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志伟 《中国出版》2012,(22):45-48
新时期以来的思想解放运动带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编纂与出版的繁荣。经由唐弢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等著作的拨乱反正和钱理群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等著作的深入探索,"20世纪中国文学"已经成为今天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编纂的主导性理念。由此,中国现代文学学科也走向了成熟。  相似文献   

2.
地域文学史的编撰 ,兴起于 2 0世纪中叶。其主要特点有二 :一是在空间上 ,选择某一特定地域范围内的文学史作为研究对象 ,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二是在时间上 ,涵纳该地区自古迄今的文学家与文学作品 ,全面、系统地描述地方文学发展演化的复杂历程 ,探讨其内在规律 ,对其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作用作出恰当的价值评判。自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 ,先后有多个地区的文学史专著出版 ,如 :《东北文学史》、《山西文学史》、《江苏新文学史》、《江西文学史》、《河南文学史》、《上海近代文学史》、《福建文学发展史》、《台湾文学史》等…  相似文献   

3.
在无锡市图书馆馆藏地方文献中,存有一部<念劬庐丛刻>四卷本铅字线装书.该"丛刻"由徐彦宽先生辑录,于1931年(民国二十年)钱基博先生主持出版.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的第一个春天,商务印书馆推出了由李赋宁教授任总主编的新版《欧洲文学史》。这是一部带有标志性成果的史学专著,代表了我国外国文学研究领域的先进水平。该书是在总结杨周翰先生等主编的原《欧洲文学史》的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之上,根据20世纪欧洲文学史研究的最新进展,吸收国内外文学理论和文学研究的新材料、新观点,在实事求是、尊重历史的原则下,由北大西语系为主体的国内外近百名专家学者通力合作完成的一部高质量的文学史著作,显示出20世纪中国欧洲文学史研究的总体水平。这部文学史著的出版,在我国欧洲文学史研…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的出版不仅是赵家璧编辑生涯中的重要收获,更是中国出版史上极具特色的出版案例。《大系》在充分发挥编辑主体构想的同时,将"选"和"论"很好地结合起来,实现了从选家之学到史家之学的转变,创造了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时至今日仍在编撰体例、分期方式等方面影响着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和出版。  相似文献   

6.
吴奔星先生(1913~2004)是我国现代诗人、鲁迅研究专家、中国现代文学史专家,他在20世纪50年代初出版的《茅盾小说讲话》,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第一部茅盾研究著作,这部研究著作出版后,使茅盾研究在高等学校逐渐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  相似文献   

7.
读罢高翔先生的新著《现代东北的文学世界》,欣喜赞叹之余又感慨联想颇多。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钱理群、陈平原、黄子平在《关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对话》一书中,就明确提出了重写现代文学史应重视“强烈的地方味”的全新命题;到了20世纪90年代,严家炎先生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区域文化丛书》,可以说更是将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推向了高潮。  相似文献   

8.
正皇皇八卷本十六册的《世界文学史》,终于顺利出版了。在上海书展前夕举行的"《世界文学史》出版座谈会"上,与会专家高度评价这部巨著的学术价值,赞扬上海文艺出版社具有高度的文化责任感。专家们的赞誉,我们不敢当,出版《世界文学史》的艰辛过程倒是值得一说。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史家、大学教授丁易的生平业绩、文学创作活动以及讲述他的名著《中国现代文学史略》成书始末,内容概况和风格特色。  相似文献   

10.
<正> 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学殿堂,是由历代作家和文人的笔墨构建而成的。后人要了解和研究浩瀚的中国文学史,就必定离不开对文学史料的熟悉和掌握。如今,被列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课题的《中国文学史料学》和《中国古典文学史料学》两个项目,同时由苏州大学和南京大学的中青年学者完成,并公开出版,标志着中国文学史料学学科的日趋成熟,它们将对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产生积极有益的推动作用。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60余万字的《中国古典文学史料学》,通过探讨各类有关中国古典文学史料的特点和价值,研究其史  相似文献   

11.
国学大师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是近年来才被人们逐渐重视的"天下通儒",钱家国学渊源深厚,钱基博从小深受国学熏陶,曾一度与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2.
杨莉 《现代出版》2007,(2):45-47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教材出版过很多,由于编写者的用意、立场、思路各有差别,这些教材也各有其特色和优长.笔者对现代文学史教材编写大致涉及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希望能对现代文学史的教材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正茅盾研究发轫于20世纪20年代,即茅盾发表《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曲之后,至今已走过八十多年的历程。其间,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子夜》的出版,《林家铺子》及《春蚕》《秋收》《残冬》等农村三部曲的问世,一千四百多万字的作品,奠定了茅盾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茅盾1981年3月27日去世后,其巨大的文学贡献和思  相似文献   

14.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毛泽东这首赞美丁玲的词作于1936年11月,直到43年后的1980年才公之于世,刊登在《新观察》上。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很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现代作家、诗人、文学翻译家、教育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鲁迅称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鲜为人知的是,冯至曾于1936年至1939年在同济大学任教,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和家人一起,随同济辗转万里,度过了一段与同济共患难的岁月。1935年,冯至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由同济校友、时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的朱家骅举荐,次年夏天,冯至带着妻子和  相似文献   

16.
明代文学思想史,罗宗强著,中华书局,2013一、论从史出,下笔矜慎继《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与《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相继问世,罗宗强教授又穷12年之功,完成《明代文学思想史》,从而在他的中国文学思想通史的建构中矗立了一座坚实的大厦。明代文学流派纷呈,诸体兼备,而向无统摄全体的思想史。以往的文学史著,论及明代,或囿于传统,无视小说戏曲,如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或趋附政治,以所谓"人民性""阶级性"为准的,贬诗文而过崇说部戏曲,如  相似文献   

17.
与时下流行的普遍具有宏大体系建构的"20世纪中国文学史"相比,华东师范大学陈子善教授的文学史书写确实显得有些"另类",或者借用他新近出版的《边缘识小》一书的主题词"边缘"二字来概括,可能更为精当。他说:"我所讨论的,并非文学史上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学史",作为一种文体写作,是100年前的新生事物.它最早诞生于和中国文化有密切血脉关联的日本汉学界,尤以明治一朝蔚然大观.这一时期出现的中国文学史著作前后达到10余部之巨,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堪执当时中国文学史研究之牛耳.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由于新文学期刊的出现 ,逐渐形成了新文学迅速冲击旧文学的浪潮 ,一些文学团体从此也有了自己的文学阵地 ,。其中影响最大者 ,当属与文学研究会有着密切关系、被称为二十年代文坛第一刊的《小说月报》。同时 ,文学研究会也通过该刊 ,在新文学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小说月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大型文学月刊。 1910年 8月 2 9日创刊于上海 ,由商务印书馆发行。 1932年 ,因商务印书馆遭“一·二八”战火而停刊 ,最后一期是 1931年 12月 10日出版的第二十二卷第十二期 ,历时 2 1年有余 ,共出 2 5 8期 ,又另外 3…  相似文献   

20.
韦泱 《出版史料》2007,(3):60-62
在现代文学史上,人们通常称钱歌川为散文家、翻译家,因为他一生孜孜不倦,笔耕不辍,从1935年在开明书店出版《北平夜话》后,其散文作品共有二十多部问世。不仅创作,他还翻译了不少外国文学名著,如哈代的《娱妻记》,托尔斯泰的《安娜哀史》,爱伦坡的《黑猫》,萨洛扬的《失足恨》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