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先看一组数字:“11”、“128”、“315”、“51”、“54”“61”、“64”、“71”、“77”、“81”、“911”、“101”、“1111”、“129”。这些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应当怎么读?  相似文献   

2.
《编辑之友》2008年第2期转载了申徒文婕发表在《每日商报》(2008-02-14)上的"‘的’、‘地’、‘得’到底要不要分?"(以下简称申徒文),引起了业内的很多关注。前几天社内在业务学习时,还有人提到申徒文中的观点,这可能是由于《编辑之友》在业内的权  相似文献   

3.
苏应奎 《传媒》2001,(4):25
“形象工程”、“方阵工程”、“标志工程”,这三大工程抓住了,搞好了,报刊业就能健康发展。 一、关于“形象工程”。我国的报刊历来都以良好形象深扎在读者心中,报刊社的采编人员也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良好形象铭刻在人民群众的脑海里。然而,近几年来,不少报刊在读者心中的形象不那么好了。报刊队伍中的个别成员因素质较差,违规犯纪行为  相似文献   

4.
在图书馆学的词典中“文献”、“资料”这两个概念像一对姐妹,似乎没有什么区别。认为从图书馆学的视角,对“文献”、“资料”这两个概念进行辨析,有助于人们对图书馆原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编辑在加工过程中需过好"五关",即接稿关、改稿关、规范关、学习关和写作关,着力提升判断、协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活用规范、处理细节、业务学习、知识更新、编辑应用文写作和业务研究等十项能力.  相似文献   

6.
"文责自负"还是"文责共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杜月英 《编辑学报》2003,15(2):149-150
“文责自负”是出版业的一句行话。笔者从“编辑”一词的特定含义,从编辑最重要的特征——选择,从编辑重要的职能——组构活动这3个切入点试作分析,认为“文责共负”较之“文责自负”更有说服力,需要强调的是“文责共负”还需各有所责。  相似文献   

7.
文章论述学报编辑应该成为“学术活动家”。作者首先阐述了“学术活动家”的内涵和应该具备的素质;接着从学报编辑是公共学术空间的具体管理者,学报对学术研究具有引领作用,说明学报编辑成为“学术活动家”的必要性。最后对学报编辑队伍的建设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努力拓宽学报编辑的学术视野,二是建立“学术活动家”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8.
“范长江新闻奖”、“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以及“中国新闻奖”、“中国国际新闻奖”,是全国新闻界的重要奖项;新华社“十佳编辑”、“十佳记者”,是新华社编辑、记者的最高奖。这次受到表彰的几十名同志,在各自的岗位上,坚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坚持新闻工作者的党性原则,采写或者编审了许多反映时代精神、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的新闻作品。他们是新华社编辑、记者队伍的突出代表,是全社同志学习的楷模。  相似文献   

9.
"编辑""出版"最早出现时间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一词最早出现于北齐·刭罔而非唐初 "编辑"是一个由联合词组凝固形成的动词.其中,古代汉语中的"辑"和"缉"在"连缀""整合""聚集""纂集"等意义上是通用的.现代权威的说法认为,"编辑"一词最早出现于唐初李延寿所著<南史·刘葆传>中,其文日:"家有旧书,例皆残蠹,手自编缉,筐箧盈满."  相似文献   

10.
“策划”这个词,已经时髦许多年了,至今还没有过时,出版社常说“选题策划”、“策划编辑”就是一例。书市上有许多被有能力的编辑策划出来的书,卖得挺火;“文化工作室”的民营同行,据说都以策划见长。但我对“策划”总怀着一点戒心。出版业的性质,决定了编辑是一个中介的角色:将作者的创作,经过编辑加工和设计制作,以最恰当的方式,传播给读者。编辑活动的基本规律,就是对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的选择、加工和传播。所以,出版者不是一个原创者,而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桥梁。过于强调“策划”,比如,目前常见的由编辑策划选题,组织作者实施的做法,反…  相似文献   

11.
2002年10月,中央电视台首次启动“感动中国2002年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此后这种方式被各级电视媒体所“抄袭”,毫不夸张的说:“感动”“骄傲”漫天飞舞。对这些“骄傲”和“感动”作出一些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它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12.
"编辑学者化"还是编辑"编绩"论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蒋永华  陆炳新 《编辑学报》2003,15(5):381-382
“编辑学者化”已成为编辑界特别是高校学报编辑界的主流口号,影响甚大;但这一口号,存在混淆概念、逻辑关系不严谨、极易歧解的毛病。从实际工作考察,它不利于引导社会准确、客观、科学地评定编辑工作的业绩。为了编辑出版事业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对这一口号重新审视。建议建立以“编绩”为核心的编辑工作评价体系并出台对编辑的奖励政策。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份由无能总编无能编辑无能记者办的无能报纸!”(2002.4.25《羊城晚报·焦点新闻》)它指的是《长治日报》怯于监督、观望等待、官气十足的工作作风。如此严厉批评一家地市级党报的 ,是山西省长治市委书记吕日周。然而 ,对这个“无能报纸”的恶谥 ,并把“无能”的帽子扣到报纸总编、编辑、记者头上 ,我以为有些过分和委屈。总之 ,就舆论监督问题来说 ,报纸之所以显得“无能” ,主因不在总编、编辑、记者无能 ,他们有太多的无奈。粗粗想来 ,我试述无奈三种 :缺乏法律强大支撑的无奈。国外的报纸敢说敢登 ,并不是总编、编辑…  相似文献   

14.
论"编辑学者化"的生成机理与理解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学者化”反映了高校学报编辑的“无主体”状态 ,它是高校学报编辑求得社会公正的一种集体有意识的诉求。解决这一问题的路径一在于编辑自身的学术路向 ,即走向“学者型编辑” ,使编辑的职业与专业学术互动 ;二在于理顺学报体制 ,落实学报编辑的学术身份 ,使编辑的学术使命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15.
“一朝天子一朝臣”,个中含义人所共知。而近年来,却也出现了“一朝编辑一朝作者”的现象,这颇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与深思。   所谓“一朝编辑一朝作者”,是指媒体中的一种不正之风,即有少数编辑在选用作者的稿件时,不是以稿件的质量作取舍标准,而是以是否为自己的熟人或“关系户”作为用稿准则,这便出现了“换了个编辑即换了一批作者”的怪现象,故被人们称之为“一朝编辑一朝作者”。   “一朝编辑一朝作者”,这“作者”队伍的构成,往往为三种人员:一是编辑的亲朋故友;其次为与编辑有功利牵扯的“关系户”。如我在甲报刊当…  相似文献   

16.
文体新闻版作为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版式更能代表读者的阅读潮流,更能体现出一张报纸的版式特色.只有追求"形""视"兼备的版式,才能创出一片天地.如何才能制作"视""形"兼备的文体版面是每个文体新闻编辑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据"的学问     
对新华社的通稿经过“据”后见报,这是报社编辑常用的一种方法。它的优点在于:使容量大小不等、读者对象不同的报纸,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可能,采用国家通讯社的电讯稿。然而,这“据”中很有学问。在高明的编辑笔下,经过“据”,电讯稿便去芜存精,变得短小精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社会效果。可在另一类编辑手中,则有可能“据”掉了电讯稿的“灵魂”,让人读后不得要领,瞠目结舌!请看典型一例:2005年8月22日某报刊发的消息《中国已拥有4枚地层年表“金钉子”》,是根据新华社电讯稿“据”成的。然而,当读完消息全文后令我很不满足,不禁要问:“中国的这…  相似文献   

18.
笔者业余为文 ,时不时在报刊上发表些杂七杂八的小稿子。有关责任编辑在编发拙作的过程中 ,有时对我的原稿作些修改或调整 ,这本是其职责之所在。作为作者 ,不仅不宜干涉编者分内的事 ,而且应当向甘为他人作嫁衣裳的编辑表示由衷的敬意和谢意。有些编辑的修改或编辑的有些修改 ,可谓恰到好处 ,乃至画龙点睛 ,使我由衷服膺。但说实在的 ,也有一些来自编辑的修改 ,颇让我这个作者感到不快或恼火 ,有时甚至忍不住要骂娘 ,骂这些编辑吃的是哪门子干饭。缘由是编辑“帮”的是“倒忙”。原稿中明明是对的东西 ,硬让编辑给改错了 ,或改得远不如原稿…  相似文献   

19.
在服务"三农"中不断发展壮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业出版社发挥自身优势 ,在“三农”读物出版发行中扮演着领军角色 ,并在服务“三农”中逐步开拓农村市场 ,壮大自身实力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带着感情和责任为“三农”出书  农村图书的出版发行和农村图书市场的开拓有“三难” :一是作者写书难。目前 ,农业图书的作者队伍主要是专家学者 ,对实用类农业图书存在不太愿写或不太会写的问题。二是编辑出版难。多数出版社都对编辑部门或编辑人员实行利润考核 ,农业图书利润较低甚至赔钱 ,编辑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三是图书发行难。农业图书利润低、销售难 ,基层书…  相似文献   

20.
郑樵《通志·校雠略》首先总结出“以人类书”“以书类人”两种著录原则,章学诚《校雠通义》将之上推到《汉书·艺文志》。此后,学者多有论述,但不循名实,对郑、章之说误读曲解,造成了长期的基本概念混乱。其实,“以人类书”与“以书类人”两种著录形式在《七略》中即已出现,《汉志》承之。“以人类书”以知识类型或学科归类,“以书类人”突出不同的学人、学派,各有千秋,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掌握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