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受教育权是公民基本的权利之一。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受教育者完善和发展自己的一种权利需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关注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权,特别是当前农村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权的实现问题。通过对陕西省39个县(市、区)的调查发现,受教育权相对方在履行职责和义务方面还存在不足,无法满足广大农村受教育者对教育权的需求。加强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切实落实受教育权相对方的职责和义务,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2.
受教育权是公民基本的权利之一。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受教育者完善和发展自己的一种权利需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关注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权,特别是当前农村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权的实现问题。通过对陕西省39个县(市、区)的调查发现,受教育权相对方在履行职责和义务方面还存在不足,无法满足广大农村受教育者对教育权的需求。加强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切实落实受教育权相对方的职责和义务,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3.
一、受教育权利的属性 受教育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要求国家积极提供均等的受教育条件和机会,通过学习来发展其个性、才智和身心能力,以获得平等的生存和发展机会的基本权利。保障受教育权是使得受教育者充分和全面发展的关键性措施。这是因为:第一,受教育权具有天赋人权的性质,是人与生俱来的权利。受教育权的这一性质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通过不同阶段的教育学习,个人不仅获得和发展了思维、情感、语言和行为方式,而且学会了在社会规范的制约下.提高自己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生存能力和发挥自身的创造能力。第二,受教育权是实现其他人权的基础性权利。  相似文献   

4.
一、受教育权利的属性受教育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要求国家积极提供均等的受教育条件和机会,通过学习来发展其个性、才智和身心能力,以获得平等的生存和发展机会的基本权利。保障受教育权是使得受教育者充分和全面发展的关键性措施。这是因为:第一,受教育权具有  相似文献   

5.
受教育权作为一项宪法权利,其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受教育权既具有自由权属性,排除国家权力之介入,要求尊重受教育者之受教育自由.同时亦具有社会权属性,要求国家积极作为,建立教育制度,完善教育法规,为受教育者提供教育条件.公民受教育权之内容主要包括公民接受义务教育权,获得公正评价权,取得学籍、学位权,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权,择优录取权,获得平等考试权等.受教育权得到法律保障,必须完善教育法律体系,提高公民守法意识,加强受教育权被侵害之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6.
受教育权作为一项宪法权利,既具有自由权属性,排除国家权力之介入,要求尊重受教育者之受教育自由。同时亦具有社会权属性,要求国家积极作为,建立教育制度,完善教育法规,为受教育者提供教育条件。公民受教育权之实现,必须完善教育法律体系,提高公民守法意识,加强受教育权被侵害之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7.
成人受教育权作为一项宪法权利,既具有自由权属性,排除国家权力之介入,要求尊重受教育者之受教育自由.同时亦具有社会权属性,要求国家积极作为,建立教育制度,完善教育法规,为受教育者提供教育条件.成人受教育权之实现,必须完善成人教育法律体系,提高成人守法意识,加强成人受教育权被侵害之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8.
从教育法学上看,受教育权是学生应享有的景根本的权利,是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基础.不管从反映本质特点的概念性定义考察,还是从实践层面的操作性定义考察,只有以受教育者潜能开发为本位的素质教育,才能使受教育者充分地享有受教育权.  相似文献   

9.
受教育权是每个人都应平等享有的权利,努力实现人人平等的受教育权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基本要求,也是教育之于社会公正的一种伦理诉求。基础教育阶段的公正是教育公正之最基本的体现。基础教育作为个人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应满足每一个人的基本学习需要,为每个儿童提供高效、优质的教育服务,这也是一种必要的教育关怀。  相似文献   

10.
受教育权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残疾儿童作为我国公民的一部分,其受教育权利的实现是国家文明进步的标志,他们受教育的权利与正常儿童一样也应得到保护,但是由于社会、家庭、学校、儿童自身等方面的原因,残疾儿童的受教育权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因此,我们必须强化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1.
受教育权的民事救济是教育法学悬而未决的基础理论与实务问题,传统研究局限于对受教育权抽象、整体的民事性质认定,而忽视以类型化思维在具体案件中把握受教育权的权利内涵、侵权类型与侵权责任,难以为权利人提供救济。在权利性质上,受教育权在民法上主要是人格权,但同时与权利人的财产利益有紧密联系,故应包括人格利益与财产利益。由此,可将侵权类型分为侵犯受教育权人格利益、侵犯受教育权财产利益以及同时侵犯人格利益与财产利益三种类型。在侵权责任上,依据归责原则的不同可分为无过错责任与过错责任。建立受教育权民事救济制度以解决相应的民事纠纷是保障受教育权利人合法权益的重要环节,应进一步明确受教育权在民法中的地位,回归权利救济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受教育权是受教育者的权利。这等于是同一语的重复,并不能给我们一个受教育权的明晰概念。在中国古代汉语里“权利”一词大体上是消极的或贬义的,如“接之于声色、权利、忿怒、患险,而观其能无离守也”;“或尚仁义,或务权利”。英文中与权利相对应的单词为“right”。怎样界  相似文献   

13.
受教育权的理论内涵与现实边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教育权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用法,与教育权及学习权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作为我国宪法确认的基本权利,受教育权的权利主体是所有公民,义务主体是国家.我国教育法确认并保障的受教育权包括免费义务教育、教育机会平等和教育选择自由,权利内容具有法律确定性且有待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受教育权是受教育者的权利。这等于是同一语的重复,并不能给我们一个受教育权的明晰概念。在中国古代汉语里“权利”一词大体上是消极的或贬义的,如“接之于声色、权利、忿怒、患险,而观其能无离守也”;“或尚仁义,或务权利”。英文中与权利相对应的单词为“right”。[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论高校学生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应当享有的文化教育权利之一,高校学生受教育权是指公民在法定年龄范围内具备接受教育的能力时。有通过各种教育途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权利,此种教育权是公民受教育权的重点和易发生争议的焦点,是我国法律保护的公民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16.
教师教育权与学生受教育权的冲突与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教育权是来自于国家的授权和父母、社会的委托 ,为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而被确认的职务上必要的权利 ,具有非权力的人权特性。这一特性决定了学生的受教育权是优先于教师的教育权的 ,教师在行使教育权的过程中不能侵害学生的受教育权。而实践中教师侵害学生受教育权的现象却屡见不鲜。鉴于此 ,应确立以每“个”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观 ,以民主的、尊重学生基本人权的教育方式 ,使每个学生获得适合其个人发展的、可选择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知识产权的发展,知识产权越来越“私权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知识产权作为一种私权与社会公益、社会正义的关系.公民的受教育权是一种宪法性权利、生存的权利,而这种权利因为知识产权保护的日益加强,其发展空间越来越小,使得公民从基础便与他人有着差距,形成人与人之间发展机会的不平等,这不仅有害于公民个体还有害于国家.从公民受教育权出发探讨知识产权在发展中的利益平衡,知识产权应该为公民的受教育权让步,促进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得社会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宪法和法律赋予了我国少数民族公民受教育的权利。作为公民的基本人权和基本权利,受教育权能否实现和实现状况关系到人的全面、充分和自由的发展。甘肃省为保障少数民族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国家教育和民族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宪法和法律赋予了我国少数民族公民受教育的权利。作为公民的基本人权和基本权利,受教育权能否实现和实现状况关系到人的全面、充分和自由的发展。甘肃省为保障少数民族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国家教育和民族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教师教育权与学生受教育权的冲突与协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师的教育权是来自于国家的授权和父母、社会的委托,为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而被确认的职务上必要的权利,具有非权力的人权特性。这一特性决定了学生的受教育权是优先于教师的教育权的,教师在行使教育权的过程中不能侵害学生的受教育权。而实践中教师侵害学生受教育权的现象却屡见不鲜。鉴于此,应确立以每“个”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观,以民主的、尊重学生基本人权的教育方式,使每个学生获得适合其个人发展的、可选择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