用尽可能少的代价来获得经济的发展,在不牺牲未来的情况下,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对发展内涵的认识所达到的较高境界。“可持续发展观”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手段在人们心目中树立起正确的环境观、辩证的国情观和科学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3.
一、可持续发展观与学习化社会的基本观念迄今为止 ,人类社会的发展观经历了从重视“经济指标”、“综合社会指标”到“社区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嬗变。重视经济目标的发展观本质上是“以物为中心”的 ,特别重视发展的经济指标却忽视了社会整体的综合的发展。在这种发展观指导下 ,经济发展是以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 ,并导致了社会发展中物质与精神、科学与道德的冲突。重视“综合社会指标”的发展观本质上是“以社会为中心”的 ,特别重视社会各系统的均衡和谐发展却忽视了人的发展。“社区发展观”是“以人为中…  相似文献   

4.
科学的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党和政府及其他各方面工作的统领性指导方针。因此,必须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教育的发展,深化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5.
教师教育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环境之间辨证统一关系的科学.本文采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从系统观、物种观、平衡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等四个方面对我国教师教育系统进行分析,以期为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发展观 ,其根本要义是要求人们从传统的发展模式中解脱出来转向新的发展模式。这样 ,可持续发展观就对传统发展观所支撑的道德观念、道德体系提出了许多新的诉求 ,迫使我们必须进行审视和反思 ,并竭力地给这些问题以答案 ,以适应新的发展观 ,同时也使人类伦理思想合乎规律地发展。1.权利。可持续发展观要求伦理学的权利范畴增添两个新内容 :一方面 ,当代人要自觉维护下一代人的发展权利 ,在满足自己需要的同时 ,考虑到后代人的需要 ;另一方面 ,尊重并维护自然界的权利。可持续伦理与传统伦理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承认自然界…  相似文献   

7.
儿童中心教育目的观是西方近代以来教育目的观中所张扬的一个主流话题,近来也为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所推崇。如我们不难从有关著作或文献中时常看到诸如此类的断语:“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中心”,“以学生的潜能发展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性发展为中心”“……”等等这些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目的说法举不胜举。然而,这些提法的差异,仅仅是语言表达的不同,还是其基本内涵上就有区别?如果有区别,每一种提法所隐含的基本假设是什么?如何看待这些观点?带着这些疑问,本文欲就当前时尚中的三个典型的提法试作一理解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在现实践行上的困境首先需要理论上的突破来解决,其发展的实质和方向是生态化。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求人们在思维上进入生态系统,成为“理性生态人”,并逐步实现人的活动、社会活动的生态化。与之相应,这一动态的过程中可持续发展突显3个方面的生态特征:最优化的发展观,理性的可持续观与和谐的整体观。  相似文献   

9.
陈铎 《教育艺术》2010,(2):57-57
科学发展观.一个过去并不为人们所知的名词,在2003年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科学发展观是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它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包括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的发展观、协调的发展观和可持续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0.
STS的含义是指“科学、技术与社会”或“科学技术研究”。STS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观即STS的教育观。在科技强军和国家提倡科学的发展观的大背景下,军事教育领域(尤其是军事工程技术教育)应特别重视STS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教育文萃     
我国著名高等教育专家厦门大学潘懋元教授在1997年第6期《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发表题为《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改革》一文中提出:可持续发展观是全新的社会发展观,它包含着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思维方式等观念的改变,包含着发展的四个原则。  相似文献   

12.
有学者指出,可持续发展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社会全面发展,即经济的发展要考虑与文化、政治等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相结合,谋求社会的整体进步,揭示人与社会之间或人与人关系上的协调发展的必要性;二是自然持续发展,即当前的发展必然要考虑自然系统支持未来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国际上的确立意味着人类对发展的认识或发展观已经要求实现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第二次重要的飞跃。第一次是从单纯的经济增长观转变为综合的社会发展观。……(第二次)即当今从不可持续的发展观到可持续的发展观的转变。它要…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思想与中学地理教育相结合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观1 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过程人类历史随着 18世纪末的产业革命序幕的拉开 ,在短短的 2 0 0多年里 ,社会生产能力、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 ,与之相伴的一系列全球性难题摆在了人们面前。随着人口激增 ,缺水、包括温室效应、大气污染、臭氧空洞等在内的大气与气候异常、森林与土壤持续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贫困人口与环境退化及谋求发展的矛盾等全球性问题使得任何人都无法回避。这时 ,人们注意到地球资源和空间并不能为人类无止境地使用 ,上述资源、环境及发展的各类全球性问题并不是相互孤立的 ,而…  相似文献   

14.
一、研究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 可持续发展观是指人们对过去人类活动结果的反思,对今后发展道路探索的过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观可以看作是如何调整当前的人类的教育活动的基本观念,其基本内容为:改变传统的描述性教育,培养在社会与自然中更具可持续生存、发展能力的人,强调教育要注重协调性、公平性和持续性,使教育更具有时代性和批判性,更具其整体功能,从而使之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当前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学校办学的目标就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大量合格专业人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改革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加强教育立法,实行依法治校。一、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精髓,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1.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观,是人们对发展总体问题的正确认识和观点。科学发展观是以坚持以人为本为核…  相似文献   

16.
论研究生教育发展观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介绍了研究生教育发展观的概念内涵,指出研究生教育应该树立可持续发展观。认为可持续发展观体现了研究生教育的人格化、生态性、有限理性的伦理指向。最后从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发展原则、发展战略三个方面对研究生教育发展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引人注目地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胡锦涛同志把这样的发展观概括为“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中所强调的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不仅适合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而且同样适合体育领域,对于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同样具有战略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五个统筹就是兼顾在改革、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其实质就是要贯彻“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现”, 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这种新的改革观、发展观,将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全局工作的指导思想。因此,研究成人教 育,构建学习型社会,都要服务、服从于发展的大局、改革的大局。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现代社会发展观念,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为人类世界的发展指出了一条环境与发展相结合的道路,为环境保护与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了一个创新的思维模式。在《中国21世纪议程》等纲领性文件中,确立了“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的指导思想。环境教育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首要环节。通过环境教育,使人们逐步形戍可持续发展观,并成为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  相似文献   

20.
试析教育代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代价”不仅是日常生活中一个常用的词汇,而且是哲学、经济学、社会学中一个重要概念。代价问题也是教育的发展与进步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解析教育代价,对于认识并理清复杂的教育现象,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尽管“代价”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人们对代价的理解却是仁智互见,没有比较一致的认识。有学者认为,代价是人们为了取得进步而承担的损失、浪费和牺牲。并且人类要为一切收获而付出代价。①在哲学视野下,代价指的是人们在价值追求的过程中,基于自身社会选择的基础上而产生的与人的价值取向相违背的消极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