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学习动机是一种心理表现,在学习中动机是推动学生积极探索与思考的动力,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优化教学,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本文围绕教与学两个层面对融入学习动机因素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进行实例探索,旨在为广大教师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者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源,可以把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本文选取西部地区某中专学校护理专业学生98人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学习动机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中专学生的学习动机多为外部动机;(2)中专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不高。基于此调查结果,提出培养中专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动机的相应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3.
根据ARCS动机模式中提出的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四类因素:注意、切身性、自信心和满足感,提出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4.
动机是影响英语口语学习的重要因素。动机研究的先驱者Gardner和Lambert把学习动机归为两大类,即融入性动机和工具性动机。学习动机与口语学习成绩、态度和策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英语口语学习中,工具型动机比融合型动机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浙江省诸暨市某一普通中学305名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动机问卷调查,考察了年级、性别、班别三个因素对初中生数学学习动机的影响.结果表明:(1)初中生数学学习动机存在着年级差异;(2)初中生数学学习各动机层面存在着性别差异;(3)不同班别的学生在数学学习各动机层面上也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6.
英语是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众多研究表明:英语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影响因素很多,如学习者的年龄、母语的影响、语言能力和动机。其中外语学习动机是影响英语学习的主要因素,它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成绩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学生学习外语的动机差异有重要意义。本文尝试从动机的两个类别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出发,论述外语学习动机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具体到社会、家长、学生个人因素等。通过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可以针对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特点,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英语学习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学习动机是外语学习诸个体因素中最具有能动性的因素之一。外语学习的动机强弱、动机类型都与外语学习的成功与否有直接的关系。动机可分为内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和  相似文献   

8.
学习动机(learning motivation)作为影响学习者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一直备受学术界的关注。在外语动机研究方面,对大学本科生的动机与外语学习成绩的关系的研究已经十分普遍,但针对具有明显职业特色的高职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甚少。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兴起,高职生的队伍已相当可观。英语口语课上,学生发音不准确,声音小甚至不开口的现象十分普遍。为此,笔者以某职业院校为例,以问卷调查法调查了:1.目前高职生口语学习动机中,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哪种更加显著?2.不同口语水平的受试者的动机差异性如何?继而通过定量研究方法对64名非英语专业高职生的英语口语水平与其学习动机的相关性进行研究,调查研究发现:高职生的英语口语水平与他们英语学习中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但不说明没有相关性。学习动机作为影响外语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采用动机激励教学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学习动机是最为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之一,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学习者的一切学习活动均由动机引起,动机在语言学习者诸个因素中最具能动性,也是影响外语学习效率与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我校在校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为切入点,通过对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的调查与分析,来探讨组织大学英语教学,并为改善学生学习动机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韦耀观 《考试周刊》2011,(31):123-124
本文根据中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特点,以动机理论为依据,剖析影响中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的因素,探讨体育学习动机与身心健康的关系问题,提出符合中学生体育目标的动机激励方式。  相似文献   

11.
动机是推动学习的一种内部驱动力,通过调查发现,它的四个成分对自我满足程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从目的角度来讲,证书和社会需要影响较小,个人需要和性格影响相对较大些,性格影响尤为明显。但强烈的动机并不能对自我满足程度有决定性影响,外部条件诸如教学方法、激励系统也是很重要。  相似文献   

12.
生物是高中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在高中阶段学生要学习的学科数目多,学习任务重,学生的压力很大,此时对于学科的学习兴趣就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动力,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有兴趣才能使学生面对沉重学习任务时也能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质量才能有所保证。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除了要达到教育目标,更要让生物教学具备趣味性,为此,本文主要研究高中生物趣味性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3.
大学英语教改后,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但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仍需进一步激发,学习目的需进一步明确。笔者认为基础阶段的英语学习如能和专业相结合,则更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为此而进行的一次实验表明学生对这种方式有很高的认可度。笔者因此对教改在课程设置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前对OBE教学理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成果为导向进行教学环节和教学评价系统的设计上,而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行为也应该被关注和重视。立足于OBE教学理念,从激励理论视域探索学生本身的学习需要和学习动机,在教学设计和评价系统中引入激励机制。学生在受到合理激励后,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需求被激发,从而刺激学习动机的产生,促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行动,实现更高效的教学。  相似文献   

15.
以需求分析为理论依据,以非英语专业本科大二学生为对象,调查了他们的英语学习需求情况以及对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满意度情况,发现学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大学英语教学与学生期望之间的差距,提出教师应通过优化课堂教学、加强学生的语言输出实践和学习策略的培养、优化课程设置来满足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研究教学文化(culture of teaching)的结构要素及其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效应。主要有以下发现:第一,教学的有效性(effective teaching)、学生的参与性(student engagement)和学习的主动性(learning motivation)是描述教学文化的有效要素。第二,教学文化的各结构要素与学业成绩具有显著相关性。第三,教学文化结构要素对学业成绩具有层次性影响关系: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性对学习的主动性具有直接显著影响效应;学习的主动性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效应;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的有效性、学生的参与性与学生学业成绩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中介性影响效应;而教学的有效性、学生的参与性两个变量对学业成绩不存在显著的直接影响效应。本研究运用实证数据揭示了教学文化发生作用的动力机制,提出构建良性的教学文化必须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前提,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中心,通过提升教与学的品质,促进学生内生性的、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中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而在高中阶段生物教学内容难度较大,需要学生理解记忆的内容较多,传统的讲授法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疑问是学生思考的主要动力,有了对知识的疑问学生才会主动去思考问题,才能真正做到理解生物知识,准确掌握生物知识,以此提升生物教学质量。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问题教学法应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充分活跃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18.
刍我导向的学习:概念与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我导向的学习是指由学习者自己评价学习需要、确立学习目标、寻求学习资源、选择学习策略和评鉴学习结果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独特的学习形式,其学习策略包括:明确的目标、必要的认知策略以及相应的动机策略等。教师的教学水平与风格、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以及无意识认知、情绪等都是对自我导向的学习产生重要影响的环境因素。在学生自我导向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应该成为互动的伙伴和学习环境的设计者。  相似文献   

19.
高职生英语学习动机强度不足和学习兴趣丧失急需我们了解高职生英语学习的需求。本文拟根据需求分析理论,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高职生英语学习需求,得出只有切实满足高职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才能激发高职生英语学习的动机。最后就高职英语教学的改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study,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ere addressed in an undergraduate non-major biology course using a large lecture format: Is there a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their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course performance, and what roles do motivation and attitudes play in mediating that relationship?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test a path model describing the mediating effects of motivation and attitudes on learning environments and course performance. The study considered contemporary understanding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as well as motivation and attitudes, in suggesting a direction for future reform efforts and to guide post-secondary science education instructors and leaders in the design of learning environments for undergraduate non-major biology courses. Among the classroom learning environment variables assessed in this study, personal relevance was the major contributor to predicting attitudes, motivation and course performance. Although the classroom learning environment had a very weak direct effect on course performance, there was a moderate total effect on self-efficacy and intrinsic goal orientation. The classroom learning environment also had a moderate total effect on attitudes toward biology. Attitudes toward biology had a moderate direct effect on self-efficacy. While attitudes toward biology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course performance, the direct effect was extremely weak and was dropped from the model. However, attitudes toward biology had a moderate indirect effect on course performance due to the mediating effects of self-efficacy. Self-efficacy had a strong direct effect on course performance and therefore seemed to b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e model tested in this study explained 33?% of the variance in course performance, 56?% of the variance in self-efficacy, 24?% of the variance in attitudes toward biology, and 18?% of the variance in intrinsic goal orientation. To improve course performance, instructors should focus on building self-efficacy among their students and ensure that students find the course personally releva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